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陷陷”事件警示深圳填海建房模式反思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4-09 08:48   来源:新华网

“楼陷陷”事件警示——深圳填海建房发展模式反思 地面在下沉,裂缝赫然蜿蜒在广场上和一些楼盘底部。最近,深圳填海区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后,在地面和建筑的交界处,被撕开了一道道的裂缝。

“楼陷陷”事件警示——深圳填海建房发展模式反思

地面在下沉,裂缝赫然蜿蜒在广场上和一些楼盘底部。最近,深圳填海区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后,在地面和建筑的交界处,被撕开了一道道的裂缝。

深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填海区内不少土地被用于发展房地产,建造豪宅。这种现象遭遇了舆论的诟病。专家认为,填海造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在崇尚科学发展的今天,深圳填海造商品房,使海岸线缩减,海湾城市特征减弱,与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目标背道而驰。

“楼陷陷”演绎骇人场景

近日,记者在深圳填海区看到,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严重之处,地面和台阶之间撕裂形成的缝隙,足以塞进一个拳头,“局部看上去,有点像美国灾难片中的场景。”深圳市民徐燕向记者描绘说。

深圳市宝安区政府附近的熙龙湾小区位于填海区内。小区的商铺门外,由于发生沉降,台阶和地面之间出现明显的裂缝。在深业新岸线小区1期的广场上,由于沉降,曾经平整的地面上,下陷的地面使整个广场显得坑洼不平,放置在广场上的花木盆景都出现了倾斜。这个广场周边的商铺受沉降的影响很大,很多商铺外墙底部的瓷片破裂,裂痕四处蔓延。商铺台阶和地面相交的地方,裂缝触目惊心。在一家药店门口,记者看到,这里的裂缝又长又宽,足以塞进一个拳头,底下的管线清晰可见。“情况好像越来越严重。”药店店长说,去年底她刚来上班时,门口已经有了裂缝,管理处曾经派人来维修过,用水泥将裂缝填好,但没过多长时间,裂缝又被“扯”开。

一位当地居民反映,自从搬来这里就看到地面陆续开裂,原先水平的人行道现在却成了斜坡,尽管裂缝不断被水泥堵住,但堵住这里,那里又开裂了,“裂缝仍在扩大”。

“幸福海岸”“西岸茶城”“熙龙湾”等附近几个楼盘地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幸福海岸”和“西岸茶城”的沉降都非常明显,楼面底部处的裂缝随处可见。这些楼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楼龄都有四五年之久,相对于其他新盘而言,沉降的效果也最容易显现出来。

对于填海区楼盘沉降的问题,深圳市宝安中心区规划建设管理办负责人表示,填海片区建设的楼盘,都进行过专业的沉降处理,桩基都十分稳固,主体建筑并不会像地表一样发生沉降。宝安区建设局已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了检查,对住宅小区周边地面沉降开裂的原因和主体结构安全进行分析,并将进一步研究相应的处理措施。

而相关地产专家表示,在国外,填海区通常要经历30年左右,经过海水冲刷和地表充分沉积才可以大规模建设。近年来深圳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急剧扩张,导致有的填海区完工不足10年就进行房地产开发,土地根基不稳,地表或继续缓慢沉降。

大规模填海为谁而“狂”?

记者调查发现,“楼陷陷”事件背后的房地产狂热,弥漫在深圳不少填海区上空。包括前海、后海、宝安中心区等在内的填海区,被称为“大前海”地区,将成为深港合作共建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但这里最为抢眼的却是鳞次栉比的高档豪宅。

一位网民在网上发帖说:“填海造地很多情况下是人类不得已的行为,本来就带有极大的生态隐患。在深圳,填海造地在解决了一些发展问题的同时,也被房地产开发商所利用,打上了资本追逐利润的烙印。”

位于深圳南山区后海大道附近的填海区,近年来集中开发了“三湘海尚”“鸿威海怡湾”“皇庭港湾”等10来个高档楼盘。这些高档楼盘价格极其昂贵。在“三湘海尚”销售处,售楼小姐告诉记者,房价飙升得很快,拿高层住宅来说,去年9月5日,每平方米均价才3.2万元,当月29日就涨到每平方米均价4.2万元。

至于别墅,更是稀缺资源。记者暗访得知,“三湘海尚”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别墅,每套均价2800万元;“曦湾·巴比伦空中花园”180多平方米的别墅,每套均价1600万元。

在后海,填海区总面积5.37平方公里,住宅区占0.73平方公里,其中住宅用地占0.67平方公里,占整个填海区的12.5%。

现在,以高档住宅为主的“大前海”地区已经成为深圳楼市的热点,成为带动深圳房价不断疯涨的重要力量。“前海的房价在今年突破2万元/平方米几乎没有悬念,个别楼盘更是进入3万元‘俱乐部’。”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新闻与研究部部长周学军表示。

“深圳填海造地建设商品房,不仅严重损害深圳的生态环境,而且制造出新的不公平。”深圳市民刘昆说,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填海造地,不是主要用于为全体社会和普通百姓谋利益,反而沦为少数开发商牟取暴利的工具。

当地市民质疑:一些近年的填海区规划是否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市民的听证?兴建的高档住宅规划是如何批下来?开发商的土地是否经过了招拍挂?记者多次联系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要求采访,但数月过去了,记者至今没有得到明确回复。

“楼陷陷”事件暴露政府“土地财政”思维

广东药学院教授刘晓波认为,深圳向海洋要房地产,暴露出地方政府“唯GDP”论和“土地财政”思维。一名熟悉内情的深圳市宝安区政协委员说,近年来内地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深圳其实可以向关内拓展发展空间,填海到底为什么?填多少?用于什么性质的建设?这些问题可能政府没有进行非常细致的考虑。”

深圳“楼陷陷”事件只是填海造地的一个初步后果。从长远看,大规模填海正在改变深圳原有的海洋城市特性。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岸线越搞越短,船舶越看越小,海风越吹越淡。

在蛇口,记者发现,由于不断填海,不仅当年屹立于海上的女娲塑像到了岸上,就连当年称为“海上世界”的“明华轮”也已经“移”到了陆地上,周边仅余一圈人造的水池象征海水,变成了“陆上世界”。在这周边的填海区,南海玫瑰园等高档住宅林立。

记者还了解到,深圳西部海区水质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二类养殖水质变为三、四类水质,而且仍在不断恶化中,其中,珠江口海水水质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基本属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或劣四类,为严重污染水质,“大量围填海项目是引起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深圳有关方面也意识到填海有可能引起生态环境问题,曾明确提出“深圳沿海总体上不宜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但实际上的填海工程却远未停止。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网站资料显示,2020年前,深圳填海造地将接近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填海面积30多平方公里,所有已列入深圳市各类城市建设研究的待填海区,超过已填海面积的两倍。

“这绝不是深圳向世界一流城市叫板的方向。”刘晓波说。

长期关注珠三角发展的政经评论员金心异说,某些填海工程是避免不了的,但从深圳实际情况看,可建设用地并未如想像那样匮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就发展理念而言,以填海造地获取发展空间,其实是一种土地依赖型的发展思路,并不符合深圳实际。深圳空间狭小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应是调整城市定位与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而那种依靠量的急剧膨胀,并不能长期持续。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