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1960年,重汽集团制造了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改写了中国汽车长期‘缺重’的历史,为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重组10年来,坚持科学发展、理性经营、精心操作、追求最佳效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好成绩,成为我国重型汽车行业的排头兵企业。祝贺已取得的成就,期望再创新的辉煌。希望同志们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规划未来发展,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为真正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车基地的目标而奋斗!”
这是12月8日在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诞生50周年暨中国重汽改革重组10周年之际,吴邦国委员长发给中国重汽集团贺信中的一段话。
我国重型汽车从这里启程
据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介绍,50年前,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成功制造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毛泽东主席亲临济南视察,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朱德委员长亲笔命名“黄河”二字。从此,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重型汽车承载着中国汽车人的光荣与梦想驰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重型汽车成为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76年,济南汽车制造厂研制的JN252型越野汽车是我国第一批自行设计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中型越野车,填补了我国军事工业上不能生产中型军用越野车的空白。1984年10月1日,在建国35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黄河252牵引着乳白色的中远程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重汽军装车辆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式,此后,中国重汽先后在国庆50周年、60年的阅兵式上精彩亮相。
1983年中国重汽集团引进全套斯太尔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斯太尔成为当时我国重型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并使我国的重型汽车制造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了一大步,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重汽集中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重型汽车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厂之精华,下属企业遍及14个省区市,整车市场占有率超过80%。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最终泯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到1999年,中国重汽濒临破产,资产负债率达138%,累计亏损83亿元,欠发职工工资4.42亿元,生产陷入窘境。2000年,中国重汽迎来了改革重组,踏上了重获新生、凤凰涅槃之路。
适应市场赢得市场
中国重汽改革重组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创新。不仅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而且坚持自主发展,完善产业布局,强化内部管理,成为国内重卡行业中运行质量最好的企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优势。
在技术开发上,中国重汽坚定不移地实施自主创新,始终走在重卡行业技术创新的最前列,成为重卡行业技术开发的领头羊。整车开发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拥有了HOWO、金王子等九大系列2700多个车型,是我国重卡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企业。
经过1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重汽关键总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根本性转变。近几年相继率先在国内推出的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共轨和EGR国Ⅲ排放发动机,完全立足于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AMT手自一体变速箱等国内领先的总成零部件产品运行良好,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中国重汽还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落户济南,如采埃孚、福士、瓦伯克、大陆VDO等,使整车质量水平有了整体提高。企业布局由原来仅有的党家庄工业园发展到章丘工业园区、济南高新区工业园、长清工业园以及杭州、青岛、大同、柳州、绵阳等地区的重汽工业园区。目前中国重汽已形成了包括整车、关键总成、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完整的、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2007年11月,中国重汽成功在香港红筹上市,成为我国制造业目前唯一一个在香港红筹上市的企业,一次性融资99.5亿港元;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成功实现曼项目的全面启动,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对外合作的新模式。这两件大事为企业发展真正搭建起了国际化平台。曼公司先进技术的引进将为中国重汽今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对中国重卡行业的技术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重汽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提出了“三个转变”——由适应市场转为经营市场,以直销为主转变为以经销商和改装厂联销为主,营销人员以销售为主转变为售后服务、信息反馈、营销管理与监督为主。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截至到2010年,中国重汽已拥有服务站1587家、经销单位1168家、4S店196家、品牌专营店197家,这些使得具有中国重汽特色的“钢铁网络”逐步形成,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资源,为占领市场高地奠定了基础。
打造精品奉献社会
中国重汽在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科学发展,理性经营,精心操作,追求最佳效益”的经营理念和“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的企业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渗透到企业和职工行为的方方面面,为中国重汽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改革重组10年来,中国重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重汽紧紧抓住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机遇,转方式,调结构,企业的生产经营再创历史新纪录。1月至11月,中国重汽产销重型汽车17万多辆,今年有望突破19万辆,销售收入将突破880亿元人民币。
今年,中国重汽成功开发的19款金王子、豪运系列CNG 压缩天然气 和LNG 液化天然气 汽车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进入市场。目前已顺利打入西北、西南市场。在整车产品中,他们引入轻量化系统工程。通过采用高强度合金车架、橡胶悬架、铝合金变速箱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来实现整车的轻量化。不仅保持了产品稳定可靠的特色,也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技术水平。以豪沃牵引车为例,自重从9.2吨降低到8.08吨,轻了一吨多。运输效益可提高4%,同时百公里油耗可节约2 3公升。一辆轻量化重卡一年行驶20万公里,可增加用户收入四五万元。在开发符合国家法规、适应用户需求产品的同时,他们加大营销力度,今年仅设立牵引车专营店已达90多个。
中国重汽在今年成功重组成都王牌汽车公司后,又重组了福建海西汽车公司,这是改革重组10年来首次重组的整车企业,使中国重汽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开始向全系列商用车制造商发展。中国重汽与曼集团合作项目也在扎实推进,今年被认为是成功合作的一年。10月29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27亿元两年期人民币企业债券在香港正式发售,受到热烈追捧。认购金额高达68亿元人民币,为发行额的2.5倍。
马纯济指出,今年以来,中国重汽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提高了发展质量,加快了发展速度,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明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抢抓机遇,再创辉煌,力争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重卡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微、客、特车辆及工程机械为辅的全系列商用车企业,立足国内,面向全球,把中国重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