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十年勤铸梦黔岭一朝变通途――贵州交通运输事业实现新跨越
告别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困难的一年,我们迎来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周年诞辰。十年来,受益于这历史性战略带来的伟大机遇,贵州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其中包含着贵州交通事业前所未有的急驰步伐。
这十年,贵州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51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50年完成投资总和的9.4倍。这十年,贵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比1999年增长10.1万公里,平均每年通车超过1万公里。这十年,贵州的公路、水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坚强支撑……
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贵州交通发展奋进之旅亦非坦途,两遇危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依托国家有关部委的鼎力支持,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负重前行,奋力拼搏,实现了交通运输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据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程孟仁介绍,2009年贵州交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18亿元,同比增长49.5%,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5%。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公路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汽车站场建设、水路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06.24亿元、101.35亿元、2.53亿元、2.06亿元。
除以交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外,在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贵州交通也是颇为抢眼。全年公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80044万人、旅客周转量2640615万人公里、货运量27031万吨、货物周转量2416044万吨公里,比2008年分别增长6.2%、9.5%、7.0%和4.9%;水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1733万人、旅客周转量40890万人公里、货运量816万吨、货物周转量113724万吨公里,比2008年分别增长15.0%、19.0%、10.7%和6.7%。
在冲破金融危机的沉沉阴霾中,贵州交通用亮丽的表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交通引领建设先行
坐困于云贵高原的层峦叠嶂,贵州交通没有“地利”之便,但靠着“天时”之利和“人和”之力,实现了交通事业的十年大跨越。特别是2007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要求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引领经济发展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从较紧的财政中挤出资金支持交通加快发展。与此同时,各地建设高速公路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由过去的“要我修”转变为现在的“我要修”。
这样一种自上而下关注交通、支持交通的氛围,成为贵州交通事业增强底蕴、抵御危机的坚强屏障。而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准确把握“危”之“机”,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贵州省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机遇,把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则是成就贵州交通逆势上扬的直接原因。
交通优先发展,基础设施首当其冲!这里不得不提到贵州的“县县通高速公路”工程。2008年末,在金融危机寒潮袭来之时,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宏伟目标。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总规模约6851公里的高速公路,形成“六横七纵八联线”的高速公路网络。
2009年是“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全面启动之年。在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在交通运输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白腊坎至茅台、贵阳市南环线、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都匀至新寨公路改扩建工程、坝陵河大桥、马岭河大桥等“四路二桥”建成投入使用。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达到1188公里。全省88个县中,已建成和已开工建设高速公路的县达到70个,县县通高速公路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高速公路高歌猛进的同时,贵州路网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也一路凯歌。全年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486公里。续建二级公路项目9个838公里,其中4个项目429公里已建成通车。建设通乡油路4463公里,建成2200公里,新增90个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建成通村公路19000公里,新增2277个建制村通公路。铜仁地区作为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地区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在公路建设捷报频传的同时,贵州的水运工程喜讯也纷至沓来。
贵州是非水网地区,但水路运输作为贵州与外省区联系的重要通道,曾经在贵州的交通运输史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乌江、赤水河和南、北盘江、红水河三条出省水运主通道相继整治完工,航道等级全面提升。
2009年,贵州在水运工程方面再上层楼。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全速推进,建成360公里四级航道,实现了贵州高等级航道零的突破,内河码头靠泊能力从300吨级提高到500吨级;乌江航运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启动建设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出省通道战略目标提前宣告实现。
水、路并进,比翼齐飞,插上这强劲的双翅,黔岭大地冲破了重重群山的束缚,飞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
管理创新全面发展
道路通则百业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短期看,为贵州实现“保增长”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从长期看,则将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强力引擎。十年来贵州交通事业的发展成果,绝不仅仅体现在交通硬件条件的改善上,抑或是各项指标的快速增长上。更深远的变化是发生在交通事业的肌理深处,虽难以准确度量,却真真实实烙印于贵州交通的各个层面。
这样一种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变化。度过了一段高速增长期之后,贵州交通人明白了“建设并不是交通事业的全部”,认真落实“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引下,贵州省加大了对公路养护的投入。
2009年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在贵州境内路段里程桩号传递及交通标志更换工作,保持了高速公路的良好通行状况;加大了对国省道的改造力度,公路优良率比2008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8%;同时,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80%的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小修保养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支出,全年省级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2.58亿元,地方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达到1.4亿元,做到了管理机构、管养人员、养护资金三落实,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了77%,做到了有路必养。
这样一种变化还体现为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在交通管理方式、方法上,更多应用高科技手段,更多注重以人为本和社会和谐,更多着眼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贵州交通系统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正式运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全面展开。在构建和谐交通方面,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通行费减免政策,全年免费放行车辆超过105万辆(次),免收通行费超过2.2亿元。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健全完善交通建设从业单位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完成2008年度179家在黔从业单位信用评价考核,其中9家评价为D级的从业单位被贵州交通建设市场在一年内“叫停”,交通建设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在安全生产方面,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三项行动”,省交通运输厅在连续十年保持全省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再度获此殊荣。
贵州交通最重要的变化更体现在机制体制的不断创新,体现在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上。
以“县县通高速公路”为例,该工程目标宏伟、工程量巨大。为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贵州交通运输系统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多业主制。为解决工程所需的巨额资金,贵州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的有效措施,出台了省地共同筹集省规划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的办法,促成了全年开工12个项目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促进了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又如在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中,贵州省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部分港口,实现了社会融资参与水运建设的突破,也给贵州体制机制创新平添了新的亮点……
突破瓶颈再上层楼
贵州交通的发展态势让人振奋,但贵州交通的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规模总量不高,特别是大通道能力不足仍是制约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成为影响贵州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最大障碍。
为此,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多个场合强调,“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要加快构建以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为依托的综合运输体系,通过改善交通条件优化区位条件。”
而彻底突破交通“瓶颈”,需要以时不我待的心态,加快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这也成为了2010年贵州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的一年里,贵州交通运输部门提出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力争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比2009年增长28.1%。力争到2010年底,实现90%左右的县(市)通或开工建设高速公路、96%的乡镇通油路和95%的建制村通公路。承担历史性重任的迫切感跃然纸上。
白驹过隙,光阴如梭。新世纪新十年已经悄然降临,西部大开发的宏大史诗也将开启新的章节。未来的西部,将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等待着各路英豪去成就不朽功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征程中,贵州交通人将以更加豪迈的激情,以西部的广阔天空为背景,以高原的崇山峻岭为底色,在西部大开发的锦绣画卷上,书写“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隽永诗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