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今天在北京接受了中国经济网-网易财经的联合专访。在2009年里,三一重工的一些投资行为引发市场的争议。比如,三一重工规划投资数百亿在吉林,江苏,河北建设风电产业园,这样的投资规模会不会是盲目跟风?还有,三一重工的海外扩张多是新建基地而不是收购当地企业,面对生疏的环境三一重工如何打开市场?
对于国内的新能源领域,向文波代表认为并不存在过剩的问题。他表示,产能过剩的认定存在概念的模糊,“比如大多数生产风电设备的企业,他的产能也都可以生产其他机械设备。”从大宏观背景来看,他表示,把时间放到改革开放30年历程中,目前还不能说哪一个行业出现了真正的产能过剩。向文波认为,就风电行业而言,目前中国风电占发电比还不到1%,可是有的发达国家占到20%,中国潜力巨大。除此之外,有些国家的风电产能还不及中国,如果放到全球背景来看,风电产能更不是过剩。
除了需求的因素之外,向文波表示,三一重工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拥有大量的自主技术,“我们一进入这个行业就是高起点,这是三一敢于投资风电的信心所在。”
他表示,今年三一重工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投资将翻一番。
去年三一重工的海外投资如火如荼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三一重工并没有加入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大潮,而是自己建设新基地。
向文波代表对此用“消化”来比喻海外投资。他认为,海外新建基地首先可以保证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发展,“海外自己新建的公司想投多少都可以,但是收购的公司就要受到当地环境的制约。”但是海外收购成熟的企业可以接管一套成熟的体系,包括渠道,关系,等等,向文波却认为这些能“消化得了”才是关键。海外收购公司要受到当地的文化,企业经营意识等层面的制约,“中国很多企业的经营意识不完善,怎么这些收购公司呢?”他认为海外直接投资新建公司未必不是一个降低风险的策略。
对于腾中收购悍马案,向文波更多表现出了不理解,曾经在凯雷收购徐工案中多有评论的向文波,此时却也是一头雾水。“我也搞不清楚这个怎么回事,我不想去多谈。”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向总你好。去年大家主要在两个方面对三一重工比较关注,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三一海外业务的拓展,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三一在新能源领域的业务推进,我们先来谈一下第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就是我们在海外业务的拓展,其实我们去年包括今年年初,你说在巴西花2亿多美金来新建一个基地,包括去年在德国也新建了一个研发基地,大家觉得去年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包括央企和民企,进行收购的比较多,但是新建似乎非常少,你能不能说一下我们三一在海外扩张的策略,为什么不去收购?
向文波:这实际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国际化的思路,一方面当然是通过兼并、重组去实行国际化,我认为以这种方式实现的国际化,欧美的企业采用的比较多,我在接受很多采访的时候也谈到过一个观点,企业的国际化背后实际上是国家的意志的一种外延,它伴随的是国家的军事、政治、外交,是以国家为后盾的,过去国际市场长期以来应该说是被欧美国家所主导,所以他们采用这种方式是比较强势的,是跟当时全球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格局相匹配的,当时可以说是欧美统治了整个世界。
作为中国企业来讲,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时代已经不同了,靠强势的兼并、重组的方式进行并购的话,可能不一定适合中国的企业,所以我们也在探索自己的国际化道路,我们认为采取这种直接投资的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风本,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投资的规模和进度,完全是我们自己控制的,比如说我们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那就相当于10亿人民币;我们在巴西投资2亿美金,也就是相当于10几个亿的人民币,而去年我们整个集团的利润达到了40多个亿,这样的投资规模是我们企业完全可以承受的,我所说的2亿美金和1亿欧元,还只是一个投资的计划,而实际的投资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完成,也就是说,我这20几个亿的投资会分几年分批投入,对我们企业来讲这更是完全在我们风险掌控的范围之内,所以风险受控。
另外一点,我们跟当地的冲突极小。因为我们的投资对当地政府来讲是一种新的增量,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新的财政收入来源,所以当地政府也非常欢迎我们,因为我们不是去吸收他的存量,所以这也可以降低双方的冲突。我们用这种方式也可以极大的降低对方的防范和抵触心理,因为我刚才讲了,我们这种直接投资,是给当地创造税收、创造就业,而不是去兼并重组他们现有的产业,从他们的心理上来讲,受冲击的程度比较低。
还有一点就是在文化方面的冲突也比较少,其实我们自己去新建一个企业,我们招聘的员工,首先他是比较认同我们中国的企业才会过来应聘的,他认同中国的文化,才会来,这样的话将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这种文化整合的难度就会大幅降低。
另外我们直接投资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规划它的发展,比如说它的生产组织方式,包括我们的生产、研发以及对全球的布局,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如果你是兼并一个企业的话,那就不是这样了,比如说你为了要保持原来的就业规模,不至于造成大量的人员裁减,实际上你的调整是受到种种约束的,这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你一下子接一个“盘子”,所有工人的工资、福利等等一下子都要完全承担,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自己新建一个,在这方面所承受的风险也比较低,所以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另外一种思考,我们也在积极探索。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中国的企业从事海外并购目前成功的案例还是非常少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去思考的,当然,我不是说我们中国的企业一定做不好,我相信有一天中国的企业是会有能力去整合和兼并这些国外企业的,但那时候一定是什么情况呢?第一,我们企业家本身的经营能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人家不认为你是一个“暴发户”而是一个真正有管理能力的企业家,是一个经营者,人家服你,这是第一;第二点是你企业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比如说有一些企业在中国取得了成功,但是这种成功的因素不一定在国外可以得到复制,比如说我们中国企业的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中国机遇这个基础之上的,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企业有多少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强大到足以支撑我们去兼并和重组这些外国的企业,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风险控制是你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向文波:对。
主持人:但是也有很多人会问,如果你在一个海外新建一个自己的基地,相比收购来说,收购的时候不光是收购了这个企业,也不光是收购了这个企业在所在国的关系,也包括它的渠道,新建一个基地的话,可能需要新建自己的渠道,要和当地政府包括当地的企业打交道,这会不会是一个问题?
向文波:不,好东西是个好东西,这个不要说,比如我们说收购并购企业的优势这是很清楚的,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包括技术、网络、体系、人才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问题是好东西我自己有没有这个消化能力?只有你有这个消化能力的时候才能去吃,对别人是好东西,但是对你不一定就好,比如说我是一个病人,我吃太营养的东西是受不了的,消化不了,那这样反而对我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好东西还要看你自己能不能够消化它。
主持人:消化其实很重要。
向文波:对,消化是很重要的,好东西对你来说是好东西,是一个营养品,但是对我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毒药,作为企业经营也是这样的,一个美丽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对你最好的,一定得是你能够消化的,适合你的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主持人:在海外新建基地,对中国企业而言,在未来的一个阶段内是不是一个可以复制或者是趋向成功的模式?
向文波:我们也在探索,这个不能说我们就已经获得了成功。但是我们对成功是充满信心的。
主持人:去年的新能源行业整体有一种论调,就是认为新能源行业整体过剩,同时我们也看到,作为一个重工企业,三一也在进入新能源行业,比如说风电设备的制造这一块,而且去年的投入力度还是非常大的,你怎么看待“新能源过剩”的论调?
向文波:我对这个论调是极不赞成的,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过程中间,始终有一种论调在束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所谓的“产能过剩”的概念,但是回顾我们过去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还真的说不出哪一个产业是真正的产能过剩的,因为大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的认识是极不深刻的,你比如说,我们可能谁也无法想像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在去年超越美国和日本汽车产量的总和,我相信很多人是想像不到的,所以对中国自身的潜力认识不够,这是一个概念。另外一个概念实际上大家对风力产能的界定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因为风电的生产,你看我们国内现在生产风电的风电机都是原来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如果把这些企业的产能都换算成风电产能的话,那当然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从事风力制造的这些装备和产能同样可以生产其他的装备制造,这个认定其实有很大概念上的模糊。
另外一点,我觉得风力发电的前景非常广阔,你看现在我们的风力发电还占不到我们总用电量的1%,而在有的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20%,这是一个多大的差距呀,再加上全球的市场,现在风力发电比中国落后的国家还有很多,并且我认为这种清洁能源总归是一个发展的方向,所以要把中国未来市场的潜力和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潜力计算在内的话,那么这个市场是非常庞大的,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主持人: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观点,就是说新能源行业是一个政策性的行业,因为它可能需要一定政策性的扶持,现在中国还没有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比如说新能源的发电并网、电价之类的,现在国内的市场是属于打开的状态吗?
向文波: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了,像对风力发电电价的补贴,其实是有一些政策的;另外一点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量进一步的高度重视,我认为风力作为一种最现实,也是相对低成本的优质能源,它将来的实际使用价值是非常高的,至于技术性的问题在中国都可以得到解决,也是应该得到解决的。
主持人:我看到去年三一在风电设备领域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包括你们建了很多的工业园区,大家想问一下三一,风电能源关键的技术方面,你们是否已经掌握?因为在国内的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他们也都在生产这个东西,你们和他们在技术上相比会略胜一筹吗?
向文波: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实际上中国的风力发电还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行业,很多是生产许可证制度,但是三一走了了一完全不同的路,我们现在是完全自主研发风电技术,所以现在我们的风电是拥有核心技术的风电,比如说我们的自动控制系统,变流、变频系统,我们的几大件:发电机、减速机、叶片,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所以这是我们三一进入风电行业跟其他的企业最大的不同,我们一进入就是高起点进入,从核心、从关键的切入口切入,所以现在我们在风潮上所用的三一的风力发电机,全部都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发电机。
主持人:你们今年在风电设备制造方面相比去年还会有更多的投入吗?
向文波:那当然,去年我们实际上还是刚刚起步,大规模的投入刚刚开始,比如说我们讲的生产减速机、发电机这些设备的投入才刚刚启动,所以今年的投入肯定要比去年大得多,不是50%,而是翻番。
主持人:翻一倍?
向文波:或者是一倍以上。
主持人: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是供给国内还是对外出口?
向文波:目前主要是国内,将来的主要还是国际市场。
主持人:对于国内而言,你们和一些大的发电公司的电网会有合作吗?
向文波:对。
主持人:去年在我们国内的重工行业也出现了一个很热的新闻,就是腾中收购悍马,其实我也知道在几年前凯雷收购徐工的时候,你当时也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现在你是怎么看待腾中收购悍马的?
向文波:我没有去研究这个案例,因为这跟我从事的行业没有关联,我对这个行业也不是太了解,正如你所说的,这个收购并没有完成,所以我认为现在讨论它的价值也没有太大意义,尽管我不是太了解,但是感觉好像总是迷雾重重,一方面腾中总是说在收购,商务部又说从来没有受到过他们的申请,我也搞不清楚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也不想多谈这个案子。
主持人:因为这个案子对你来说可能还是属于一种很混沌的状况?
向文波:对,我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另外对这次并购我更不了解,因为外面的信息非常混乱,一方面腾中说我们正在积极的谈,而国家的有关部门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按道理讲,这么大的收购应该跟国家的有关部门去报备,应该有一个事先的沟通和汇报,但是看起来好像是在各说各的,政府在说政府的,企业在说企业的,最后说没搞成。
主持人:你认为这会是一种炒作吗?
向文波:我也不好去下这个结论,因为很多事情都很容易被理解为炒作,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这么去看它,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企业理性的经营行为,因为我们中国人被炒作的实在是太频繁了,任何一个事情大家都可以很自然的说成是一种炒作。
主持人:三一集团去年整个的经营状况怎么样?
向文波:去年的状况非常好,我们去年完成了300多个亿的销售,实现了40个亿的利润,这个业绩在三一的历史上是创记录的,并且我们整个的经营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创造的毛利率大幅提升,另外我们的现金流大幅提升,去年的现金流实现了26个亿的正现金流,所以不管是经营的规模还是经营的质量都得到很好的提升,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讲,我们也发了一个预增的公告,2009年比2008年业绩增长超过50%,我认为这样的业绩作为股东来讲的话,应该也还是比较满意的吧。
主持人:你对今年三一的业绩有没有什么预期?
向文波:我是非常乐观的,一个是去年国家刺激经济增长一系列措施在市场需求的释放从去年年底才刚刚开始,今年会有一个延续,另外今年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抑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措施,但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限制过快增长,而不是限制增长,所以明显的GDP增长8%这是可以预期的,GDP有8%的增长,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讲,对于中国很多的企业来讲,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
主持人:三一在海外的收入所占的比例在今年会有所扩大吗?
向文波:其实海外收入在三一的比例里面一直不是很高,只有大概百分之十几,不到二十,今年我们希望能够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2008年海外收入占我们整个收入大概不到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