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昨日(4月5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与前次加息调整幅度相比,一年至三年的贷款利率上调幅度高于存款达到0.3个点,但三年到五年和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上调幅度仍然低于存款利率上调幅度。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来第四次加息。距离上次2月9日的加息尚不足两个月。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业人士认为,3月份的CPI指数极有可能创新高,央行此次加息主要针对通胀。
抗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国泰君安[99.280.00%]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这次加息的背景分析来看,3月份CPI数据可能会创新高,央行需要采取加息手段来抑制通胀预期。
中金公司在最新报告中指出,PMI指数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因素,从2005年公布以来的6年中,PMI指数每年3月都会出现大幅攀升的情况。中金公司预计3月PMI将会从2月份的52.2上升至55.4。
PMI的回升很可能传导至PPI和CPI,使其继续上升。“3月CPI超过前期高点,已基本成为定局。”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杜征征表示。
光大银行[3.971.28%股吧]资金部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则给出了更为准确的预测,他认为,预计3月份CPI涨幅5.3%,比2月份4.9%上升,仍在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全年通货膨胀预估为4.59%,前高后低,其中3~7月基本在5%的上方运行。石油、居住、食品类价格是今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压力,“最近,日本危机可能引发高端电子产品价格略微上升。”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表示,按照最近几周食品价格走势的分析,3月CPI很可能上升到5.5%的高位,并且5%的水平仍会持续数月。
此外专家指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央行频频加息也有基于收紧流动性的考虑。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短期内流动性充裕局面不会有所改变,这是央行持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全球或整体进入加息通道
日前,媒体援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的言论称,今年年内中国极有可能运用加息手段,使实际利率达到“正”水平。
做一个简单的测算,经过此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即使年内通胀能控制在4%,还需要至少3次加息才能使实际利率“转正”。
“今年加息肯定是一个频繁的事情。”国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周明剑表示。他认为,现在加息变得很被动,一直在通胀后面追赶。但通胀是个长期问题,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他认为,在通胀的环境下,不应该通过计划手段来管制价格,而应该用市场手段来化解。“因为价格太多了,产品太多了,只能通过市场手段来疏导,通过加大生产供给和供应量来缓解。”
对于今后央行是否还会进一步加息,经济学家指出,当前全球通胀苗头正在逐渐显现,从近期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央行的高层官员发言可察,全球或将整体进入到加息通道,目前仍没有迹象表明我国将终止加息步伐。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从国内、国外经济环境看,都看不出央行暂缓加息步伐的迹象。过去10年来,扣除物价因素后,我国实际利率为正的1.33%,而目前实际利率仍是负数,从这一点看不排除央行还有后续动作。
存准率调整或更频繁
盛宏清认为,准备金操作次数可能较为频繁,根据国际资本流入多寡和公开市场资金滚动情况,预计今年还有2~4次;利率操作窗口较为谨慎,4月至6月、8月、10月是敏感窗口,约有1~3次。
他同时指出,尽管当前信贷控制较为严格,但信贷累积效应可能使投资膨胀和通货膨胀的爆发时间向后移动,因此下半年的通胀和加息敏感时点仍不可小觑。
加息的运用也是一把双刃剑,“我认为接下来加息次数不会太多,上半年再有一次加息就差不多了。因为加息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提高,引起热钱流入,通胀又将起来,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了20%的历史高位,存准率的运用空间很小了。存准率累积提高,实际也会影响市场利率使其上升。央行面临两难境地,下一阶段可能更多用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李迅雷表示。
杜征征指出,尽管3月PMI指数回升放缓,但工业生产与投资仍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经济不存在较大降温的可能性。“短期货币政策的强度不会出现较大程度放缓,未来政策加码的强度取决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通胀控制的平衡。为了回收多余流动性,4月上调准备金概率较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