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先行指标之一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6月再度下滑,经济增长回调压力显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PMI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虽然该指数已持续16个月保持在50%(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以上,但最近两个月一改之前波动上升态势,呈现连续回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PMI指数在5月份回落以后,6月份继续回落,可能预示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出现平稳回调,这对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可持续性将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由升转稳的关键时期,经济新一轮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正在形成之中,但还需大力巩固。
通胀压力趋缓
11个分项指标延续上月走势呈现“一升十降”。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升幅为1.5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多在2个百分点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幅度最大,显示通胀压力继续缓解。
数据显示,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51.3%,较上月显著回落7.6个百分点,而5月份该指数较4月份下滑13.7个百分点。
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月大幅回落,预示6月PPI涨幅可能会下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昨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在大部分月份中是同期一致的关系,这预示6月PPI环比涨幅可能为负,他预测6月PPI同比上涨6.3%。
对此,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徐剑也表示赞同,他预测PPI在5月或已见顶。
他告诉记者,6月份石油化工、化纤及橡胶、煤炭、钢铁的购进价格跌幅居前,反映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使得国内通胀压力有所减轻;此外,受钢材价格下滑和紧缩调控引起的内需放缓影响,金属制品、普通机械、汽车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不仅仅是PPI对CPI传导的压力在减轻,CPI上涨的动力也在逐渐消失。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PPI见顶下滑之后,CPI可能会惯性上涨一段时间,四季度将逐渐回落。
“今年三、四季度,经济增速会逐渐降低,社会总需求也会相应减弱,有助于缓和物价上涨压力。”李迅雷认为,CPI全年涨幅将在3%左右,不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下滑风险隐现
从产成品库存上升与积压订单两个指标来看,投资增速放缓或许已经对工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本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积压订单指数由5月的49.7%下降到47.4%。
此外,出口似乎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6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7%,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该指数4月份同3月份持平,5月份以来连续回落,由此来看我国出口持续回升的势头呈放慢迹象。
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出台,伴随PMI数据连续回落,引发市场各方对于下半年经济回落的担忧。
分析人士指出,在现阶段房地产调控、固定投资放缓和出口退税取消的三层压力下,我国生产扩张有所放缓。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何一峰在对分项指数季调后分析说,PMI指数回调,一方面体现前期出台的包括房地产调控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见效,经济可能已开始出现减速,经济过热风险正在逐步缓解。
何一峰认为,PMI回落表明前期调控政策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在近期汇改、出口退税率上调等政策影响下,未来一两个月PMI指数仍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政策仍处观察期,在没有新的调控措施出台情况下,PMI指数有望在未来几个月中逐步企稳,当前无须过分担忧经济下滑,“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