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6日,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正式向凯雷收购徐工一事发难,并以连续发表篇幅不短的46篇博文的昂扬姿态,最终让这一桩几乎没有悬念的公案以大翻盘的结局收场。
徐工事件整整过去五年了。五年时间,向文波作为《福布斯》最新出炉的全球50佳CEO之一,不仅带领三一重工从一个市值50亿元的上市公司,变成一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更重要的是,三一本身也开始了国际化的战略进程。曾经强烈反对凯雷收购徐工集团的向文波,如今在国外四处安营扎寨已经五年了。
五年后的今天,向文波对企业走向国际化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呢?羊城晚报记者在昆山专访了向文波。
三年前,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过向文波,三年后的今天,向文波一开口,还是那浓郁的湖南口音,还是那种高速的吐字频率,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还是那么的犀利,旗帜鲜明。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湘音未改,初衷未变
五年来,因为博客成功地调动起亿万网民对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警惕,从而夭折了一系列外资收购中资企业的大事件,向文波在一战成名的同时,也背负着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大帽子。
“民族主义这个帽子我是不能戴的,如果要给我戴帽子,那我认为我是国家主义。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外资收购中资,我是反对贱卖!反对把重要的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卖掉!你看,现在徐工不是发展得很好吗?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率,去年产值都有600多亿元。中国市场那么好,为什么要卖给凯雷呢?”向文波很为自己当初的成功发难感到高兴。
Facebook网站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最欣赏的一句名言是:命运眷顾大胆的人。五年前,向文波一头扎进凯雷收购徐工事件的是非之中,他没有料到两年后会发生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没有预料到国家会出台四万亿的刺激计划,更没有预料到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会面临像今天这样一个爆炸性的增长局面。
回首往事,若以成败论英雄,向文波无疑是成功了。
不知是基因里已经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还是唯恐兼并收购激起当地的“向文波”式的反抗,五年来,三一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奉行的正是祖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外,三一一直坚持自己投资建新厂、组建新的研究中心,从未进行过任何兼并收购。向文波说:“就国际化发展路径而言,我个人认为通过兼并和重组的方式不能说不行,但我们三一自身的发展历史就不是靠大规模兼并和重组实现规模扩张的。”
■漂洋过海,羊遇上狼
在海外市场经受了五年的历练,向文波也感受到了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无奈。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以挖掘机为例,2010年,全球(不含中国)挖掘机的销售量才11万台,而中国一个国家就销售了16万台,中国市场已经占据了全球的大半江山。这些市场,历史上全是外资品牌的天下,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兴起,外资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下降,一些企业的市场份额剧降了将近50%。
“三一这几年一直在谋求海外发展,我把它称之为是三一的第三次创业。洋文化的实质就是狼文化,利益要争、要抢,毫不掩饰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包括文化、法律。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一直讲的都是谦让,忍耐,我们的文化实质上是羊文化。”说到这里,向文波顿了一顿,突然茅塞顿开般地笑起来说:“嗯,最好就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他边说边举起双手,兴奋地做出一个披着羊皮的动作。
“我现在真实的感受是,国际化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行为,就算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并不完全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外国的企业在打压中国企业的时候,往往都会借助政府的力量。”
■海外扩张,难度不小
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令海外不少资产价格暴跌,而中国不少企业则进入了世界500强,那么现在是否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扩张,抄底的好时机呢?向文波并不认同这一点,他说:“中国企业千万不要低估海外扩张的难度。企业走出去必须有国家外交、军事、文化、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支持,目前我们的企业走出去还是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缺乏国家层面的协调作战。”
向文波用一个非常浅显的比喻,向记者解释中国企业单打独斗走向国际化的历程:“就像是一个儿童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是这个儿童很勇敢,也很聪明,他战胜困境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毕竟未成年,他需要家长的保护,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成功了就鼓励所有的儿童去见义勇为,因为儿童见义勇为取得成功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国家就是企业的家长,中国企业要走出一条成功的国际化道路,需要国家在它的身后做坚强的后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