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500天书写“中国答卷”
编者按:自2008年下半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我国经济发展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全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历经500多天的艰苦努力,至今,我国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交出了一份骄人的中国答卷。
看过电影《2012》的中国观众除了感叹自然的力量之外,心里都会或多或少地泛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因为电影的结局是:由中国制造的六艘“方舟”保证了人类的繁衍。而现实中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因为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而扭转乾坤,重新给世界经济涂抹上新鲜的亮色。
自2008年9月华尔街风暴以来的500余个日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攻坚战中,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果断调整经济政策,在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增长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已实现“保八”的目标。
当2009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滑落到6.1%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场危机的谷底究竟在哪里!盘点500余个日夜国民经济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成绩是多么了不起!根据2010年1月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09年数据来看,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健康成长。
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持续提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在“家电下乡”和小排量汽车减税等政策带动下,家电、农机等行业产销大幅增长,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消费品工业继续呈现回升态势,装备制造业和部分原材料工业出现转机。强农惠农政策加快落实,产生积极效果。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强,产业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地区工业总体增速虽然较低,但恢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较强,生物生化制品、通信交换设备、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等增速明显超过工业平均增速。
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
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3653亿元,比上年增加1255亿元。
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正确、及时、有效的。500个日夜,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却值得国人铭记。
这段历史,在外人眼里,“中国经济的复苏故事堪称神奇”,而在国人看来,这“神奇的故事”始于党中央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
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8年11月党中央作出三个重要判断——第一,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第三,危机给我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判断基础上,党中央不断调整政策,应对危机的经验不断丰富。
我们积累了四条宝贵的经验。一是从源头把脉,全面扩大内需,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均衡发展。二是从内部矛盾着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协调发展。三是从结构调整角度出发,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贯彻以人为本,推动民生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推动中国经济集约发展。
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绚丽篇章。大考之年,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经过500个日夜的奋战,“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一系列国家目标得以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国家理念得到践行,一个负责任大国傲然屹立。
2010年是年轻共和国的又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也是又一次崭新的开局。在这个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让我们坚定地以“比黄金还珍贵”的信心继续书写“中国传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