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难,工作找人也难。”特别在装备制造领域,企业越发感觉找个合适的高级技工人才不容易。
如何实现教育与企业需求人才的对接,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成为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9月5日,来自全国8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与100多所职业院校的老师参与了在沈阳召开的“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论坛。此次论坛以“合作·对接·共赢”为主题,目的在于搭建一个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稳定平台,让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直接见面、对接洽谈,强化行业与教育合作,推进产业与教育融合。
技能型人才急缺
在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于清笈表示,随着劳动密集型岗位的减少,技能主导型岗位的增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剧增。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同样是大众轿车,德国本土制造的与中国境内制造的,在质量上还是有差距,中国制造的轿车质量不如德国,一样的原材料,一样的设备和流程,为什么质量不一样?区别就在于不一样的技术工人。
因此,我国要真正提高技术水平还要从培养人才开始抓起。而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于清笈引用湖南省的一份需求预测说,2010年湖南汽车制造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6万人,2015年将达到20万人。而近期对全国机械行业147家各类企业抽样调查表明,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仅占被调查企业人才总量的6.5%。
又有数据显示,到2012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1746万人,这意味着大量企业技术岗位将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创纪录地超过了105万人,知名外企的一次招聘,便能引来几千甚至上万份简历。公务员﹑外企职位的争夺如此火爆,高级技术工人的岗位,却长期遭遇冷落。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我国装备工程的发展,技术工人的待遇与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社科院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趋势。该报告称,2009年,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月薪增长均强于本科生。这一事实彰显了近年来国家对促进高职高专发展的战略决策的前瞻性,肯定了高职高专。
此外,该蓝皮书还显示出,制造业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三十多项专业急需大量人才。
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基于目前社会用人结构的现状。今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院校参与的原则,着力在国家重点振兴的10大产业、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连续举行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系列对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此次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是教育界与产业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致行动。
据悉,上半年,教育部已在常州和大连分别举行了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对话;10月,还将在北京和云南举办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对话。
鲁昕在论坛上说,“我们还将在今后几年,在国家重点振兴的10大产业、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每年至少安排4次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的系列对话。”
实际上,对话活动还只是一个更大的行动计划的部分内容。据介绍,教育部即将颁布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其特点是“问题入手,突出创新,重在行动,务求实效”,包括10大计划和30个项目,每一个计划针对性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类问题,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各自的任务目标和路线图。
鲁昕还表示,我们相信,通过这个三年行动计划,可以初步建立起我国具有现代内涵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也在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急需大量各种类型的高端人才。
于清笈认为,针对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现有高技能人才总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现状,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要深入推进教产联手,优势互补,共创行业高技能人才建设新局面。
另据了解,举行对话期间,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与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分别就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中的机制创新、实践创新、素质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结对进行了深度对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