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金融危机之后,具备国际市场背景的金融概念屡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委员通过字里行间解读,人民币在审慎步伐中迈向国际化。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和其在货币领域已经付诸实施的一些尝试,令人民币如何在2010年继续扩大“金融版图”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点。
金融危机之后,具备国际市场背景的金融概念屡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委员通过字里行间解读,人民币在审慎步伐中迈向国际化。
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有望扩大
“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步发展境外人民币金融业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从长远看是大趋势。
2009年7月6日,我国正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9月28日,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成为首次在内地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至今年2月底,上海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共计成交了240笔,成交金额达56亿元。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透露,央行正在酝酿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并将进一步鼓励在境外建立人民币结算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对记者说,在央行的调研中,南京分行也在范围中,对于外贸依存度相对较高的江苏省而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无疑将是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的福音。该分行正着手筹备大范围的员工、客户培训,为可能扩大的试点业务提前“热身”。
“人民币结算,不仅能帮助试点企业锁定成本,减少汇率风险,更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说,逐步扩大试点可为未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A股推出国际板呼声渐高
“推出国际板是一定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两会上说,2009年国家已明确表示,在适当时候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到国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这位力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市之长,希望国际板条件一成熟就能推出。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将“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的制度安排”。
尽管国际板三个字未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但代表委员看好国际板的呼声,在两会期间逐渐高涨。
“国际板早日推出能够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呼吁加快国际板推出进程。
曾潜心研究国际板概念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称,国际板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把国际上的“百年老店”请进来,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让中国股民共同分享这些企业的利益。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推出国际板可谓“心存高远”。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认为,中国发展境外人民币金融业务,包括推进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业务、人民币的信用卡业务、海外人民币存款业务以及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等多项内容。而在上海A股市场开设国际板,允许境外企业发行股票即是其中之一。
审慎扩大“版图”以防风险
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在扩大“金融版图”过程中,步履非常审慎。“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等提法,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人民币升值过快是一种间接释放压力的途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胡平西认为,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近几年来外贸出口占很大比重,且持续顺差,沉淀了不少外汇储备,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过快,会产生其他负面效应,所以通过采取间接的途径,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很好的选择。
胡平西代表认为,整体而言,我国对于试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谨慎的,这与我国目前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有关,必须考虑到诸多因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香港澳门地区到东盟各经济体,以后甚至到更远,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孙工声代表说,是否使用人民币结算,还需符合企业自主需求,这是一个顺应市场、稳步推进的过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向媒体透露,国际板相关规则已有初稿,待修改完毕后将向社会征求意见。他同时指出,国际板不会成为“国际提款机”。
耿亮还回应了外界的一些担心。他说,国际板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不会形成负面影响,就如同H股回归A股市场一样,不仅不会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反而促进了香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朱玉辰代表分析,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要能在国际范围行使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备等多重职能。除了结算货币,人民币的投资功能等,也将逐步显现,这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