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长沙工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的关键五年;是长沙工业在城市竞争格局中加速“晋级”、脱颖而出的五年;是初步形成长沙支柱产业与潜力产业的规模优势与个性特色的五年;也是“大工业战略”对支柱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长沙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形象地比喻:如果将长沙比作一个家庭,将三次产业比作家里的三个儿子,那么这五年,家中的顶梁柱由第三个儿子(服务业)变成了第二个儿子(工业和建筑业),二次产业成为长沙经济的主要支撑。1000个亿元企业、10个百亿企业,4个500亿的产业集群、4个千亿产业集群,构成了长沙工业的“金字塔”。
【大跨越】工业经济总量5年增4倍
记者昨日从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有一组数据记录了长沙工业的“四大跨越”:一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91年,长沙工业经济总量从“十分弱小”到突破100亿元,用时整整42年;二是从1992年到2004年,长沙工业实现由100亿元向1000亿元的跨越,用时12年;三是从2005年到2009年,工业经济总量由1000亿元跃升至4000亿元,用时4年;四是到2010年底,长沙工业经济总量有望跨越5000亿元新台阶,大大超过《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目标。
据悉,“十一五”期间的5年,长沙工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长沙工业发展史上最快的时期之一,工业经济总量从2005年的1000亿元,到2010年的5000亿元(预计),5年增长4倍。
【大拉动】工业成经济最大拉动力
长沙“十一五”期间开始从“大抓工业”向“抓大工业”转变,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第三产业仍然占据“老大”位置。经过5年的后发赶超,到2009年,三次产业的结构已调整为4.8∶50.6∶44.6,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在三次产业中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工业成为拉动长沙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与最大动力。
这5年,长沙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至2010年,5年间全市预计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6778亿元,比“十五”末净增4.8倍。2009年长沙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1%,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26.1%,增速列全国27个省会城市前三位。2010年上半年,长沙第二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5%,第二产业引领长沙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突显。
【大集群】四大产业瞄准千亿发力
记者近日来到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采访,从落户园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到本土成长的行业“巨头”,从创下“中铁轨道速度”的央企到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比亚迪长沙项目,记者目睹了长沙工业发力,强健的“肌肉”展示着力量之美。
工程机械产业今年将成为长沙市首个过千亿元产业集群。目前,三一、中联、山河智能3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了全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市值的三分之二。2009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制造商有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柳工集团,其中,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占了半壁江山。三一集团、中联重科2010年全年目标均是计划完成销售收入500亿元。
据介绍,紧随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之后,长沙将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烟草与食品等千亿产业集群。预计到2012年底,长沙完成打造4个千亿产业集群、4个500亿产业集群、组建10家百亿企业方阵的工业发展目标,长沙工业经济总量有望在2012年完成8000亿元、力争突破10000亿元。
【大进位】5年赶超7个省会城市
从“十五”到“十一五”期间,是长沙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期。2004年长沙工业产值跃过千亿元大关,2010年长沙工业预计跨进5000亿元方阵。5年间,长沙超越了西安、昆明、哈尔滨、长春、福州、济南、石家庄7个省会城市。长沙工业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名,已由原来第15位上升到第8位,一场“15进7”的传奇在星城演绎。
“十二五”期间,随着长沙比亚迪、广汽菲亚特、北汽福田二期、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产业园项目陆续投产,长沙工业将增添新的动力。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要在2015年力争达到12000亿元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全部工业总产值要在2010年跃上5000亿元台阶的基础上,力争达到14000亿元、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000亿元,占全市GDP的五成以上,实现工业助推长沙经济进入全国省会城市“五强”目标。
【大洼地】长沙成中部投资首选
昨日从长沙市工信委、市商务局了解到,“十一五”期间,长沙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累计超过4000个,30多个国家(地区)和企业集团来长沙投资建厂,3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长沙。这5年,全市工业投资达到2201亿元,年均增长34%,是“十五”时期投资总额的4.9倍。
长沙“十一五”产业发展带来实力巨增,力推星城从内陆走向世界,长沙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长沙市“十五”期间已对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至2009年,全市进出口市场涉及185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近40个,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达到全市出口总额40%左右。三一重工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及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一笔实业投资。
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全市累计实际到位外资65.4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预计“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到位外资87.9亿美元,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56.7%。长沙正日益成为内、外资进入中部地区的首选投资“洼地”。
【大手笔】“十二五”工业蓝图更美
根据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十二五”长沙工业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期(2015年),长沙工业将实现经济总量、效益和投入的倍增。
未来5年,长沙工业将着力推进“44111工程”,即把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材料产业进一步壮大为4个过2000亿元产业集群,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力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做大成为4个过500亿元产业集群,还包括支持比亚迪、广汽菲亚特、陕汽重卡、晟通科技、山河智能等10家龙头企业实现100亿元规模,培育1000家规模过亿元的骨干企业、特色企业,重点扶持10家以上龙头或骨干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这一切,均为一个目标,助力长沙GDP破万亿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