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再制造面纱:诱惑与技术资金制约并存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6-23 09:29   来源:北京商报

如果不是11个部门的联合发文,再制造行业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最多等同于普通的“维修”,并且对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也表示怀疑。如今,再制造行业已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热点。

如果不是11个部门的联合发文,再制造行业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最多等同于普通的“维修”,并且对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也表示怀疑。如今,再制造行业已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热点。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公布了《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强宏观指导力度、深化试点示范、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完善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来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政策扶持力度之强势,前所未有。

业内人士认为,再制造政策的推进为各大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家电、汽车等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将废旧产品再资源化当做新的赢利手段,然而因公众认知、生产成本制约,使其市场化发展并非一路坦途。

千亿产值下的诱惑

在过去的50年中,国外再制造已作为一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这方面内容几乎是一片空白。

“家电产品、汽车产品在回收体系中就这样报废掉了,其实再制造业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节能减排以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再制造领域,仅汽车市场就隐含上千亿元的产值。

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针对的是损坏或行将报废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长虹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废旧家电回收项目经理潘晓勇向记者介绍,一般的再制造经过三大步,第一步是整体拆解,将各大类的原件比如显像管、线路管拆解;第二步就是再加工,包括将有害物质进行清理并将铜、铁等原材料进行回收;第三步就是深加工,也就是细化,这个过程中散的塑料可能就成了塑料板,而金属也成了待用的成品金属。

统计数据显示,在德国至少90%的零部件可以得到重用或合理处理。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从1947年开始,就对再制造给予重视,至今仅再制造原装回收发动机一项,就达748万台。据统计,再制造这748万台发动机,相当于节省钢材337366吨。这些钢材足以建造49座埃菲尔铁塔、161座金门大桥。而对于家电产品,报废的产品中很多关键零部件都完好,比如液晶电视若屏幕完好,将节省高达80%的成本。

不仅如此,再制造产业在减排上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57222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569吨,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减少662吨。

行业观察家张彦斌告诉记者,参照日本和欧盟的相关经验和模式,废旧产品的回收对于企业而言将是一座巨大的“隐形金矿”。废品拆解后资源再利用以及旧品的再上市流通销售等,均可以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市场空间。

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郭国栋预计2015年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市场规模可达1900亿元,再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美国2002年再制造产业的年产值为GDP的0.4%。我国2010年GDP有望达到37万亿元,2015年则有望达到48万亿元。如果我国2010年和2015年的再制造产业水平达到0.2%和0.4%,则再制造产业年产值将分别达到740亿元和1920亿元。”郭国栋表示。

国家发改委曾对外公布数据,和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以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约原材料70%,再制造业可以减少钢铁、铜、塑料颗粒等大宗商品的使用和进口量,再制造业显示了诱人前景。

鉴于再制造给社会循环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将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大型废旧轮胎翻新。

除了再制造业的相关政策,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配套细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电视机、房间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微型计算机5类产品将成为明年元月初实施的《条例》首批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正规回收拆解的产品。

政策扶持的放大效应

所有的行业如果有了政策支持,似乎一窝蜂似地上马已成为了规律。最重要的是,再制造的市场表现已经充分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有了政策扶持,企业的先期投入就有可能避免踏空市场。

其实在政策未出台之前,各家企业就已经嗅到了这一巨大的商机。早在2005年,海尔就参与到废旧家电回收工作中。海尔与另一家企业合资在莱西姜山镇成立了“青岛新天地生态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废旧家电拆解处理中心,并在青岛等地区成立了社区废旧家电回收站,将回收的废旧家电和生产中报废的残次品全部送到新天地进行拆解无害化处理。

而远在成都的另一老牌家电企业长虹也已开始在建设废旧家电处理基地,预计明年可以建成投产。根据规划,至2012年底,长虹将建设7条废旧电子电器再资源化生产线,用于处理废旧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塑料、线路板等。

潘晓勇介绍,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再利用,近年来,长虹已经投入600万元建设废旧家电回收生产线。

据了解,除家电企业外,回收行业已经成为了各制造企业的重心。据了解,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现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480家,报废汽车回收网点1800多个。

柳工作为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在再制造领域已涉足十年。柳工总裁曾光安告诉记者,柳工的再制造是基于国内和国际经销商的合作,从客户手中回购,再制造、再出售。经过一系列的现代化的加工手段,让它重新恢复到新的零部件的质量上。

事实上,自去年实施的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回收拆解后的循环利用已经迫切地需要对整个产业链上存在的种种政策桎梏进行梳理。

“以旧换新”不仅拉动了国内需求,更给回收处理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然而国家以旧换新属于调控性政策,不可能永久性地推动。数字华夏品牌传播研究机构首席顾问姜培峰表示,以旧换新为回收处理企业发展铺好了道路,然而行业发展不能依靠短期的国家政策。回收处理企业如何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规划,衔接家电、汽车下乡也是下一步要走的棋。

尴尬的市场化难题

再制造已经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对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也是极为重视,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然而由于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技术、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使得产业发展遭遇了不少现实尴尬。

专家普遍认为,公众认知度是摆在再制造最大的困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再制造对消费者而言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再制造的产品更是普遍认为是二手货翻新的概念。

对此,贾新光表示,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在消费环节树立再制造产品的正面形象,打消消费者的顾虑。“通过对再制造产品的宣传和普及,让消费者明白,在生产环节,再制造的产品质量是必须符合要求、恢复到原有新品水平的;在使用环节,再制造的产品也和新品同样有保修期。”

不过,终端消费者的顾虑或许可以通过宣传普及解决,但厂家的拆解水平参差不齐却值得引发业内的关注。贾新光告诉记者,对于汽车回收拆解的企业,虽然数目繁多,但大多拆解水平低,场地简陋,设备、设施落后,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资源利用率不高,迫切需要提高水平。

“玻璃、内饰件多数是当垃圾了,特别是电子类零部件,目前没有再利用的渠道。而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的铝、铜等金属也被细化出来,可以当废旧金属卖掉。”一家拆解点的负责人也表示,由于是人工操作,拆解的操作目前还很粗放。

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3月21日,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确定了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试点工作。其中有中国一汽、安徽江淮、奇瑞3家整车生产企业以及济南复强、潍柴、玉柴等11家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

一位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示,与废旧零部件直接回炉相比,再制造可节约成本50%,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具有良好的节能节材效益,可实现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另外,成本问题也制约着这个产业的发展,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举个简单的例子,电视机的塑料外壳可以回收再资源化,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再次成型一般很难达到新家电要求的各项指标,而要实现再利用耗费的成本可能比制造新品还要昂贵,这也是再制造业实行难的原因。目前像海尔、长虹这样的试点企业在国家的扶持下回收、拆解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要实现真正的再利用还不大可能”。

民间资本或破投资瓶颈

在贾新光看来,再制造模式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但对再制造的巨大潜力挖掘得还不够,而且再制造企业并非都一帆风顺。“多数是在亏损的,生存都存在问题,想发展更是困难重重。”贾新光如此形容拆解行业的现状。

业内人士则认为,虽然回收处理的赢利模式已经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距2011年1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还有6个月,目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具体操作制度仍不明确,处理基金如何缴纳尚无定论。

按照《条例》规定,国家将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则成为承担处理基金缴纳义务的法定责任人。

“生产企业说自己本来就不挣钱,回收处理企业说自己没有补贴就亏本,一个要求减少基金,一个要求增加补贴,这种矛盾是制度制定者最难处理的问题。”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秘书长富鸿钧说。不难看出,基金收取制度迟迟未出台,与各方利益难以协调不无关系,如何达到一个平衡点将成为制度未来最大的看点。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制度的早日完善几乎成为中国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企业共同的心声。潘晓勇认为,没有产业基金的支持行业无法健康可持续发展。欧美和日本等国家消费者是废弃电子回收费用的主要来源,而目前在国内的电子生产商应该是基金的主要来源,毕竟大企业还是有实力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在未来,消费者、电子生产企业、国家这三方都有义务承担这一费用。

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沈健表示,废弃电子回收产业化对整个消费电子产业来说是一个新的赢利点,成立基金很有必要,但由于基金的结构、管理模式、收益模式都没有明确的方案,各家企业的产品不同、占比不同,使用一刀切的收费标准固然不合理,新的基金模式还需要各方的协商。

与此同时,作为循环经济“减量化、资源化、再制造”的基础和核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能否获得更多的扶持和关注也是各企业热切关注的焦点。“短期内经济效益不突出,社会资金投向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企业长期面临着投资不足、融资难等问题。”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负责人坦言,除了国家再制造示范试点,很多再制造企业的资金来源仍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贾新光认为,再制造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国现在有大量民间资本在寻找出路,为解决循环经济企业资金瓶颈问题,国家应该引导社会投资往这个方向倾斜。(记者 蓝朝晖 孙聪颖)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