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是将党中央“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到实处,是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前提和基础。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在河势条件较优的长江口南港北槽内,采用整治与疏浚结合的方案,建设分流口工程、双导堤及丁坝工程,采用疏浚措施开挖形成并维护深水航道。工程总投资约140亿元,该工程规模包括建设堤坝141.484公里,航道水深由治理前的7米逐步增深至8.5米、10米及12.5米,航道底宽为350—400米,可满足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的要求,兼顾第五、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舶、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
工程回顾
2000年7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使长江口航道水深由治理前的7米增加到了8.5米。2005年6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建成后,又使长江口航道通航水深增加到了10米。
2005年10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实现10米水深的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进一步发挥了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沿江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近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了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交工验收,这标志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这一跨世纪我国水运工程历史上最大的工程,也是世界级的大型河口治理工程,全部治理目标成功实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说道:“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建成,是中国水运工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盛事。”
国家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重大战略决策的需要,是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性条件。翁孟勇分析指出,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现代化战略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打通长江口深水航道,对加速上海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进而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具有重要作用;更能够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形成强大的区域辐射能力,带动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的新飞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长江三角洲港口布局,促进长江流域港口格局调整,完善沿江产业布局,不断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构建长江江海联运的大通道,进而形成长江水运的大物流,充分发挥水运的运能大、成本低、安全、环保、节能等优势。
世界治河史上的壮举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我国水运工程建设史上一项壮举。翁孟勇说,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建设者们克服了区域地质条件差、工程设计要求高、难度大、施工远离陆域、水上施工时间长、受台风潮汛等气候条件影响大、施工自然环境恶劣、一期工程航道骤淤、二期工程地基土软化、三期工程航道回淤严重、增深困难等很多艰难险阻。
他举例说,三期工程2006年9月开工建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受长江口水文、泥沙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遇到了航道回淤严重,回淤分布集中的工程技术难题,航道一度增深十分困难。
带来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长江口通航水深从7米提高到12.5米,大大提高了航道的通过能力,改善了船舶安全航行的条件,提高了大型船舶的营运水平,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初步预测12.5米深水航道打通后,到2011年,日均通过长江口5万吨级以上重载的船舶能达到25艘次;到2015年,将超过30艘次。翁孟勇强调说,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只是进入12.5米水深的试通航期,要抓好航道维护工作。
翁孟勇提供了一组数字:有关研究表明,初步计算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大宗散货、石油及制成品、集装箱等三大类货种的运输船舶的费用,因运输费、中转费和中转损失减少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在12.5米深水航道开通的第一年将达到152亿元,并逐年增加,到2015年以后,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到196亿元。
间接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也非常巨大。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效果十分显著,开创了长江口航道12.5米水深通航的崭新历史,极大推动了我国水运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长江口航道的通过能力,改善了安全航行条件,提高了大型船舶的营运水平,促进了到港船舶的大型化、港口功能调整和岸线的开发利用,推动了港航业和相关产业的和谐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工程实践中,建设者坚持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之路,开发利用了诸多新结构、新工艺和新设备,填补了多项水运工程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河口航道治理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