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之际,中国日前正式批准位于西部内陆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专家指出,中国此举意在打造与东部沿海齐飞的西部经济增长极,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并使西部成为对外开放新前沿。
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1日批准的成渝经济区覆盖四川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近1亿人口,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来已久,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之际,国家愈发重视在占国土面积71%的西部地区寻找新“增长极”。
徐逢贤指出,四川是西部经济强省,去年GDP超过1万亿元,重庆是西部唯一直辖市且有两江新区在去年获得国家批准,两地的经济、科教及基础设施在西部均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两地经济互补性强,具有建设区域性经济区的基础。
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包括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在内的成渝经济区,“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为这一经济区作如下定位:力争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同时,这次会议还要求成渝经济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专家认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不是指成都、重庆这两个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而是指规划内的“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的协调发展。
在京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重庆、成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集中于两个字——“吸”和“放”,通过吸引人才、资源,释放技术、资金、产业配套,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哑铃型”城市聚集群,打造中国西部最大增长极。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抓住成渝经济区建设机遇,促进成都经济区率先发展,加强川南经济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大川东北经济区天然气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建设西部重要的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
对于成渝经济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有基础,也有信心。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分析说,目前成渝经济区范围内聚集了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石化、新能源等传统和新兴产业,已经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雏形。
“现代产业一是指成渝经济区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例如西部资源的深度开发、国防科工和装备制造等该地区传统工业水平的提升;二是指承接东部和国外优势产业转移。”徐逢贤说。
杨庆育透露,成渝经济区规划中涉及重庆的重大项目有83个,包括风电、轨道交通、数字机床、特高压变电设备、长安汽车、富士康芯片等,而重大政策中则包括赋予其发展内陆开放高地先行先试的政策。
四川省目前已吸引16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刚刚通过国家验收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目前已有英特尔、富士康、戴尔、德州仪器等20多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22.3亿美元。到2015年,预计将形成5000亿元人民币产值的IT产业集群。
“‘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同时建设,势必会让成渝经济区在未来成为承东启西的西部经济高地和对外开放桥头堡。”徐逢贤说,从长远角度看,成渝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整个西部地区承接产业和人才的转移都具有积极作用。
汤继强则认为,成都和重庆均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的获批必将推动两个城市统筹城乡改革进一步深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