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用工荒”出现以及工人工资水平增长,国内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堪忧;人们渐渐意识到过去的粗放型投资模式,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获取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国际竞争环境,“中国制造”也不再是国人可以骄傲的资本。那么,未来拉动GDP的主要力量将来自什么经济领域,新的出路又在哪里?沿着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变化轨迹,“高端制造业”开始在政府和工商界得到充分重视,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高端制造业”意味着产业竞争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换代,这是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阶段之后的发展需要。“十二五”初期政府已将先进装备制造业定义为国家支柱产业,装备立国的思路逐步确立,而装备制造业决定着整个制造业的水平。经济界专家预测,随着产业升级走向深化,重卡、工程机械等劳动替代性行业也在快速增长,高端制造业的崛起会促进工程机械行业总体发展。
"中国制造"亟待升级 高端制造业渐崛起
过去十年占中国GDP增长最大比例的是重工业,重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消耗,粗放式增长模式使环境承载巨大的压力。我国制造企业多数仍专注于一般的生活消费、原材料等低端制造领域。代表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急需的高端装备产品,则仍处于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重工业化尾声,以2007年以来钢铁产量的增速明显下降为代表,传统重资产工业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中国高端制造业正悄然崛起。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从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向科技和资本推动的高端制造业过渡,是近年来外贸领域出现的新突破口。当前中国在家电、纺织、家用日化、电讯及声音录制设备、电子元件零配件等产品的生产上已处于净出口状态,产能扩张有限,并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速也开始放缓。另一方面,中国虽然已是制造业大国,但很多高端产品依然依赖进口,诸如电力机械、科学及控制用仪器、特种工业机械、精工机械等工业成品仍处于净进口状态,未来这些“高端制造”领域有望通过产业升级形成进口替代。
产业升级走向深化 工程机械随之快速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曾进行《“十二五”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专题演讲,强调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高端制造业的主要部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是面向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性制造。做大做强航空装备和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加快培养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他特别指出: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又打到强的转变。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随着整体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会进行一番大的调整和升级。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驱动下,未来的产业升级将在目前的产业上进行并走向深化。同时,由收入分配改革带来的低收入人群收入提高等因素,也将从劳动力成本以及需求升级上拉动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则成为“十二五”期间制造工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建设。从现在国内制造基地现状来说,四个自主创新发展又差异化区域已出具规模。
首先是长三角地区的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发挥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及汽车、船舶研发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以上海、南通、舟山等为重点,建设大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结合上海地区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黄浦江内部船厂搬迁,重点建设长兴岛造船基地。
其次是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素有我国"装备制造业脊梁"美誉,拥有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重点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其中,沈阳机床的中高档数控机床批量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
此外,京津塘地区的大飞机制造、珠三角的汽车制造产业都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巩固现有优势,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未来中国的产业升级路线将具有以下特征:技术难度和壁垒相对较小;市场规模巨大;需要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上下游配套;从现有产业上升级,通过进口替代等方式。这些都和高端制造业的特征相吻合。
业内专家分析,随着重工业、房地产对经济的带动周期进入尾声,十二五”初期政府已将先进装备制造业定义为国家支柱产业,建议可以适当关注铁路设备、海洋工程、核电、电网设备、风电、精细化工、新材料、汽车、家电等行业。
此外,随着产业升级走向深化,工程机械行业也会快速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