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为什么是吉利成功竞购沃尔沃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3-30 08:24   来源:新华网

吉利汽车于本月28日在瑞典与福特正式签约,以18亿美元收购其旗下的瑞典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从而使这场备受关注的“异国恋”修成正果。

吉利汽车于本月28日在瑞典与福特正式签约,以18亿美元收购其旗下的瑞典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从而使这场备受关注的“异国恋”修成正果。

这项交易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使吉利摆脱低端品牌形象,借助沃尔沃多年沉淀的技术体系与“最安全车”的品牌形象,完成其全面战略转型。对于飞速增长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这项交易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前,只有国内汽车业的龙头老大——上汽收购韩国的双龙,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次不对称的收购。吉利不过是一家历史刚20年,造车才15年,以生产低端汽车为主的企业,而沃尔沃却有着80年的历史,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拥有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年生产能力接近60万辆。此前,国内一位出身汽车行业的退休高官就放言,中国还没有诞生出能收购沃尔沃的汽车企业。

客观而言,此次吉利成功竞购沃尔沃,有金融危机对福特所造成的重创以及其他竞争者较少的因素。但是,这并非说明吉利是出于运气。事实上,吉利收购沃尔沃,并非一时兴起,早在七八年前,李书福就一直谋划着海外并购。在此期间,吉利还收购了英国等的一些汽车品牌。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从来都是跨国汽车巨头在讲着“并购或合资的故事”,如今故事轮到吉利来讲了,确实给人一种世易时移的感觉。为什么讲故事的不是国内那些比吉利——无论就实力还是技术而言——都要强得多的车企呢?因为最近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国字号的垄断企业,纷纷加快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大手笔收购国外的同类公司。然而,遗憾的是,除少数成功外,多数都“铩羽而归”。虽然跨国并购失败的案例中外比比皆是,虽然国企的官方背景也很容易引起一些国家的警惕从而导致失败,但不能不提到的一个根本因素是,多数垄断国企并没有经过残酷的市场化锤炼,却用在国内行政垄断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虚假竞争力去参与海外并购,因此,其失败的风险自然就要远大于成功的概率。

相比国企在股权结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其人才、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基本要素储备的不足对海外并购多少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吉利无疑要优秀得多。这从吉利的发展史可见一斑。最初是做摩托车的吉利在汽车领域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奇迹。1997年正式进入汽车领域后,没有合资企业在金融和财税方面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还得顶着同行的“奚落”、“嘲笑”甚至“打压”,但吉利却在1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快速而长足的进步。去年吉利的业绩表明,虽然产量还远落后于上汽等国有企业,但其创造的利润已经超过上汽,稳居国内汽车企业首位。吉利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力说明,它比国企拥有更灵活多变的市场策略,以及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比跨国汽车巨头更能对广大用户群的需求和利益做出判断。这就是吉利的竞争优势,也是其他民营车企的竞争优势。

当然,对吉利来说,成功竞购沃尔沃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如何去消化它。毕竟沃尔沃的历史、文化、管理、环境和技术都与吉利有别,如果吉利消化不了沃尔沃,重演中国企业并购外企失败的悲剧,不仅对吉利将是一个巨大的挫折,对中国的汽车业也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另外,吉利的成功并购也提醒有关部门,应该在审批和融资上对民企的“走出去”提供大力支持,因为今后的海外并购可能主要依赖于有实力的民企。(中国青年报/邓聿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