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
加快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科学发展,是我们惟一、必然的选择。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和调整,许多国家纷纷寻求振兴经济的新途径和新引擎。美国、日本、韩国等纷纷提出绿色新政,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在这些领域,只要把握趋势,措施得当就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前不久,中国政府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将紧紧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攻关重点,突破核心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努力形成先导型、支柱型产业,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确定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几项重大任务。
目前,我国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专项规划,将建议的各项要求具体落实。“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一要依法节能。要认真落实节能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使节能由劝导、鼓励逐步转向依法强制执行的硬性要求。坚决制止各种浪费能源资源的行为,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二要强化目标责任,要科学确定、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评价考核,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三要加快结构调整,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估审查。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积极有序地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
四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支持先进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烟气脱硫脱销、清洁生产、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等新机制。
五要完善政策机制,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脱硫电价。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改革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起到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六要引导绿色消费,要在城乡居民当中大力倡导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减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产品,抵制过度包装,鼓励使用节能节水的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
绿色产业将成外商投资重点领域
随着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向绿色经济转变的倡议,一场绿色革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可以预见,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相关外贸政策,将绿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
鉴于绿色经济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扩大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制定和实施绿色战略,把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高新技术,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球绿色经济新纪元的开启,将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将进一步拓宽国际贸易领域和国际投资领域。
一方面,各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实施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将有力地促进各种环保产品和服务贸易发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目前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需求高达1.3万亿美元。“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未来这一需求还将继续高速增长,绿色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趋势之一。”
另一方面,以高端制造业、低碳节能环保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绿色经济产业,将成为国际投资的重点领域。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起步和发展,全球各大金融机构都已增设碳交易基金,积极发展碳金融业务。
为吸引外资参与我国绿色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将高端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引导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外商投资节能产业和节能改造项目,发展循环经济,不断降低国内的能源资源消耗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节能环保国际合作,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今年,商务部制定了低碳产业园区与绿色中心商务区协调发展的方案,重点选择一些发展基础好的城市,引导区内企业研发和生产绿色节能环保技术产品,鼓励区内建筑广泛采用绿色节能环保技术,推行建筑光伏、光热一体化,形成两区联动发展模式。目前,南京和杭州两个城市已经率先进行试点,今后等条件成熟后将逐步推广。
为推进绿色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商务部将继续完善外经贸相关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例如,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绿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合理引导外资流向;积极支持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绿色经济方面的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各种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特殊功能区,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努力打造绿色经济和绿色技术的政策高地。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
以科技与创新支撑绿色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
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绿色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战略举措,例如,美国加大替代能源、节能和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欧盟强化创新和投资,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和韩国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技术和绿色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利用。
中国也将节能环保、新型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2009年,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在13个城市的公交领域示范推广电动汽车,计划用三年时间示范推广6万辆,带动市场推广量超过15万辆。
再如,面向市政工程,我国逐步加快了半导体照明的规模化应用。目前,超过160万盏半导体照明灯已在21个试点城市中得到应用,累计节电超过1.64亿度。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资源和投资趋动向创新趋动的跨越时期,创新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正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进而形成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绿色发展,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要在新能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领域超前部署,加大攻关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含量。
另一方面,着力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现阶段,我国应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以重大专项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主攻方向,尽快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产品。
同时,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需求,用生态安全的绿色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
作为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高峰论坛与绿博会同期举办。图为论坛现场。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
“十二五”环保投资或超3万亿元
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前所未有的环保投入力度,环保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和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据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预计超过3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一倍以上。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持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相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一系列新理念。与此同时,我国环境保护的投入逐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逐步加强。
“十一五”以来,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同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见到实效的重要因素就是环境保护的力度有多大。”
近年来,中国环保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20%,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这一高速增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发展绿色经济”和“实施绿色新政”的倡议,认为发展绿色经济不是增长的负担,而应当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该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并且确定了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
从中国国内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矛盾,惟一的方式就是要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探索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当前,中国要尽快推动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多措并举:第一,进一步提高环保准入的门槛,综合应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传统产业的绿色化、生态化改造,将有限的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用于优先扶持绿色、环境友好产业的增长,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逐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要素和资源价格的形成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实施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绿色投入等环境经济政策,构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三,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构建节约环保、经济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四,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形成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
将制定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绿色发展同样成为我国工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所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针对能源资源消耗高、产出效率低、污染排放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突出矛盾,我国工业增长必须摆脱依靠投资和资源拉动的粗放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加快构建两型工业体系。
工信部正在研究起草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方案,并且启动了重点用能行业应对气侯变化研究。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大幅降低单位能源消费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述目标对于工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各个阶段,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节约型的工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淘汰落后炼钢产能超过1.1亿吨,超额完成了国家“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针对目前一些行业仍然存在的比重较大的落后产能,工信部将继续采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综合措施,引导部分产业积极开展跨地区兼并重组,加快用先进生产能力取代落后生产能力;同时加大工业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对再建和新上工业项目严格把关,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为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工信部将找准资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途径,筛选出一批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和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同时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12个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评估,提出节能减排的最佳技术改革方案,积极推广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
为加快“两型”企业创建,工信部将在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创建试点,经过两到三年时间,在每个行业建立起一批示范企业,以形成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并建立起不同行业“两型”企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引导工业行业和工业企业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之路。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一方面,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储备,鼓励采用低碳技术对产业的改造,突出抓好钢铁、石化、水泥、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的低碳技术示范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探索低碳产业的发展模式。
为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工信部还将以高资源能源消费、高污染物排放行业为重点,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以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污染预防;同时研究建立生态设计产品标准制度,开展生态标识试点,促进生态设计产品的市场份额,把减排和治污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