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工程机械行业三强企业扎堆掘金H股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1-07 09:07   来源:21世纪网

1月6日,中联重科总额达1.3亿股的H股超额配售权获得全额行使,准备募资19.48亿港元,加上此前募集的130.33亿港元,其H股发行募资总额预计近150亿港元,创1998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融资之最。

1月6日,中联重科总额达1.3亿股的H股超额配售权获得全额行使,准备募资19.48亿港元,加上此前募集的130.33亿港元,其H股发行募资总额预计近150亿港元,创1998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融资之最。

中联重科海量募资余音未了,完成A股定向增发3个多月的徐工机械亦投身H股:1月5日宣布H股上市计划,发行上限为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0%,同时实施10送10股派1.2元的分配方案。

以徐工机械目前10.31亿股总股本、59元左右股价计算,考虑送股因素,发行H股募资规模将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而2010年4月,国内另一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亦表示,要通过H股上市募资100亿元以上。

中联、三一和徐工全球前十、中国前三的三家工程机械企业,依托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多年来在国内市场贴身拼杀,树立起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瓜分了国内大部分工程机械市场。

然而,与国内市场高歌猛进形成反差的是,三家企业的国际化拓展相对乏力,2008年以来,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综观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等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其优势地位的确立和保持,都得益于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譬如,卡特彼勒近三年海外收入占其营收比例均超过60%。

“虽然国内市场需求强劲,但未来产能过剩的风险不容忽视,最终真正能拉开距离的还是国际市场,谁最先国际化,谁才能笑到最后。”广发证券研究员邱世梁如是解读国内工程机械巨头争相H股融资的冲动。

三强争相融资

此轮H股融资之前,三家工程机械企业都已通过定向增发融资。

三一重工2007年和2009年两次增发,将包括旋挖钻机和挖掘机在内的工程机械资产,悉数装入上市公司;徐工机械也通过两次增发,将起重机械等优质资产注入;中联重科则于2010年完成2.98亿股定向增发,募资55.7亿元,投向中大型挖掘机产业升级和大吨位起重机产业化等11个项目。

工程机械三巨头大举增发背后,是各方对行业前景的看好。

“中国2009年城市化率仅46.6%,而日本城市化率由45%发展到66.3%的过程中,孕育了小松等世界工程机械巨头,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保障性住房、高铁等产业的发展,至少可以保证工程机械行业未来10年的高速发展,基本不受周期性影响。”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这样描述国内工程机械的成长空间。

东方证券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障性住房、高铁、水利建设年均投资分别达8000亿元、7000亿元和2000亿元,可大幅带动混凝土机械、土方机械等工程机械品类的发展。

与国内市场空间比较,工程机械海外市场空间更广阔。邱世梁透露,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容量占全球的比例为1/3,海外市场则达2/3,要成就一流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随着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复苏,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可望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最好水平。”国金证券研究员董亚光表示,未来如果大多数海外发展中国家走中国式经济发展道路,海外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正因如此,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接踵而至。2010年4月,三一重工率先启动H股上市计划,计划发行不超过2.82亿股H股,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的15%,公司希望通过H股上市募资100亿港元。以其增发扩股后50.62亿股总股本计算,最多可发行8.93亿股,比照公司目前A股股价,融资额过100亿毫无悬念。

三一的H股融资步伐,终被同城对手中联抢占先机。2010年12月23日,中联在香港联交所以每股14.98港元发行8.7亿股,募资130.33亿港元。加上超额配售权募资的19.48亿港元,募资总额预计近150亿港元。

基于对中联重科实力和工程机械前景的看好,国际资本热捧其H股,除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达7.17倍,创下“2010年在港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之最”外,中联H股上市不足10个交易日涨幅超20%。

而同为国内工程机械龙头,徐工机械也不甘落后,今年1月5日公告H股上市计划,同时祭出高送转方案为其保驾护航。

三家公司已披露的H股发行信息中,募投项目都涉及海外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雄心,不言而喻。

野蛮生长磨炼制胜法宝

中国工程机械的丛林里,野蛮生长已是不争事实,而已从低端竞争中脱颖而出、跃升为行业龙头的中联、三一和徐工,各自制胜法宝何在?

“中联是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标准的制定者,公司产品齐全多样,收入来源均衡,抵御单个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强。”2010年12月H股路演现场,中联董事长詹纯新如是阐述其核心优势。

广发证券报告显示,2000年上市的中联重科,目前产品涵盖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土方机械、路面桩工机械等13大类别、28个系列和450多个品种,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全的工程机械企业。

年报显示,2009年中联重科的收入中,35%来源于混凝土机械,40%来源于起重机械,25%来源于环卫、土方、路面桩工等其他板块。

“产品线齐全使上市公司收入来源更均衡,抗风险能力加强。”邱世梁分析说,“相较于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的稳步增长,未来中联通过并购的挖掘机可望发力,海外收购如果整合得好,也会有好的预期。未来五年,中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0%。”

而2003年登陆上交所的三一重工,则凭借其灵活多变的民营机制,被市场视为“另类进攻者”。公司以混凝土机械起家,业务逐步拓展到起重机械、挖掘机械和桩工机械等领域。

混凝土机械是三一重工的强项,其混凝土泵车已大量取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毛利率更高达42.54%,混凝土机械市场占有率和毛利率均居行业首位。

通过2009年定向增发收购三一重机,三一集团挖掘机资产进入上市公司。2010年中期,三一重工挖掘机业务实现营收33.99亿元,主营收入占比达20.06%,居行业首位。

邱世梁表示,受行业高景气的持续拉动,及产品链和国际化布局的拓展,预计三一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2.83%。

相较而言,徐工上市最早,1996年公开发行后,主要优势一直集中在起重机械,其起重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三年均超过50%。2010年半年报显示,徐工旗下起重机械产品实现营收69.59亿元,主营收入占比为52.72%。

2006年,徐工改制,美资大鳄凯雷集团欲行收购,最终流产,徐工机械就此错过重大发展机遇。

时至今日,按照相关意向协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望并购其大股东徐工集团,后续资产注入预期亦令该股前景看好。

分析人士称,中兵集团在挖掘机、塔吊等领域竞争力较强,而徐工集团在起重机领域具有优势,且拥有不少军工资产,双方强强联合可能性较大。

“三家企业各有千秋,但都有不足之处。”方正证券研究员李俭俭分析,徐工固有的国企体制,三一大股东的多元化路径,以及中联海外并购协同效应尚未完全显现,这些都可能对其后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国际路径各异

依托各自独特优势,三家工程机械企业在国内市场高歌猛进,但其海外市场的竞争才刚开始。”李俭俭直言,日渐下滑的海外销售比例,足以让三家企业心存忧虑。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就海外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例看,中联分别为20.43%、12.6%和4.87%;三一为25.2%、8.24%和5.07%;徐工为35.36%、9%和13.47%。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金融危机使三巨头的海外销售比例逐年下降,”邱世梁分析,“不过,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卡特彼勒情况恰好相反。”

卡特彼勒年报显示,2005-2009年,海外市场销售占比分别为:53%、54%、63%、67%和69%。同遭金融风暴,卡特彼勒2009年的海外销售占比反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

“这得益于卡特彼勒的全球化战略,其海外销售减弱了美国本土销售严重下滑的影响,由此可见,海外市场对一家全球化企业的销售平滑与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李俭俭细认为。

卡特彼勒成立于1925年,1930年在纽交所上市,1950年首次在美国以外的资本市场融资,开始国际化之旅,雄霸国际工程机械市场老大宝座至今。

“2004年之前,小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阪、德国法兰克福和卢森堡等7个交易所上市融资,小松的国际化战略,成就了其今天的行业地位。”李俭俭继续研判。

国际巨头的经验表明,工程机械企业在本土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施国际化战略,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而三一、中联和徐工的国际化路径各异。

2007-2009年,三一先后在印度、美国、巴西和德国建厂,公司的国际化特色是在海外自建基地。

中联的国际化则是走其擅长的并购之路:2008年,中联收购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装备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确立全球混凝土机械龙头地位。

徐工则主要通过设立海外代理商开拓国外市场,并未进行海外建厂和跨国并购。

“中联国际化目标是,到2015年,海外销售要占总销售额的40%。”登陆H股后,詹纯新表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将走上国际巨头的成功之路。

“关于国际化,卡特彼勒有一个成功经验厂商金融全球化。卡特彼勒的金融服务公司实现的销售收入,在其集团内占比仅8.73%,但对集团的利润贡献率高达28.9%,成为利润率最高的部门。”邱世梁分析说。

卡特彼勒和小松集团均是在全球化过程中,成功实现“厂商金融”全球化,强力促进海外销售,以保持领先优势。

无独有偶,中国三家公司都已进军融资租赁领域。中联最早试水,先后在香港、意大利、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地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三一的融资租赁,则主要通过大股东三一集团新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实施,而徐工也在酝酿将融资租赁业务装入上市公司。

可以预见,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中联、三一、徐工这三家中国龙头企业,都将目标锁定为全球前五名,势必极大冲击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格局。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