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据有关消息称,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对此,工信部在接受《证券日报》求证时表示:“十二五规划落定之后,有关物联网相关具体细则需经人大审批,总投资数额目前也在统计之中。”
“感知中国”使物联网扬名
曾几何时,一句“感知中国”使得物联网一夜“成名”,为中国广大公众所知晓,而对于物联网的真正内涵,其实了解的人并不多,物联网也因此被蒙上“玄妙”的面纱。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始于1999年,基于互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等,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如今物联网不再是简单网络概念,更像一个个融合着各种应用与服务庞大的信息化系统。我国也早在物联网概念提出伊始的同一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
2003年第一轮物联网热潮的掀起并没有得到持续的反响,直至6年后,物联网“身份”发生革命性的改变,1月28日,奥巴马执政,“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物联网才再度蹿红。
其实,对于业内早期从事技术行业人士而言,物联网的内容并不新鲜。在物联网概念提出之前,物联网的技术早早就已悄然扎根于很多行业领域的应用之中。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普及,物联网展示出其在电子商务、教育、物流、军事、家用智能化等领域广阔的应用空间,人们惊奇发现物联网的价值:“物联网将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2009年9月11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在“感知中国”的呼声下孕育而生。中国三大运营商争相在物联网领域布局,业界各方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也不乏博弈。随着试点的逐步扩大,无锡、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开始规划物联网城市蓝图,并且进展地红红火火。如今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日益完善,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网络到业务应都有了相应的企业进入。
物联网在资本市场的反应尤为直接,金融海啸后的市场一度疲软,物联网概念股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以电子概念为核心的科技股全面爆发。物联网概念的风起云涌催生出一批资本市场的“新宠”,一批也物联网专家学者也走上前台。
在物联网摸索之初,围绕物联网的质疑和争论不曾断过,物联网发展至今,其发展态势和规划,各家均有说法,相当一批学者认为目前物联网尚处在发展早期阶段,就如同1997年的互联网领域,而企业则更愿意把视线聚焦在技术层面和应用方向上。
物联网遭遇标准化瓶颈、关键技术与产品环节没有专利主导权、与国际领先技术距离还很遥远、商业模式拓展有限、统一的标准难以形成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业内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关注物联网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多位业内资深物联网专家指出,目前物联网还并不像设想的成熟,在大部分领域离实质性的大规模应用还很远。
2009被业内誉为中国物联网元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在2010年蓬勃发展,火速“蹿红”的物联网终于在2011年回归理性。2010年9月,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今年初已正式成型,随着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逐渐明朗,物联网终于从概念炒作走向实质。
在经济危机之后,物联网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实际上,物联网在全球各国以不同方式阐释,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早在2004年,日本和韩国推出基于物联网的国家信息化战略,分别称作u-Japan和u-Korea。希望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建立便利社会,开创产业新生增长力,确保其国际地位。当今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在能源、科技、医疗等多个领域应用物联网。欧盟重在创新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表现尤为突出,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的管理规则,不断更陈出新物联网相关标准。
自2009年8月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家不可比拟的。
当前,中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而智能电网在未来五年内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移动手机办公、移动互联网、车联网行业应用将有可能成为最先突破口。
参与讨论的企业高管:恒宝股份董秘张建明;同方股份董秘孙岷;长城开发董秘葛伟强;海信电器市场部主任喻海涛;香港正佳物流郑总裁;国民技术董秘孙元
话题一:物联网是否早期已经在应用?
孙岷:物联网并不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早期已经在应用、创新,所谓“网络捧数据”,物联网不是简单的传感器。
喻海涛:物联网在家电领域商业化的应用已经较为普及,更多的是框架明确之下的应用,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是智能家电的一个大趋势。
话题二:物联网的应用已经进展到怎样的阶段?
葛伟强:物联网市场应用都在开拓和不断发展,目前较为成熟,产品采集、管理已经进展到一个阶段。
孙岷:2001年所谓网络泡沫,大家不认为互联网是复杂的事,也随着潮流发展起来,现在物联网发展途径也是类似。物联网很多应用离人们生活还有待开发,但是应用也并不遥远,如可视化视频等,需要时间。
郑总裁:物流业中物联网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今后将全方位影响物流业。但是在各行业全面普及还是不能一概而论,相对成本较低,技术需求不高的领域发展较快。
话题三:企业面对物联网热潮如何应对?
孙元:物联网的提出最早有很多新概念,这两年有所缓解,实际这是理想回归本质的好现象。
张建明:物联网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获取资质、产品市场占有率、制造能力等方面做好先前准备。
葛伟强:物联网应用是一个趋势,可以看得出来公司智能电表相关进行过程中,很多海外企业重要厂商都对公司这块领域表现出极大兴趣。
孙元:物联网提供了公平开放环境,需要理性看待,宏观利好,但是微观重在经营方面,这是偷不了懒的。能不能在物联网概念下淘到金,只有自己靠实力才可以,企业持续成长,连续盈利,能够股东和社会一个交代才是真正需要去努力做的。
话题四: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有何难题?
葛伟强:物联网企业没有办法严格界定,标准统一非常重要,研发拓展相对需要技术突破。
喻海涛:物联网概念已经被大家之前传播的过于复杂,基于网络平台实现物物相连,实际重在应用涉及范围广泛。
孙岷:物联网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并不需要过多标准,而是广泛应用。
物联网从提出伊始到磨合发展至今,关于物联网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为此,本报特就广为关注的焦点性问题,邀请业内权威人士及专家各抒己见。
邀请的专家: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委员、同方总工程师(CTO)周洪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王如珍;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玉柱;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刘锋
风头浪尖的争议点:
议点一:物联网产业尚处初创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
柏斯维:物联网总体来说出现不是没有道理,随着全球化发展,很多智能终端需要联网,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也需要考虑怎样拉动经济。
郝玉柱: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产业的行业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都是随着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存在决定意识,物联网产业行业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是否成熟,取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是否成熟。
汤烫:物联网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其实大部分领域还并不成熟,在相关标准制定、行政司法等相关配套并不健全。
刘锋:物联网因为2009年IBM推出智慧地球时一起炒热的概念,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领域就已经快速发展,那时人们更多用传感网称呼。因此已不是初创阶段,只是因为物联网概念的兴起而让人们关注这个领域,当然标准,技术,模式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成熟。
议点二:如今遭遇过度热炒提前“透支”?
王如珍:物联网是开放的,带来机遇同时带来挑战,应警惕个别企业利用概念炒作钻空子。
汤烫:物联网的前景毋庸置疑,但是应建立在规范、系统支持、金融配套相对健全的前提下发展,而谨防成为个别企业炒作的工具。
刘锋:物联网在这两年多的迅速崛起,与IBM2009炒作智慧地球概念有关。我们应注意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技术环境匹配的问题,不能被西方不断炒作的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概念牵着鼻子走。
议点三:物联网普及还需要3-5年?
王如珍:物联网现在提出很适时候,但是真正应用并不能走形式,需要实实在在政府、学术、企业需观点一致,统一规划,不能流于形式。
柏斯维: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各省行业都有物联网项目,大家都在做市场和产业化,所以个人认为仍需要3-5年时间。
刘锋:视频监控,水利,交通,电力的传感网络已经逐渐遍布我们的周围,倒是物联网这个概念没有普及。
议点四:国内究竟有无真正物联网企业?
王如珍: 其实真正谈物联网企业,国内企业真正符合条件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汤烫:物联网企业还是有的。国内很多所谓“物联网企业”,在各细分行业良莠不齐,个别有在一个行业相对领先,但并不足以骄傲。
刘锋:这要看真正的物联网企业的标准和定义是什么,是西方的定义还是我们自己的定义,如果是西方大公司按照自己的模式给出定义,并指出国内没有真正的物联网企业。那么这个说法可以看做是一个商业竞争行为
议点五:技术研发急需突破,缺乏统筹规划,标准制定是否有待统一?
刘锋:物联网所代表的庞大的领域,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应该用商业竞争作为最重要的创新推动力发展,用行政的手段统筹规划,反而会阻碍创新,阻碍技术突破,因为没有人能事前规划一个未知的领域发展,但中国应抢占标准制定的制高点。避免标准完全国外制定。
汤烫:物连网这个概念太宽大,从应用的层面,恐怕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柏斯维:物联网发展不能着急,如RFID发展目前还是很难定标准,芯片设计几乎没有自主研制能力,但是电力载波等很多技术如果突破,可能会有革命性的发展。如果未来物联网能有突破,就不仅仅是现在网络的时代。
罗清启:全球技术标准争夺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是家电物联网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议点六:物联网到底能否为产业带来怎样的增量?
刘锋:物联网更多可以看做是互联网所连接电子设备的延伸,互联网的发展让社会,让产业得到几何级的增量。连接的传感器设备触角延伸到哪里,那里的产业都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罗清启:物联网家电必然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物联网产业将是下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无可厚非。
郝玉柱:物联网的发展,说到底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生产成本。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还要看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只有不断地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议点七:物联网是不是独立于互联网概念之外的新产物?
柏斯维:过去信息时代是人与人交流,现在是物也要上网,即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核心推动力。目前很多人对物联网概念理解都很片面。
刘锋:物联网同样使用传统互联网的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同样使用iPv4/ipv6进行地址编码,数据同样传输到服务器进行处理。因此物联网本质上依然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是新延伸出的部分。2007年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互联网正在向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发展,云计算结构对应了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而物联网恰恰就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因此只有把物联网和互联网看做一个整体,才能更好的把握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动态。
周洪波:物联网中间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早期就已经广泛应用,我国物联网基础实际和国际差距并不大。
1.互联网与物联网 长江后浪推前浪 亦师亦友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物联网与物流网 非出同门却也合协同合作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线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物联网必将带来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带来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带来物流系统中物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
3.物联网与云计算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云计算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云计算是物联网的一种业务模式,从计算中心到数据中心在物联网的初级阶段。
4.物联网与传感网 并非一家
传感网的定义为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物联网和M2M的使用频率比传感网要高
物联网概念在极短时间从默默无闻到一举成名。回望A股历史数据,被贴上物联网标签的一批企业不计其数,并在A股市场涨落起伏。
物联网应用前景非常之广阔,涵盖行业方方面面,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物联网的投资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的。
记者就物联网在商品流通核心技术的应用和细分行业的应用角度,将物联网细分行业和相关龙头上市公司列出,以供参考。
智能卡技术
特点:智能卡技术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智能卡也叫IC卡,是一个带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微型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标准规格的卡片。
重点企业:东信和平
东信和平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智能卡供应商,产品包含卡类、读写终端类、应用工具类和系统集成等四大类产品系列,业务范围涉足通信、公交、社保、金融、政府等多个智能卡应用领域。
二维码识别
特点:二维码识别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二维码是物联网的关键环节,具有能多次读写,存储容量更大等优点,国际知名企业早前就曾对RFID技术进行大量耗费型投资,但是由于成本形成推广瓶颈,一直没有进展。二维码在产品溯源、物流、防伪、防串货、会员管理、精准营销、召回等各个环节,都能扮演关键角色。
重点企业:新大陆
新大陆是国内唯一掌握二维码核心技术的厂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作为行业老大,新大陆的POS业务,税控机业务等都潜力巨大。新大陆是唯一拥有3G瓶颈技术的二维码自动识别核心技术的企业。
RFID
特点: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RFID是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具有一次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强,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由于成本的原因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广。
重点企业:厦门信达 远望谷 大唐高鸿
厦门信达:自动识别芯片生产商,专注于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推广,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的射频识别知识产权专利。生产的电子标签产品应用在多个领域。特别是高频ISO15693标签,支持目前所有芯片厂家的芯片产品,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订制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70%。
远望谷:2003年,美国国防部力推RFID技术时,使之为世界所知时,中国已有一家公司,将RFID技术应用于铁路产业已整整10年。远望谷在铁路RFID市场份额过半,具自主研发优势和寡头垄断优势。
大唐高鸿:已经明确将RFID业务发展重点放在物流应用以及RFID与TD结合的增值应用方面,拥有电能计量、非挥发存储器、通讯、电源管理与特种电路和消费类五个产品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