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币成为中美核心议题的当口,中国3月份出现的6年来首次月度外贸逆差,形势颇为微妙。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似乎在减弱,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表示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会改变。长远来看,强势人民币也符合中国的战略目标。
贸易逆差缘由
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为144.9亿美元,减少近八成。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314.6亿美元,增长42.8%。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当月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在分析出现逆差的原因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国内消费不断扩大和持续升级,带动了进口的快速增长。”
3月份,我国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明显上升。姚坚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在2009年减少1000亿美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下降。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3月份外贸逆差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增长意外强劲。一季度中国经济过热,GDP增幅或将达到12%,同时进口需求强劲,进口价格大幅上升。例如,原油、铁矿石和纸浆的进口价格分别上升了101%、21%和55%。预计二季度进口增长将放缓至45%,下半年则降至30%左右。
“替罪”的汇率
姚坚还表示,在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减少,3月份出现逆差,这再次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贸易平衡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汇率,而是市场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
姚坚此言多少也是在回应美国国会山的逻辑——“人民币人为低估导致中美贸易逆差,而逆差又造成美国失业率增加”。
事实上,数据也表明让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双边贸易逆差。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但那一时期美国的贸易逆差却从2020亿美元扩大到了2680亿美元。
访华的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选择了在汇率问题上保持沉默,只是表示将来中美两国,会有很多专门对话的场合,同时美国和中国等其他国家之间也有谈及经济问题的对话场合。在几天前(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进行闭门磋商后,美方也仅仅发布了一份平淡声明,未涉及任何实际内容。
而美国前财长保尔森也指出,当任何国家发生经济下滑的情况,你都会看到贸易保护主义或者孤立主义情绪,而选择一个指责对象是十分容易的。
在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的“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思路”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提出,现在希望人民币升值的建议损害了美国消费者利益和美国企业利益。
在中国方面,现在出口产品里,一般贸易出口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部分产品不可能转为美国来生产,也不可能增加美国的就业,只能增加美国消费者支出的成本。
一个有趣的分析也证明了郑新立的观点:一部苹果(Apple)iPod生产成本为150美元。不过其中只有约4美元是中国创造的附加值。但150美元的总成本就都被算作是来自中国的进口,令美中贸易逆差扩大。
内生性升值压力犹存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似乎在减弱,但这并不表示自2008年中以来有所减缓的人民币升值步伐年内不会改变。因为中国国内还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通胀压力,而长远来看,强势人民币也符合中国的战略目标。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中国全年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自1993年出现122亿美元的逆差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年度逆差,他维持人民币将恢复升值,全年升值3%~5%的判断。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3月份的逆差数据并不能成为中国规避或者推迟汇率改革的论据。而中国恢复弹性汇率的前景不会受到影响。
保尔森也认为,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能让中国拥有更多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缓解正在上升的通胀压力,并且能够帮助中国迈向由内需推动的经济增长,因此他相信中国最终会采取符合自身利益的举措。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