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千里救灾感动中国 被尊称中国首善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4-15 14:23   来源:新浪网

陈光标购数十台机械奔赴玉树 同机乘客自发捐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慧聪工程机械网】4月14日早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据最新消息,地震已造成617人死亡、9110人受伤。记者获悉,

陈光标购数十台机械奔赴玉树 同机乘客自发捐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慧聪工程机械网】4月14日早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据最新消息,地震已造成617人死亡、9110人受伤。记者获悉,企业家陈光标已派人在西宁购得21台二手吊机、推土机及挖掘机等救援装备,驱车前往玉树县开展救援行动。同时,陈光标表示,“此后还会再捐两三百万用于建学校”。

陈光标穿着迷彩服,挂着以前参加活动时得到的红十字胸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陈光标捡起废墟中的学生登记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汶川地震回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天后的13日中午,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就已从武汉赶到了都江堰,他和公司员工们带过去的60台挖掘设备,“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在接下来的20多个日夜,陈光标寸步没有离开,他亲自救出了12名幸存者,背出了208个遇难孩子的遗体……陈光标不是“中国首富”,连“南京首富”都算不上,但他捐出了1.8亿元,名列2008年中国慈善排行榜榜首,被称为“中国首善”。

一次特殊的董事会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之时,陈光标正在武汉主持公司董事会。会议室有明显的晃动。“我们当时只知道地震了,但不知道震中在哪,有多严重。大约3点左右,四川的一位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四川震了,很多房塌了,估计很严重。”陈光标说。

陈光标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决定将董事会改为抗震救灾研讨会。

陈光标和公司董事商量:面对灾难,公司能做点什么。

有人说:“那就捐款呗,除了这样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做拆迁,对于房屋结构、倒塌房屋清除都有丰富经验,我们的破拆队在那里一定能派上用场。”陈光标说,“你们将心比心,如果是自己的家人、孩子压在废墟下,那是什么心情?”

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陈光标说服了股东,向正在江苏、安徽等地的60台准备分别前往山西、北京、天津进行拆迁工作的工程机械下达命令:“原地掉头,开赴灾区,将1/3原有的机械操作人员换下,把能吃苦、技术过硬的优秀员工调上去。”

为了保证队伍在路上畅通无阻,陈光标要求所有人穿上迷彩服,戴上自制的红十字会胸卡,并在每辆车上都挂上自己在广告公司赶印的“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专用车”的条幅。

“后来有些人质疑我,说我没有得到红十字会的授权就擅自挂上红十字会的牌子。但特殊时刻,谁还顾得了那么多?我们要不这么弄,谁让我们进去啊?”陈光标激动地说,“我又不是去诈骗,人命关天!”

13日下午3点,陈光标带着200万现金支票先行赶到成都,他提出25万现金,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省公安厅门口购买了对讲机、扩音器等物品。带着这些东西,他和朋友一起驱车前往都江堰。

一路上,他们不断遇到受灾的老百姓徒步撤离灾区,每次他都让朋友停下车,给每一个受灾群众发现金。少则100多则上千,不一会儿,他取出的25万现金就发出去10多万。

“捐到慈善机构的钱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到灾区人民手中,但现在他们什么都没有了,这点钱能让他们买吃的喝的,也是最直接能帮到他们的。”陈光标说。

5月14日下午3点,地震发生后48小时,陈光标的60台工程机械,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吊车等,经过千里跋涉抵达四川灾区。这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民间救援队,他们几乎与解放军同时开进灾区。

这支队伍,在“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支优秀的救援队

5月14日下午1时,先期到达的陈光标步行8公里来到受灾严重的北川中学。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惊呆了——随处可见从废墟中伸出来的手、脚、头,许多学生的身躯被压在废墟下。“看到那种景象,任何人都不会平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顾一切地去救那些孩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光标目中含泪,声音嘶哑。

现场有一些当地群众和救援队,但不太了解楼房结构。当时大型设备尚未进入,许多人只能用铁锹、镐头等原始工具救援,进展缓慢。

陈光标和朋友找来一个千斤顶,把楼板一点一点顶开,然后在缝隙中垫上砖块,就这样,他亲手从废墟里救出了5名幸存的北川中学学生。

陈光标还不断地用刚买的扩音器向困在废墟里的幸存者喊话,鼓励他们要坚强、不抛弃、不放弃。当天他一直忙活到第二天凌晨3点。

后来,救援机械终于来到了现场。陈光标给120名操作手开了一个小会,向员工们承诺:他们在灾区工作的工资,将从平时的每月5000元增加到2万元,而且每5天发一次。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陈光标的救灾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14日与15日在北川救灾,16日去了德阳、绵竹和东方汽轮机厂,17日就赶到了汶川的映秀镇……陈光标一面亲手救人,一面指挥工程机械疏导交通,他是救灾现场最繁忙的人之一!

在紧张的二十几天里,陈光标亲手救出了12名幸存者,背出的学生遗体达208具。陈光标还能向记者清楚地叫出几位幸存者的名字:曹磊、杨丽萍、尚翠兰……

而陈光标带领的救援队,则一共救出了131位幸存者,背出6000多具遗体,清理了倒塌建筑4千方,这支队伍是灾区救援营救成果最突出的一支民间救援队。

一次难忘的握手

5月23日清晨5时陈光标从成都市赶往绵阳发放收音机,上午9时许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安置点见到了前往九洲帐篷学校看望恢复上课师生们的温总理。

“你叫陈光标吗?我早就听说过你,我知道你,你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我向你表示致敬。企业家不但要有经营的理念,还要有爱心,有灵魂。谢谢你们!”总理紧紧握着陈光标的手,一字一句深深温暖了陈光标的心。

陈光标对总理说:“国家遇到了危难,是考验我们企业家的时候了。帮助灾区人民,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陈光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和总理交谈。他说:“企业家做慈善,重要的是要能被政府、社会所认可。总理对我说的话就是对我做慈善多年来最大的认可,让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当时,在现场采访的江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一茗录下了全部对话。王一茗说,在交谈过程中,温总理与陈光标的手始终是紧紧握着的。

一个未说出的愿望

陈光标还向记者说起了他与北川中学的另一个渊源。

早在今年4月,四川省北川县教育局局长尚勇和北川中学的老师在媒体上看到了陈光标在中华慈善颁奖典礼上受领“中国首善”荣誉的消息。陈光标的事迹感动了他们,尚局长和老师们决定,5月底亲自到南京拜访一下这位有爱心的慈善家,希望陈光标能为北川中学的孩子们捐赠200台电脑,使孩子们能够早日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尚勇把想法告诉了孩子们,他们当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然而,正当他们期盼电脑之时,5月12日,毁灭性的地震发生了。

尚勇本人还没来得及向陈光标说出这个愿望,就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了。

5月15日陈光标和绵阳电视台的一位记者不期而遇,他从记者的口中得知了这个尚未完成的心愿。

“我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我甚至有些埋怨尚局长,为什么不早点来找我。”说着说着,陈光标在记者面前又一次流下泪来。

陈光标说,他已请绵阳电视台记者转告北川的孩子,尚局长虽然不在了,但陈光标一定会完成他这最后的心愿。“我不但要捐赠尚局长希望的200台电脑,我还计划给灾区捐赠上万台教学电脑,帮助孩子们尽快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

陈光标和他的救援队还从北川中学清理出了1000多本遇难学生的课本运回南京。“就让这些书,给我们做个纪念吧。”

“灾区开始重建了,我决定把带来的60台机械都永远留给四川,支援这里的重建工程。我还要在这里捐建几所希望小学,并亲自参与给灾区孩子建震不倒的学校。”陈光标说。

我对家人“欠很多”

和记者谈到家里人时,陈光标觉得,对家人“欠很多”。

“你可能都不相信,这么多天里,我的家里人怕影响我,没有给我打过一个问候的电话,还是我主动给父母妻儿打了两个电话。”陈光标说:“我从小是被父母打大的,所以很怕他们,到现在和他们的沟通也不多。这次在灾区我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我在灾区救人呢,父亲只说了一句‘你做得对,一定要多救两个(人)啊!’然后就把电话给挂了。”

陈光标的父亲患有肺癌,目前正在住院等待手术。“父亲急需做手术,他们都等着我回去再做手术,因为这个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可灾区这边总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有更多的灾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说到这里,陈光标觉得很内疚,毕竟作为儿子,他应该更多地照顾父亲。

“可能是对我这个人太了解了,知道劝我回去我也不听。”陈光标顿了顿,把话题转到了妻儿身上,“这次来灾区,我夫人也没有拖我的后腿,而且很支持我。”

“我5岁的小儿子5月18日(救灾期间)唯一一次和我通电话,用稚嫩的声音对我说:“爸爸要多救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啊。”

“你想我救多少呢?”

“救20个吧。”

我告诉他,我已经救了很多了,让他放心。陈光标模仿着孩子的声音,爽朗地笑了笑。

陈光标觉得,儿子让他多救几个人的话让他很满足,他认为孩子身上遗传了他最希望留给孩子的“基因”——有爱心。

成长篇

4月26日,“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在京揭晓。一位在中国富豪榜排不进前800名的企业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却以1.81亿元的年度捐赠额获得“中国首善”的称号。谈到对慈善事业的理解,陈光标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企业家的今天,所以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该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忆童年10岁男孩卖凉水攒学费

1968年的一天,陈光标在苏皖交界的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西南岗村一户普通农家呱呱坠地。那是一个以贫困“闻名”全国的地方,时至今日,那里仍是全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和众多乡亲一样,陈光标的家里极度贫穷,一家5口人挤在一个茅草棚里讨生活。就在陈光标两岁时,他的哥哥和姐姐先后饿死。这样的经历让陈光标从小就对饥饿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告别贫穷、改变命运的决心。

10岁那年的暑假,陈光标的父母没办法再为上到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借到学费,不得不狠下心来让儿子辍学帮家里干农活。为此,倔强的小光标郑重其事地和父母谈了一次话,“我知道家里困难,但我想上学。如果我能在暑假赚够自己的学费,你们就让我上学好吗?”

现在看来,学生打工赚学费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文革”刚刚结束的那个年代,一个10岁的孩子想自己赚钱不啻于“白日做梦”。但为了不挫伤儿子的积极性,陈光标的父母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10岁的陈光标第一次开始了“靠双手改变命运”的尝试。在那个暑假里,他每天都用扁担担上两个小桶,到距离集镇两公里的土井中打出清凉的井水,挑到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喽!”说起当年沿街叫卖井水的往事,陈光标的语气中透出的不是唏嘘感慨,而是自豪和得意——“那时我每天都挑水去卖,一天大约能卖五六十斤,两个月下来赚了差不多五元钱。不仅两元多的学费赚出来了,还成了村里最富有的孩子。”

“当时,听妈妈说我家隔壁的小伙伴也因为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我二话没说,自己跑到学校帮他交了一元八角钱的书本费。当他妈妈看到那些书的时候,拉着我的手流下了眼泪,一个劲地和我说谢谢。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自豪。”陈光标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许下心愿:如果自己今后有了钱,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

打那以后,陈光标开始不断找寻赚钱的路径,他经商的才干也开始一步步显露。13岁那年暑假,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到10多公里外的安徽卖冰棒,每天能赚五六元钱。后来,他又开始贩粮食,一天能赚300多元。到17岁那年的暑假,陈光标已经攒下了2万多元,成为全乡惟一的“万元户”。

-述创业为省钱在公厕刷牙洗脸

在做生意的同时,陈光标始终没有荒废学业,只要闲下来,他就会用功学习。1985年,他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随后的几年里,陈光标又先后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开发中心、南京红光医药公司任职。在当时,这些都是让人羡慕的安稳工作,但胸怀大志的陈光标根本不安于现状,他要自己创业。

“刚开始摸不着道道,没找到什么创业的捷径。眼看着腰包一天天瘪下去,真着急呀!”尽管如此,陈光标仍徘徊在南京街头,咬紧牙关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他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成功,死也要死在外头。”

上天终于眷顾到这个倔强执着的小伙子。26岁那年,陈光标一天在街上闲逛时,在一家药店门前看到许多人正围着一台袖珍仪器咨询,那是新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器,将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诊断出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毛病。学医出身的陈光标马上嗅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那个仪器不够直观,如果能让患者亲眼看到问题所在,会更受欢迎。”

说干就干,第二天,陈光标怀揣身上仅有的3000元钱,请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耳穴疾病探测器进行改进,通过安装显示器,让患者直观地看到身体发生病变的部位。就这样,一部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电子疾病探测仪面市了,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但此时的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为节省开支,他花15元买了床被子和一张凉席,开始在南京街头“练摊”,早上花两角钱在南京老新街口百货旁的公厕刷牙洗脸,晚上就露宿在金陵饭店旁邮电局的走廊上。那时正值盛夏,他每天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新街口为路人检测身体,每人收两元检测费,一天能赚百余元。两个多月后,赚到万余元的陈光标开始租房,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并通过做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1997年,他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陈光标的事业渐入佳境。

2002年,陈光标经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为配合2004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华商大会,南京市将拆除老展览馆,另建新馆,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寻找合适的拆迁公司。由于家中有亲属从事拆迁工作,陈光标决定加入这一行试试运气。于是,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前身——黄埔拆迁公司成立了。

经过招投标,陈光标拿下了老展览馆拆迁工程,当时政府方面的要求是一个月内拆除、以工抵料(政府不出钱,拆下来的东西归施工方)。结果,陈光标一接手才知道,这看起来破旧的老展览馆简直就是一座“富矿”,仅拆下来的废钢材就卖了400多万元。刨去工人工资等成本,陈光标净赚了285万元。

接下来,陈光标把拆迁房屋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不断扩展的市场为他带来了倍增效应,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认为,自己现在所做的再生资源利用工作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慈善,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慈善”。

-谈慈善

我们赚的每一分钱

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

“什么叫真正的慈善?我认为那就是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同时使自己快乐的事业。”谈起慈善这个话题,陈光标有很多感触。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虽然家里非常贫穷,但他们从小就教育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陈光标说,自己现在热衷于慈善事业缘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我8岁那年,弟弟降生了,妈妈的奶水不够,但我亲眼看到热心的妈妈帮助同村一个奶水更少的母亲哺育孩子。那时我很不理解,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妈妈笑着说,你小时候也这样啊,那时隔壁孩子的妈妈奶水不够,我也喂过他呢。你要记住,我们虽然穷,但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谈起“中国首善”的称号,率直的陈光标说:“我连南京市的首富都谈不上,更别提全省乃至全国首富了,但我却是2007年中国捐钱最多的人。我的企业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所有捐赠的钱都是我光明正大赚来的,我的慈善很阳光。我希望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把钱财看淡一点,人生很短暂,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有的企业家说,捐款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这是一种借口。想当年我一个月赚100万,我拿出10万回馈社会,帮助别人,能对公司的发展有多大影响?这么多年走过来,也有许多人对我热衷慈善不理解,讥笑、讽刺甚至是谩骂一直围绕着我,我都无所谓。这次参与四川抗震救灾后,很多以前对我说三道四的人都被我征服了,他们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陈光标的手机彩铃是他自己录制的,那是我们都熟悉不过的国歌。“是邓小平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企业家的今天,所以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该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从10岁时帮小伙伴交的1.8元书本费,到2007年价值1.81亿元的捐赠,陈光标以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儿时“帮助更多的人”的心愿。近10年来(四川地震前),陈光标累计捐款捐物实际到位5.13亿元,其中现金就高达3.76亿元,共捐赠车辆93辆,捐建希望小学121所、乡卫生院27个、养老院16所,为偏远农村修建乡村公路91公里。多年来,他还一直遵守着“搞慈善的地方不投资,投资的地方不搞慈善”的原则,坚决把企业利益和慈善捐赠分开。

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自己独享;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和他人分享。——这,是陈光标的座右铭。

铮铮铁汉亦有柔情

赈灾先锋

-人·财·榜

陈光标

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榜理由

2008年4月,“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的发布让陈光标这个普通江苏民营企业家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10年慈善路,陈光标累计捐款捐物实际到位5.13亿元,被人们尊称为“中国首善”。

地震来袭,又是陈光标第一个来到灾区,此时他的身份已经从企业家变身为搬运尸体的志愿者。大爱无疆,感动中国。陈光标,他并不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但却是最有爱心的企业家。

-个人简历

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农村;

1985-1990年南京中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7-2002年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2005年南京大学商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

2006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

2003年至今,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