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激情十大厂矿 演绎激情燃烧的岁月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7-04 09:00   来源:洛阳晚报

今日上午,在洛阳东方医院会议室内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党支部活动,86岁的孔靖涛、80岁的王同友、58岁的方润华……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参与厂矿和医院建设的元老们,和该院院办支部的年轻党员一起,共话建设历程,感受大

今日上午,在洛阳东方医院会议室内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党支部活动,86岁的孔靖涛、80岁的王同友、58岁的方润华……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参与厂矿和医院建设的元老们,和该院院办支部的年轻党员一起,共话建设历程,感受大厂变迁。

建国初期白手起家的激情岁月

7月1日,对孔靖涛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是1954年的这一天,这位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脑外科专家被调到洛阳筹建拖厂医院,成为十余万大厂建设者中的一员。

对于那段激动人心的“八方风雨会中州,千军万马战洛阳”的建设场景,经常背着药箱穿梭于各个建设工地的孔靖涛再熟悉不过了。

他说,1954年1月8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国务院确定洛阳为国家重点工业建设城市。“一五”期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矿山机器厂、滚珠轴承厂3个大型国有企业选址洛阳后,作为配套建设项目,国家又确定在洛投资兴建热电厂和水泥厂。随后,铜加工厂、棉纺织厂、耐火材料厂、玻璃厂和柴油机厂(代号国营第407厂)相继落户洛阳。

这10个工厂,号称“十大厂矿”,构成了早期洛阳工业的主体框架,奠定了洛阳在全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孔靖涛说,当时洛阳城区面积仅4.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不足7万。所谓的工业企业,只有1个装机容量500千瓦的小发电厂。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同时建设一批大型项目,在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等方面非常困难。

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决定,动员全国、全省的人力物力打一场建设大战:从1954年起,除了援建的苏联专家,来自全国的建设英才们开始向洛阳聚集。他们中有像一拖总工罗士瑜这样从美国留学归来的专家,有从上海、沈阳、武汉等地一些老厂来的熟练技工,有刚刚放下枪、从战场上赶来的军人,还有洛阳本地的农民……在涧西这片热土上,建设大军的人数达到十几万人,是当时洛阳市人口的近两倍。

孔靖涛动情地说:“事实证明,人的精神可以创造奇迹,弥补知识的不足和恶劣的条件。”

孔靖涛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从1955年10月1日主厂房破土动工到1958年7月20日装配出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建立了由11个基本生产车间和3个辅助生产车间组成的完整的生产体系。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十大厂矿”的28个大型厂房已建成23个,安装设备达到8290台套,65个生产车间已有34个试车生产。

孔靖涛说,1959年11月1日一拖落成典礼上,当谭震林副总理宣布“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时,在场很多人都落下了热泪。

20世纪60年代在困难中前行

洛阳东方医院是原中国一拖集团(洛阳)中心医院,那时候,医院的一切开支都由厂里划拨,厂里效益的好坏,直观反映在对医院的投入上。

80岁的王同友老人于1962年到一拖工作,他说,最困难的是在投产后,那时医药本来就缺,厂里没有效益,对医院的投入也就相对减少。

他说,按照最初的设计,一拖年生产54型拖拉机1.5万台,由苏联方面负责工艺设计并提供关键工艺设备。但是,20世纪60年代初,正当一拖投产不久,还有一部分收尾建设工程没有完成、大约1/5的设备没有到位的时候,中苏关系恶化了,苏联单方面撕毁了有关提供装备和技术的协议,撤走了援建人员。

在缺乏技术、缺少设备的情况下,要完成周总理“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的重托,要面对全国人民的期望,大家觉得压力很大。

王同友说:“就在这种情况下,一拖上下集中力量、自立更生,技术人员加紧技术攻关,工人们抓紧基建收尾工作,到1964年年底,一拖硬是基本上达到了原设计生产能力!那会儿国家对农机实行统购包销政策,年产量一直在6000台至8000台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一拖自主研制的75型拖拉机正式投产,取代了苏联设计的54型拖拉机,并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拖的“主打”产品。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大变革

“现在(一拖)可不单单生产拖拉机了,收割机、压路机、挖掘机、装载机、摊铺机、叉车、柴油机、载重汽车,都生产。”58岁的方润华说。

一拖的这次大变革,出现在1981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参加工作的方润华说:“这都是形势逼出来的!”

方润华说,1980年形势还一片大好:75型拖拉机在这一年生产了2.4万台,工业总产值达到了4.01亿元,这在当时可是个了不得的数字!

可是到1981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给了个人,在很多地方,拖拉机用不上了。方润华说:“当时有个顺口溜,‘小毛驴趾高气扬,拖拉机离职休养’。”

这时候,国家开始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不再给一拖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这就意味着产品不再是不愁销售,要根据市场来生产了。

就这样,一拖率先进入市场,拉开了产品变革的大幕,从单一的履带拖拉机生产变为多种农机和机械产品生产。

对农民包产到户后的新需求,一拖开始为农民量身定做15马力轮式拖拉机,俗称“小四轮”,“小四轮”很快打开了市场,不但让一拖重新红火起来,也带领整个农机工业走出了低谷。

王同友补充说:“其实当时‘十大厂矿’都有跟一拖同样的经历,从‘包产包销’到‘找米下锅’,大家不等不靠,都在想办法。”

新世纪“东方红”演绎“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今,一拖已经能生产70马力到280马力共26个系列、200多个品种、2000多种型号的拖拉机。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在法国、吉尔吉斯斯坦都有子公司和生产线,已经成长为以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机械、车辆及零部件为主要业务的大型综合性机械制造企业集团。

在半个世纪的产业风云中,从巨额亏损到实现赢利,从千名工人待岗到拥有百余个分厂,安置工人两万余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一切,均得益于企业的成功改制。2008年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一拖重组进入国机集团,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资金投入,进一步培育、巩固和发展拖拉机和农村工程机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打造国内第一、国际知名的农业装备制造基地。

“洛阳的‘十大厂矿’同气连枝,一拖这么多年一点一滴的变化,可以说是‘十大厂矿’发展的缩影。”孔靖涛动情地总结说:“我们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建设时期、见证了大厂辉煌的历程,也经历了大厂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求存的艰辛。我们希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感言

孔靖涛(洛阳东方医院离退休支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洛阳这些大企业的辉煌;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十大厂矿”更辉煌的明天。

王同友(洛阳东方医院离退休支部):大厂的变迁和每一个职工的命运紧密相连。

方润华(洛阳东方医院院办支部):企业只有生存下去,才会有长大的机会和发展的可能。

郭志清(洛阳东方医院离退休支部):改革探索是强音,如果没有改革就没有大厂的今天。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