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直接投资可以完全按照企业的思路规划它的发展。我们在海外新建研发制造基地,承受的风险比较低,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另外一种思考,我们也在积极探索”。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向文波在谈到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环境时,这样说到。
2009年两会前夕,在全球经济还处在一个谈危机色变的时期,三一逆市而上,1亿欧元在德国北威州科隆附近的贝德堡市建设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三一投资德国被认为是“信心与能力的表现”。
2010年,同样是两会前夕,三一与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州签订投资意向备忘录,拟投资2亿美元在圣保罗州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三一为什么选择这么大的海外投资”,“三一在海外扩张的策略如何,为什么不去收购”……
两会期间,三一一次次开拓海外的大手笔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适合你的,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愿望愈发强烈。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是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从而快速获得并整合国外技术、网络、体系、人才等资源提升自己?抑或重起炉灶、从头再来,通过自主直接投资,建立研发制造基地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是机械行业企业国际化之路面临的问题。
一般认为,收购海外企业,不但能快速得到现有资源,还可以收购这个企业在所在国的“关系网”,包括采购、供应渠道等。而在海外新建一个基地的话,可能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产业链,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看起来,自主直接投资的扩张之路似乎并不划算。
“靠强势的兼并、重组的方式进行并购的话,可能不一定适合中国的企业。所以我们也在探索自己的国际化道路,我们认为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最大的好处是投资的规模和进度,完全由自己控制”。
向文波同时强调,采取自主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军海外,可将企业与当地的冲突降到最低。“对当地政府来讲是一种新的增量,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新的财政收入来源,从而极大降低对方的防范和抵触心理。”但如果去兼并、重组当地现有的产业,从心理上来讲,并不容易让人接受。
“我们自己去新建一个企业,招聘的员工,首先他是比较认同中国的文化,才会来。这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文化整合的难度就会大幅降低。”
向文波在采访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亿欧元投资德国,相当于10亿人民币;2亿美金投资巴西,相当于10几个亿的人民币,三一集团去年的利润达到了40多个亿。“这样的投资规模是我们企业完全可以承受的”。
据记者了解,采取自主直接投资的方式是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比较成熟的一种方式。三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即成为国内装备制造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这与三一充分把握发展机遇,依靠自己的力量,以研发完成规模扩张是分不开的。三一相继在海外建立研发制造基地,吸纳全球优秀研发、管理等人才,正是结合自身发展经验的应有之举。
向文波同时表示,三一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等海外市场的投资都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的,以自主投资为主,不过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三一也不会放弃海外兼并收购的机会。
“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做准备”
危机、危机,既是危,也是机。
“看待经济危机有许多不同的视角,如果我们看到困难的话,肯定是如此,如果看作机会的话,也会当机会对待”。向文波面对当前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表达了自信。
“我们看作机会,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吸纳全球优秀研发、管理等人才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经济很困难,甚至倒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吸纳全球优秀人才为三一工作。”
向文波认为,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往往是投资成本最低的时候。三一选择在德国和巴西投资,正是各个地方政府特别重视引进投资的时候,当地政府非常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向文波认为,“未来两三年全球经济会恢复增长,我们这个时候征地、建厂也需要三两年时间。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做准备,是我们加强海外投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三一投资德国、巴西的计划中,20多亿人民币的投入也是按计划、阶段性分批投入。
早在2001年11月18日,三一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迪尔公司正式签定合作经销协议,拉开了三一国际化战略经营的序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时代背景下,三一把握机遇,“走了出去”。
目前,在三一集团的中期规划中,2014年争取实现销售2000亿,而海外市场要占到30%以上。
“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董事长梁稳根曾这样感慨。三一在充分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必将通过第三次创业,实现更快、更稳的发展,从而不辜负温家宝总理要把三一办成世界级企业的期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