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在汇率问题上的咄咄逼人,中国官方不能不对此予以回应。
“不要压迫人民币升值,”10月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时发出这样的呼吁。此前一天,在与欧元集团“三驾马车”会谈时,他已经表达此意。
温家宝解释,如果人民币汇率不稳定,企业、就业、社会都会不稳定。“中国经济出现危机对世界绝不是好事。”此话既在劝告欧洲领导人及工商界,也是针对所有的施压方。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席一场研讨会时,也特意表示,中国对汇率机制改革具有决心,并会坚持正确的方向,以渐进、稳定的方式完成。
在说明中国一般贸易逆差,占主体地位的加工贸易有跨国企业高程度的参与后,易纲向各国与会者提出,“如果打货币战、贸易战,要想好你究竟在打击谁。”
中国国庆节前,美国众议院全体投票,以348票对79票通过了HR2378《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又称“莱恩-莫菲”法案)。法案将促使美国商务部在确定贸易伙伴国存在汇率低估,并对本国行业构成事实损害后,实施反补贴救济措施。
尽管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称以汇率为由进行反补贴调查,不符合世贸组织(WTO)的有关规则,尽管该法案能否最终成为美国法律还存很大不确定性,但是,作为美国国会至今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最为强硬的信号,它不能不让人担心中美贸易的未来。
贸易摩擦多发期
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扬。此次中美之间人民币汇率问题升级,让不少人担心中美将出现贸易战。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随着贸易摩擦的增多,中国政府应对的手段也逐渐发生变化,针对部分国家的不合理裁决,除了上诉至WTO,还开始采取一些报复措施。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轮胎特保案最终裁决后仅一天,中国商务部就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启动了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肉鸡产品启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后者已分别于今年9月和8月作出终裁。
眼下,中美贸易正处于多事之秋。轮胎特保案后,中美互相发起的贸易救济将迎来集中裁决期。9月,美国商务部先后公布了中国输美无缝钢管、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双反”调查)终裁结果,以及无缝精炼铜管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将于10月底至11月初作出。另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将在相近的时间,决定是否受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就中国清洁能源领域进行补贴的指控。
而中国对进口自美国的部分汽车进行的“双反”调查,按正常程序应在2010年11月6日前结束,稍后作出裁决。这起被美国业界称为“抓住了要害”的“双反”调查,也是中国政府手中的一张牌。
在部分学者看来,是否爆发贸易战与HR2378法案能否成为法律密切相关。
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告诉本刊记者,美国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形势越差,则通过HR2378法案并引发中美小规模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越高;或者说,美国经济复苏越艰难,则中美贸易摩擦的可能性越高。
宋泓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如果HR2378法案不成为立法,中美之间贸易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也有研究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宏观分析师张智威发布报告称,中国处于东亚生产链的最后一环,对中国出口征关税将对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国家产生打击,造成“众败俱伤”的后果。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大批外包到亚洲,产业链整合已经根深蒂固,关税的变化将会使得生产链上下游行业同时受到打击。同时,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将不利于美国消费的回升。
这正是易纲所说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加工贸易中的较深参与。
“全球化生产使得贸易战难以出现。”张智威认为,历史上大规模贸易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产业链被国界分割,各国生产存在竞争关系。当前全球化生产使得中美贸易之间互补性强,虽然争论不断,但是真正出现的贸易制裁规模很小。
乔虹也认为,出现严重的贸易制裁以至影响大规模贸易流动的概率并不高。在全球增长复苏刚刚企稳之际,G3(美国、欧元区与日本)与作为制造大国、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的中国之间贸易制裁升级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贸易争端和政治压力将导致中国部分出口行业面临惩罚性措施,而西方国家一些行业将从中国进口的增长中受益,但不会严重损害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增长。”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09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涉案金额为70亿美元,而同期中美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相比之下,比例并不大。
清华大学孙哲表示,考虑到中美之间的贸易量,涉案金额达不到500亿美元以上,不能称作贸易战。他告诉本刊记者,美国方面积累了大量知识产权案件,完全可以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这也是双刃剑:一方面,美国企业觉得中国凭借不规则的市场竞争取得优势,另一方面,又想利用中国廉价的半成品。这使得他们出现了一种分裂的性格行为,既想施压严惩中国,同时又加紧在中国布局。“美国要真正跟中国打贸易战,切断跟中国的关系也不太可能。”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不得不让美国官商两界有所权衡。宋泓称,美国选择靠出口来带动经济恢复,而中国是全球容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美国不会轻易放弃,从这个角度看,中美贸易战对美国是无法接受的,美国需要在施压和维护中国市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他表示,虽然中国不愿看到贸易战的出现,但贸易战不一定让中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反而可能会促进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自主创新。
此外,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也是美国的忌惮之一。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由于美国对于海外流动性的强烈依赖性,即使中国政府仅仅作出将出售美国资产的口头表态,美国金融市场也将因此承压。
前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资深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中美经贸在矛盾中不断磨合,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都不会去挑起贸易战,“只有在各种手段都无效的情况下,中国才去被迫应战,现在还处于观望状态。”
长期应对机制为重
作为缓和对抗的短期应对之举,中国政府采用了派遣经贸代表团和人民币升值双管齐下的做法。
在美国众议院召开听证会前一天,9月14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率中国经贸代表团出发赴美国访问。根据商务部的消息,接下来到年底,还会有两个贸促团对美进行经贸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9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9月共有9个交易日人民币创汇改以来新高。以即期市场收盘价计算,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于6.6912,较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6.8074升值1.74%,创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高盛高华乔虹认为,中国政府倾向于通过软性调整和针对风险进行调节的方式,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汇率变动方向和速度将根据中国决策层觉察到的风险,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风险进行调整。她预计,11月20国集团(G20)峰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明年年初访美之后,人民币兑美元也会小幅贬值以体现“双向波动”的走势。
但在清华大学孙哲看来,目前这种应对外部压力的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他建议发起理论反击,对克鲁格曼、伯格斯坦等认为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的经济学者的论述进行反驳,必要时邀请知名国际经济学家参与。
兴业银行鲁政委则指出,中国处理与美国的经贸摩擦时,一直采用临时性的处理策略,这是中国总是被动的根源。中国应该有长久的应对策略,特别要着眼于长期机制的建立,当前应该做的是要回到利率、汇率市场化的基本机制建设上。
尽管6月19日重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接近2%,但是,人民币不仅对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也对亚洲除日本以外的货币疲软。
国际清算银行9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为114.12,环比降1.38%,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而渣打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米尼金(RobertMinikin)测算,9月1日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下降幅度约达1%,比6月汇改重启时的水平低2.7%。
这也使得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对人民币汇率颇有微辞。10月5日,温家宝在布鲁塞尔会见欧元集团主席容克、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与货币事务的委员雷恩,双方进行了45分钟的闭门会谈。中新社的报道称,话题主要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
尽管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彭博专访时表示,与欧洲官员只是略为讨论了一下人民币汇率问题,交换看法而已。但是,路透社的报道则称,容克会后对新闻媒体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被低估,中国政府6月19日允许人民币更具灵活性的决定,尚未充分地在汇市中切实兑现,他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有序、大幅且全面地升值”。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erBlanchard)也在10月6日表示,顺差较大的新兴市场必须加速再平衡过程,其中货币升值可能是必要手段。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研究部报告称,在坚持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的方向不动摇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人民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技术性细节,一要降低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二要尽快公布人民币汇率指数。
虽然目前有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但只有月度数据,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建议参照美国的做法,由官方机构编制并每日公布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鲁政委则对本刊记者表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应扩大波幅、双向浮动,一旦波幅加大,远期结售汇和汇率掉期交易就会活跃,避险市场可以得到发展。此外,人民币真正实现参考一篮子货币,核心是推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中其他货币的交易,这样才能具备自主性,否则只能通过美元换算,归根到底都是对美元的波动。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表示,让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才能使人民币摆脱所谓“受到外部压力而被迫升值”的被动局面。而允许人民币更好反映一篮子货币的波动情况,人民币的交易波动区间也不能过于受限。
他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人民币的交易波动区间需要加宽至2.5%-3%左右。
不过,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分析师陈兴动对本刊记者表示,扩大波幅是在“怂恿中国政府试错,对于美国的压力,中国不能不配合,但不可能步伐太快。”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