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三一”系列报道——80后的那些记忆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5-04 09:18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一边是80后企业在发展,一边是80后的我们在成长。 回头看看那些走过的路,那一年,他诞生了,我们在哪里?那一年他涉足资本市场,我们在哪里?那一年,他亮相世界舞台,我们又在哪里,在忙着什么?

一边是80后企业在发展,一边是80后的我们在成长。

回头看看那些走过的路,那一年,他诞生了,我们在哪里?那一年他涉足资本市场,我们在哪里?那一年,他亮相世界舞台,我们又在哪里,在忙着什么?

也许我们的生命中,原本并没有交集,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前进,做着属于各自彩色的梦,经历着各自的生命中那些人和事,感受着那些单纯的美好。然而某一天,某种机缘,让我们相识并碰撞出火花。于是,我们成为了彼此的一部分,参与了彼此的梦想。

我们开始回忆,是因为开始加倍懂得珍惜。在记忆中去找寻自己的过去,看随着时间的流逝,那颗赤子之心是否还在,看曾经的坚持是否依旧,看心中的理想是否一步步实现。我们从回忆中获得启示、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也在向往与自信中面对自己的未来。而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现在,更加值得我们好好把握。

“人文三一”系列报道——80后的那些记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三一的年轮

1989年

1989年,我在湖南娄底涟源的一个小村子里出生。刚出生的时候,我的名字叫源茅塘焊接材料厂,用借来的6万块钱,我安了家落了户。身份证上“民营企业”的成分,让我备受众人关注。除了创业者的期待和欢喜,我也看到了旁人的疑惑。

在那个年代,我是一个新的经济个体,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但我并没有退缩,因为改革的春风渐进,我听到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于是,我倔强并坚定地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因为梦想和勇气,后来我取了一个新的名字——三一,寓意“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从此,我便有了奋斗的方向。

1994年

这一年,我5岁。我们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度过了最艰苦日子,家底也日渐丰厚,达到一亿多元。

为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程,我们举家从偏远的道童村搬迁至交通更加便利、资源更加丰富的中心城市长沙,并选择了一个更具挑战和潜力的发展领域——“装备制造业”。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从我们手中诞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长期垄断。

2000年

11岁的我茁壮成长,并开始在国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斩露头角。2001年7月,我们先后有上百台套高原型产品进入青藏铁路施工;2003年9月5日零点,我们的三级配砼泵在三峡工地,成功试打。从籍籍无名开始赢得社会的关注。

“人文三一”系列报道——80后的那些记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8岁那年的亚运足球梦

1989年张彤迷上足球

梁稳根先生创业的时候,我大概八九岁的光景。这个年龄的记忆大多比较模糊,而我却清晰地记得,有一年过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足球,从此小小的我就疯狂地迷恋上了这项“男人的运动”。接触足球不久,我便进入了天津市东河区业余体校学习踢足球,每天放学后都跟小伙伴们在体校的操场上疯狂追逐、争抢。

众所周知,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我国第一次承办的大型国际赛事,从1989年开始,北京、天津甚至河北的人民都在为亚运会做着各项准备,那态度绝不亚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8岁那年,也就是1989年夏天,教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有一个义演节目是少年颠球,要从我们天津市挑一批小朋友去参加!”我们听了顿时欢呼雀跃,可以去北京表演,多好啊!于是大家卯足了劲练习颠球——教练给每个人在地上画个小圈儿,只许在圈儿里颠,球不能落地,颠的次数越多越好。经过一个多月的历练,我被推荐到天津市参加最终选拔,但事与愿违,我被淘汰了……那天我大哭了一场,不仅是因为这一个多月的辛苦练习付诸东流,更因为我不能为北京亚运出一份力了。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足球,没过几天,我又一如既往、快快乐乐地出现在球场上了。

现在想来,我非常感谢儿时那一段足球训练的经历,它让我这个生活在温室里的孩子学会了坚强——压腿、拉伸甚至受伤时的疼痛,面对挫折、淘汰、失败时的坚韧——这些都让我变得比同龄人更加强大。

8岁那年还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就是搬家。之前,我们家与另外一家人合住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一家三口挤在一间仅有13平米的小房间。那年,身为教师的父母分到了一间独立的大房,搬过去以后,我兴奋得一整晚都没睡着。许多年过去,如今,我自己买了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但拿到钥匙那一刻的兴奋劲却远远不如8岁时的那次搬家。

父亲常说:“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们家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以前教师的地位并不高,我们一家人生活得挺艰苦的。从1989、1990年开始,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父母的待遇慢慢变好,我们家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直至现在也非常幸福。

馋嘴的童年

1994年文阳吃遍了大山里的鲜果

1994年,我还是个懵懂孩童,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里。不知道为什么,村里的人都赶在一处生小孩,所以村里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大约有20来个。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山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美食。

春天,大地回暖,各种野果漫山遍野都在向我们招手,其中又以三月泡和茶耳朵最诱惑我们。三月泡,学名树莓,是一种大约半人高的落叶灌木,一到春天,红彤彤的三月泡如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里面的汁水撑得果实通亮通亮的,把我们馋得不行,一发现就扑上去,即使被刺扎疼了手,也乐此不疲。三月泡吃起来甜丝丝、水津津的,可以说是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与三月泡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爬地生长的蛇泡,与三月泡很像,只不过颜色是紫红的,也没有三月泡那么通亮。传说这是给蛇吃的,小孩吃了会中毒,所以我每次看到它,都有一种敬畏之情。后来才知道原来它学名叫树莓,有微毒,是一味中药,还有抗癌功能呢。

茶耳朵是油茶树上一种变异的新叶,肉厚而味甜,松脆爽口。每年春夏之交,茶耳朵成熟,这时候简直成了我们的狂欢节。我们一群一群泡在山上,像侦探一样四处搜寻,像猴子一样敏捷地攀爬,这时我们像淘金者一样,眼里只看得到茶耳朵,哪怕明知摘那个边远的茶耳朵会掉下树,也义无反顾。树林里到处都是我们激动的声音:“我发现了一个!”摘下来就往口里送,如果摘到了又大又白又厚的极品,还会把它拿到小伙伴面前展示一番,才一口吃下去,脆甜脆甜的。往往半天下来,肚子就撑得滚圆滚圆。被我们扫荡了几轮后,周围的茶耳朵很快就没有了,有些胆大的男孩子边吃边走,一路穿山越岭,到好几里外的深山里去摘茶耳朵。不但吃得饱饱的,还把战利品带回来,都是又肥又厚的极品,馋得我们直流口水。

春天里还有另外一种食物,它是妈妈的最爱,但采摘它的任务大都落在小孩头上,那就是小笋。每到梅雨季节,小笋疯长,这时,我们就挎上一个小篮子,钻入湿漉漉的竹丛中,不一会儿就拔了一篮子。拿回去,妈妈用开水汆烫一下,拌上肉和辣椒一炒,立即成了一道美味的竹笋炒肉。当然我们小时候都吃过妈妈做的另一道“竹笋炒肉”,哈哈。

秋天,金黄的季节。村口的山枣熟了,地里的红薯熟了,山上的板栗也熟了,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饕餮大餐。

村口的山枣树就像个老爷爷,树干粗大,树荫浓密。大人们喜欢在这里乘凉,小孩时常围着树转悠,捡拾树上落下来的山枣。成熟的山枣金黄皮,肉白,有一个很大的核,吃起来甜中带酸。有时候,大人也来凑热闹,从家里拿一根长竹竿,为我们打酸枣,这时我们一窝蜂守在树下,埋头只顾捡,山枣咚咚地敲在我们头上、背上,也没人喊疼。一会儿,大家兜里、嘴里都鼓囊囊的,山枣多的时候,我们咬几口就吐出来,往往还有大量的肉咬不下来。山枣少的时候,含在口里能含好久,最后吐出来的是一个干净的、灰白的核。

红薯也是小时候不可多得的美食。放牛的时候,任牛在山坡上吃草,我们则各自分工,有的去捡干牛粪,搭一个灶台,有的就近去红薯地里偷几颗红薯,接着点上火,把红薯煨在火堆里,到傍晚放牛回去的时候,香喷喷的烤红薯就可以吃了。

……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后来,我来到城里,吃到了小时候没有吃过的许多水果。城里的超市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各种水果早已齐整整地摆在柜台上,伸手即拿,付钱后就可以吃,不需要去寻找,不会有被刺扎到的危险。只是,当年采摘野果时收获的惊喜和探险一般的乐趣也已不存在了。

柔弱的坚强

2000年宗林用一个学期完成了从坏孩子到优等生的蜕变

从小,我就不喜欢学习。在那个父母和老师以学习成绩衡量一切的年代,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生,一个不可救药的坏孩子。

那个时候,13岁的我懵懂而无知,因为寄宿在学校,终于逃脱了父母的唠叨,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课堂上把《萌芽》塞在课桌抽屉里,在书堆的掩映下,透过课桌上的小洞偷偷地瞄着;喜欢课后溜去学校的小卖部,在人山人海的拥挤中用两毛钱买两袋跳跳糖或者几个大大泡泡糖,当然还有我最爱吃的小浣熊干脆面;喜欢晚上九点下了晚自习后,挤在卖茶水的阿姨家津津有味地看风靡的《还珠格格》……

恬淡的情感在不经意中静静绽放。我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帅帅的男生,为此在调座位时,我特地选择了靠窗的角落,虽然我的眼睛已经近视有300度。每次看到高大帅气的他从窗前走过时,心中的小鹿就扑通扑通直撞,脸红好久。后来,隔壁班的他转学走了,我只有静寂地喜欢,把无尽的思念和细腻的小情愫写进日记里……

当时光的列车驶出1999,千禧年的春节,是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像平常一样,我早早去外婆家拜年。外婆走进厨房,正在忙着准备酥饼。淡淡的柴火香夹杂着饼香四溢扑鼻而来,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盘子里金黄的酥饼上……多么美的画面啊!

舅舅睡眼惺忪地走进厨房,一边洗漱,一边漫不经心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当然很糟糕了,而我的心情更加糟糕,因为难以启齿的学习成绩在我心中是一个一触即痛的伤疤。

终于捱到吃饭了,饭桌上喷香的饭菜,我大口嚼着焦香的酥饼。忽然舅舅很严肃地说:“宗林,考不上省重点别来见我!”

口里的酥饼转瞬间味如嚼蜡,鼻子酸酸的,心里堵得发慌,灵魂好像瞬间被抽空了,心里甚至开始恨起舅舅……和着泪水,我吞下最后一口酥饼,起身离开,身后是外婆外公的责骂声。

回到家里,我开始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夜以继日地学习,学习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当时,我只要一个信念——我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不是那个别人可以随便看不起的人。

过了年,我十四岁了,老师们说我忽然间长大了,因为我变成了一个他们眼中的乖孩子,变成了一个觉得睡觉是浪费时间的倔强妞。我明白全县一万八千名初中毕业生,如果要考进省重点高中的话,意味着我的成绩必须进入全县前二十名。而我眼前的成绩应该在一万名以后吧,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可以让我超越,时间真的太少了。

那时的我,就像上了弦的发条,精力充沛得令人吃惊。如着了魔般疯狂学习……凌晨三点半悄悄起床,然后溜到宿舍楼道昏黄的路灯下复习功课;晚上经常在寝室熄灯铃声响起,还迟迟不肯放下手中的笔离开教室;课间去厕所的时间,脑袋里甚至还想着手头上的几何证明题;曾经心里一直惦记的他也成了不可企及的遥远记忆;忽视了我心爱的流行歌曲,拾起了我早已淡忘的英语磁带……

初三的下学期,无数次的模拟考试见证了我学习成绩的突飞猛进——从班里的五十多名到稳居前三名,并最终以全校第二名的中考成绩成功考入省重点高中。

捧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支撑着我的精神支柱忽然坍塌了,不争气的眼泪哗哗地流,此时,我更加清楚它的来之不易。对舅舅的憎恨也烟消云散了,我知道未来的美好生活正等待着我去开拓。

青春期的第一个美丽转身

2003年文亭漂亮地赢得第一

2003年,16岁,高一,正是青春最盛的年龄,独立、自我的意识日益强烈,加之内心盲目的骄傲、生硬的倔强与坚毅,我吃了不少苦头,却也最终赢得了自主的胜利,从此展开了人生新的画卷。

那年,恰逢招生改制,随着一纸签书,我落入了市二中,一所坐落在闹区,以打架滋事而恶名远扬的高中。看着那些成绩远不如自己的同学,因命运的眷顾而兴高采烈地踏入了省重点的大门,心中的忿忿不平自不必说。入学后不久,省重点的同学前来探望,绘声绘色地描述省重点严格的管理、整洁的校园、聪明无匹让人压力巨大的同桌。她们神色中所流露出的自得,刺伤了自己骄傲的内心,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远远地超越她们,漂亮地赢回来。

随后,开始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课前温习、课后巩固,常常拿着习题本在楼道里“揪住”任课老师探讨难题。两个月后,父亲神采奕奕地通知我,经过他的多方努力,我可以立即转学进入省重点。在他的眼中,那里才是成才的唯一通道。我却坚决地拒绝了父亲,并一再保证,不转学我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一个成绩优异、出类拔萃的女儿。父亲重重地叹了口气,暗淡地离开了。那个场景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使我一定要“远远超越别人”的决心更加强大。

时近期末,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出奇浓厚,每一个人都卯足了劲,加班加点地复习。这时一个意外的机会,我被选入文学社团,需参加近一个月的校外交流。这在当时看来,是极“不务正业”的活动。父亲得知后,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恰逢双考,看着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同窗,我的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然而,面对组建社团的老教师,听着他慷慨激昂的讲话,誓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文学之风的热情,我最终还是没能开口。只能在心中,骄傲地安慰了自己,一个月又怎样?我肯定会比他们都考得好。

那一个月,是酣畅淋漓地累并快乐着。每天交流活动结束后,我都一个人站在走廊上借着楼顶的探路灯,演算、复习。室友们洗漱、卧谈、熟睡,身边的嘈杂和静谧都逐渐隐去,思维异常活泼地跳跃着。走廊边种着一颗香樟树,灯光照射下来,抬头去看,每一片叶子都是碧绿碧绿的。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种可爱的绿色,因为只有它们,在那样的深夜陪伴了我。

最终,那一年的期末,我既完成了文学社的校外交流,也在期末考中以高分攀上了全校第一名的位置。内心的满足远胜过喜悦,那是第一次,摒弃了幸运之神的眷顾,依靠自己的努力,漂亮地赢了一回。

从此,文理分科、高二参加高考、大学择校、毕业实习、加入三一,都由自己自主选择,然后将结果通报给父母。在亲戚朋友为孩子操心奔波的时候,父亲总是笑容灿烂,自豪无比地告诉他们,我女儿都是自己做主,我操不上这个心。

汶川的爱与痛

2008年吴俊良在成都募捐药品

2008年的记忆,注定与汶川同在。

当时,我还在四川大学上研究生。5月12日下午2:00,顶着灰色的天空,信步走到研究生院,对了,下午第一节课是《科学社会主义》。

14:28分,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沉寂的思维,全玻璃构造的教学楼感觉马上就要塌下来,还没回过神,前排的同学们抱着脑袋通过左右两扇门拼命往外跑。我当时坐在教室靠中的位置,一时慌了神也随人群如流水般涌向外面,什么书本、笔啊也都懒得去理会,感觉是在逃命。挤到教室外面的草坪上,才发现教学楼门口的人群如蚂蚁般涌出,还夹杂着惊叫声和哭声。这才反应过来,地震了。

不敢在草坪的大树下蹲着,选了教学楼外草坪上较大的一块空地,这里也挤满了人。草坪晃个不停,研究生院大楼也左摇右摆,还有玻璃教学楼的雷鸣般的声响,边缘部分的玻璃已开始零碎地往下掉,溅在玻璃楼周围的水池里,泛起一个又一个的水泡。草坪上有几个女学生,手拉着手蹲在那里哭成一团,大家都慌了。我摸出手机试图给家人打个电话,才发现很多人手里都拿着手机,满脸焦虑的神情,可这时哪能打得通呢,所有的网络都中断了。

地震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救灾方案,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先后抵达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我们学院研究生会的同学们响应学校党委党支部的号召,虽不能亲身赴灾区抗震救灾,但我们决定组织一支队伍到成都的大街小巷为灾区的同胞募捐药品,此时灾区很缺抗生素和板蓝根等药品。

在成都的一个小区巷子里,我们拉起横幅,摆了一张桌子开始我们的募捐行动。小区的叔叔阿姨们在附近的医疗点买了一包一包药品托我们捐给灾区;到了下午,附近医疗点的抗生素都被他们买光了,黄昏时候还有一些路人想捐药品都买不到了,有的直接捐现金。按理说我们只接受药品捐助不收现金,但人们坚决表示要表达他们对灾区同胞的一番心意,我们在请示了领导后便收下了他们的现金。晚上,我们一行骑着自行车,每个人车上都载着一大袋募捐的药品,送到学校的红十字会,当晚这批物资就送往了灾区。这天,很累,不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没有了前些天的彷徨,所有的不安与恐惧都化成了对灾区同胞的祈祷与祝福。

汶川的悲伤,我们刻骨铭心。灾难面前,国人携手同心的大爱驱走恐惧,激扬起重建家园的信心,也震撼了我年轻的心。2008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三一,但后来加入这个企业,知道那一年一批年均26岁的三一抗震救灾队员毅然奔赴救灾第一线时,不禁肃然起敬。

那年夏天简单的快乐

2005年柏岩遇到可爱的朋友

2005年的夏天,长沙的天气一如既往地燥热。离毕业只有一年时间,我不得不离开舒适的房间,每天紧跟在电视台带我的老师身边,等待着每一个出去采访的机会。

老师大我不过几岁,暗地里叫他小师傅。小师傅的普通话带着家乡口音,而我则以普通话的优势赢得他的欢心。于是,我的工作不是从采访开始,而是从配音做起。小师傅总是笑着指出我的不足,偶尔拉长脸教训我,那一定是我粗心的毛病一犯再犯,他忍无可忍。之后,从最初负责记录被采访者的名字到协助采访、写稿、被改得面目全非、然后打回重写,我积极学习。很快,也就得到了一个单独出去采访的机会。

那是一个严重的交通事故。混乱的现场,让原本自信的我紧张不已,没条理的思绪更加纠结。小师傅及时打来电话,话语轻松地交代了几点注意事项,并叮嘱我注意安全,他说,怕什么,跟平常一样就行,你一定没问题。简单的几句话,让我安定下来。

查看现场、了解基本情况,采访目击者、相关当事人、交警。之后,踩着一地的玻璃碎渣,故作镇定地举着话筒冲摄像大哥一点头,我做了生平第一个现场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低头时脚边一摊鲜红的血迹触目惊心。

报道出来,我的第一次出镜受到了司机大哥、摄像大哥们的肯定。暗自得意时,小师傅冷不丁地说了一句,“眼神还不够集中。”我羞愧得赶紧对着镜子练眼神。之后,小师傅开始让我单独出去跑,去法院开庭、去社区排水不畅的车库、甚至去房屋强拆现场……我顶着烈日,用好奇的眼睛打量身边这个社会,每天都充满力量。

那一年,为了实习方便,我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Z搭伙住在了一起。每次小Z先我回家,总会买好酸奶和西瓜。夏天的晚上,我们在破旧的小阳台上,用酸奶和着西瓜,吃得不亦乐乎,之后再做个天然面膜。我们聊着心中美好的小秘密,虚构着五年后的自己,然后胡乱睡去。

我们的房东是一对性情温和的中年夫妇。一入住,小Z便自来熟,叔叔、阿姨叫个不停。我们这两个租客的地位也直线上升,成了长期饭客。在叔叔家小小的电视机前,我和小Z看着偶像剧、娱乐节目,笑得花枝乱颤。而当本市新闻节目里偶尔出现我们的面孔时,不太说话的叔叔则惊叹着、夸张地称赞我们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乐得我和小Z发誓要争取多出镜让叔叔看看。

那年夏天,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简单的快乐,我收藏心底。在最初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那段日子,是他们给了我信任、信心和关爱,让我一直相信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

不甘平庸

2010年李超锋走进三一

2010年,作为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对于很多人而言具有特殊意义。同样,对于即将结束20年的学生生涯、准备走向社会的我而言,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现在还清晰地记得3月21日中午,我接到湖南一家知名钢铁企业的电话,通知我去参加他们实习生的面试。第二天,我就赶去了这家企业,面试官和我“一见如故”,第三天就通知正式上班。至此,我人生第一份为期6个月的企业实习工作拉开序幕。

当时的工作是以该集团营销助理的身份与其他5位同事,负责该企业在广东省钢材市场的调研项目。因为项目所需,我全职实习,每月都会去广东进行7-10天的实地调研,拜访那些大大小小的经销商和贸易公司,从他们那里收集有关公司和市场的第一手信息。正是在这个与社会、与市场、与精英们持续接洽的过程中,我第一次乘坐高铁,第一次走遍广东5个城市,第一次以公司代表的身份拜访客户,第一次踏进广东省统计局查找数据信息,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每一个“第一次”,对我而言都是新鲜的,充满挑战;每一个“第一次”,都是自我心智的提升。

作为一个兼具“职场人”和“校园人”角色的集合,半年的实习工作注定不会轻松。周一至周五,我与其他城市白领一样,每天赶班车,做项目,早出晚归;周六和周日,我跟其他在校研究生一样,图书馆、自习室、宿舍,三点一线;还未卸任院研究生会主席的我,还要在广东的某一个城市协调学院的学生工作……这6个月的实习生活,累,但是很充实。

9月29日,调研项目顺利结题,调研报告和PPT演示得到了集团领导的肯定和赞赏;10月,又一次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并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会干部”;11月,第一篇CSSCI论文顺利发表;12月,签约了与自己有着很深缘分的三一。记得4年前大学毕业,我便顺利通过面试,参加了三一的入司培训。在即将迈进企业大门时,收到考上研究生的通知。于是,我选择到学校继续深造。4年后,研究生毕业,我再次选择了三一。在入司班,作为“老员工”,我充当起向大家介绍三一的角色,别有一番自豪。

2010年对我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很多人都在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么累,而我的答案只有4个字:不甘平庸。

令人怀念的童年经典

十大经典游戏

1.打弹珠

2.拍洋画

3.滚铁圈

4.丢沙包

5.跳房子

6.跳皮筋

7.抓棋子

8.打乒乓

9.踢毽子

10.撞拐子

十大经典电视、动画片

1.《花仙子》

2.《聪明的一休》

3.《变形金刚》

4.《蓝精灵》

5.《黑猫警长》

6.《射雕英雄传》

7.《霍元甲》

8.《少林寺》

9.《西游记》

10.《圣斗士星矢》

校园十大经典流行歌曲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采蘑菇的小姑娘》

3.《泥娃娃》

4.《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5.《小草》

6.《我的中国心》

7.《东方红》

8.《路在何方》

9.《鞋儿破,帽儿破》

10.《国歌》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