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一个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控制通胀预期和资源价格改革,在中国经济的棋局中一碰头,就带给今年的宏观调控又一个“两难”选择。
解决资源型产品价格偏低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的动力问题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将节能减排形势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目标两相对照,似乎让人无法乐观。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出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中,4万亿投资计划是主要内容。这些政策在实现保增长目标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由于短期刺激政策更多地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对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带动了高耗能产业的增长和扩张。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17.2%,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产品,如乙烯等产品产量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还有所加快。
虽然从二季度起,国家推出了节能减排的调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能源供应、消费和高耗能行业、产品增速仍偏快,节能减排仍面临着较大压力。据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发布的信息,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0.09%。虽然2009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了15.61%,但今年只剩下4个月时间,全国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任务难度较大。
“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是硬约束,政府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这项工作为何依然如此艰难?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节能减排仍以行政手段为主,用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缺少市场约束的长效机制。所以,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的同时,必须下决心解决资源型产品价格偏低的问题,才能遏制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冲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的动力问题。
虽然全年价格上涨总体将温和可控,但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资源价格改革近些年多次被提出,但它似乎总是要看物价的“脸色”行事。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物价形势,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的总体评价是:“我国物价水平温和上涨,管理通胀预期取得阶段性成效。”她归纳了几方面特点: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小;二是工业品出厂价涨幅较大,但环比出现下降迹象;三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稳运行,个别品种涨幅较高;四是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政策调控作用显现;五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先扬后抑,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
各方专家认为,今年物价上涨尚属适度,那么,这种温和的态势能否在后几个月延续?应该说,有利因素不少。首先是翘尾因素逐渐回落。1—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7月份当月同比上涨了3.3%。在3.3个百分点中,有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形成的,而这种翘尾因素影响在后几个月中将逐步减弱。祁京梅说,初步计算,7—12月CPI翘尾因素分别为2.11、1.61、1.2、1.3、1.0和0个百分点,下半年平均翘尾因素为1.2个百分点,低于上半年0.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逐步减小,有利于物价涨幅回落。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减轻了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外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导致总需求有所下降,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在不断减弱。
虽然全年价格上涨总体将会是温和可控的,但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分析前几个月CPI的新涨价因素,主角仍然是蔬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季节性的波动。如7月份CPI1.1个百分点的新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上涨的贡献在70%左右。今年我国各地极端气候频发,夏季以来多省出现洪涝灾害,这对稳定粮食和蔬菜价格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近期,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反弹,7月份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止跌回升,小麦价格大幅上涨,给中国的食品价格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另外,劳动力成本上涨、水电气等价格调整的预期,都会对全社会通胀预期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不存在发生严重通胀的可能,调整资源价格不必有过多顾虑
不改革,无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则可能加大通胀压力和预期,资源型产品价格调整似乎进退两难。
推动资源价格改革的迫切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看来是不言而喻的。“资源型产品价格调不调,首先关系到我们要不要调结构、要不要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只有价格信号对了,市场才能去引导结构进行调整。其次,从搞好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也需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就西部来讲,资源能源价格的调整对其自身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那些资源型大省来说,价格信号不对,会导致资源被滥用,由此带来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至于对物价的影响,张晓晶认为,从中长期看,如果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流动性过剩与总需求大幅上升相碰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短期看,价格上涨温和可控,调整资源价格不必有过多的顾虑。
祁京梅也认为,目前不存在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我国应积极推动基础性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用价格信号引导节能减排,用价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首先要逐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成本构成和成本约束机制,建立企业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污染环境的惩罚机制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等,夯实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
要避免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与物价调控之间的“两难”,“既需要政府拿出改革的魄力,利用资源价格改革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也需要政府负起责任,运用财政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物价承受能力。”张晓晶说,“调结构是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态度鲜明,毫不放松地坚定推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