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今年前7月工业经济未现大起大落现象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9-14 08:24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从工信部网站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共同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报告指出,今年前7月,我国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经济效益

从工信部网站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共同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报告指出,今年前7月,我国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经济效益同步改善。

报告称,受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用工成本上升、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紧张以及利率汇率调整、企业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叠加,经济运行正处在变化的敏感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不尽一致,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

报告指出,后几个月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更趋复杂,但总体上仍将处于可控范围。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左右。

报告全文如下:

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克服各类困难,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工业经济呈现生产平稳运行、效益继续改善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

一、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平稳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业经济运行处于比较平稳态势,其中去年三、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3.5%和13.4%,今年一、二季度分别达到14.4%、14%,7月份增长14%(注:今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到2000万元以上)。总体看,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经济效益同步改善。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到2.8万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和26.9%;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11%,同比微降0.07个百分点;亏损面为12.7%,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内需拉动进一步增强。1-7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9.6%;其中内销产值增长31.3%,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87.7%,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8%,其中一季度增长20.9%,4、5、6、7月份分别增长20.1%、14.7%、16.3%和16.6%,增势总体趋缓。

工业投资保持较快水平。1-7月,全国工业投资达6.51万亿元(占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2.7%),其中制造业投资5.2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和31.8%,增速同比分别加快4.3个和6.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取得进展。2011年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按期下达,已经分解落实到2255家企业。加大了对电解铝、平板玻璃、煤化工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许多亮点。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试点力度加大,25个试点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开始进入市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增长较快,节能照明加大推广力度。

(二)主要工业管理门类运行情况

原材料工业:1-7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其中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分别增长12%、12.8%、20.5%和15.3%。

主要产品生产增势平稳。1-7月,粗钢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10.3%,其中长材比重由上年44.3%上升至45.5%,板材比重由上年45.5%下降至44.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984万吨,同比增长9.9%;其中,电解铜产量312万吨,电解铝产量1020万吨,分别增长14.6%和6.8%。水泥产量11.4亿吨,平板玻璃产量4.34亿重量箱,分别增长12.7%和13.8%(水泥、平板玻璃为建材联合会统计数据)。烧碱产量1442万吨,纯碱产量1319万吨,乙烯产量916万吨,分别增长17.6%、7.7%和16.9%。

大宗原材料进口价格大幅攀升。1-7月,进口原油1.46亿吨,同比增长6.3%,进口均价761美元/吨,同比上涨35.1%;进口铁矿砂3.89亿吨,同比增长7.9%,进口均价163美元/吨,同比上涨39.1%;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201万吨,同比下降22%,进口均价9510美元/吨,同比上涨28.8%;进口废铜263万吨,同比增长9.1%,进口均价3427美元/吨,同比上涨24.6%;进口氧化铝108万吨,同比下降59%,进口均价413美元/吨,同比上涨19.2%。

重点产品价格高位震荡。据相关协会统计,7月份,国内市场6.5mm高线、16mm螺纹钢月度平均吨价同比分别上涨23.4%和25.4%,6mm中板同比上涨12.5%;铜、铝现货月度平均吨价同比分别上涨32.1%和20.1%。7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度平均出厂价同比上涨34.6%,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同比下降12.9%。硫酸市场月度均价同比上涨75%,纯碱上涨39.9%,天然橡胶(SCR10)上涨46.2%,尿素上涨37.7%。

主要行业保持较高盈利水平。1-7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1802亿元,同比增长29.2%;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243亿元,同比增长57.3%;建材行业实现利润1583亿元,同比增长62.1%,其中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558亿元,增长1.6倍,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14.4亿元,下降65.9%;化工行业实现2218亿元,同比增长54.9%。

装备工业:1-7月,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分别增长19.7%、21.5%、11.7%、15.8%和17.4%。

生产增势走弱。7月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从1-2月的18.1%回落到13.5%,当月增速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部分投资类产品产量下降。7月份,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压实机械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20.7%和65.8%,金属冶炼设备产量下降23.1%,水泥专用设备下降20%,炼油及化工专用设备产量下降6.6%。

出口增势趋缓。1-7月,装备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125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7月份增长20.3%,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1-7月,机电产品出口59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7月份增长15.8%。

汽车产销低速增长。汽车市场经历了连续十年年均25%的增长,特别是去年“爆发式”增长后,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7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46万辆和10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3.2%;其中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37万辆和248万辆,同比下降7%和4.7%。

造船业手持订单下滑。受国际航运市场低迷影响,我国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呈减少态势。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84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3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2%,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7.6%。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760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4%,比2010年底下降10.1%。全球船舶市场在经历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高峰后已转入低谷,目前大量只能承接常规普通船舶的企业接不到订单。

利润增幅低于工业整体水平。1-7月,装备工业实现利润6356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7.9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97%,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工业实现利润2187亿元,同比增长9.3%;主营收入利润率为8.37%,同比回落0.43个百分点。不含汽车工业,装备工业利润增幅为27.1%。

消费品工业:1-7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其中轻工、纺织、烟草、医药分别增长15.5%、10.2%、13.1%和17.3%。从前7个月情况看,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基本平稳。

食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7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17.4%和18.7%。主要产品中,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增长19.1%,肉类增长20.6%,乳制品增长13.9%,饮料酒和软饮料分别增长13%和25.3%。

家电产品产销持续增长。1-7月,重点监测的12种家用电器产品中,有4种产品增速超过20%,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产量分别增长19.1%、41.6%和20%。今年前8个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541万台,实现销售额16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和61.9%。

造纸生产保持平稳增长。1-7月,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6370万吨,同比增长15.6%。纸浆进口价格高位震荡。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进口纸浆816万吨,同比增长25%;进口平均价为848美元/吨,同比上涨12.5%。

主要纺织产品增势平稳。1-7月,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纱1586万吨、布337亿米、服装138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1.2%、14.2%和11.5%;化纤产量1907万吨,增长16.2%。

国内棉价大起大落,对行业平稳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指数自今年3月份突破3万元/吨以来,之后一路下跌。7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分别为20123元/吨和28850元/吨,同比上涨10.4%和6.9%,比上月末下跌3933元/吨和1940元/吨。棉花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带动纱线、面料等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萎缩,纺纱企业订单减少,库存迅速增长,开工率明显下降。

出口增势整体趋缓。1-7月,消费品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8026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7月份增长14.1%。分行业看,轻工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262亿元,纺织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和17.7%,其中7月份分别仅增长13.5%和14.7%,增速呈现逐月回落态势。

规模以上企业整体效益状况良好。1-7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4600亿元,同比增长30.5%,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52%,同比基本持平;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38.2%,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95%,同比提高0.29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实现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20.7%,主营收入利润率为9.87%,同比回落0.75个百分点。

电子制造业:1-7月,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从月度运行情况看,受出口影响,5月份生产增速一度下滑到11.5%,6、7两个月止跌回升增势基本平稳。主要产品中,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同比增长34.5%,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35%和18.3%,彩色电视机产量增长3.7%。

出口增势低位回稳。1-7月,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20898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出口比重的37.4%,占本行业销售产值比重的62.2%。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日本地震海啸灾害对产业供应链影响,5月份出口交货值增速一度下滑到6.6%,6、7两个月分别回升到13.8%和14.8%。

整体盈利水平下滑。1-7月,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1026亿元,同比下降1.5%,主营收入利润率为3.01%,同比回落0.64个百分点;亏损面为24.3%,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227亿元,同比上升73.8%。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0.5%,亏损面达到25.2%;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器件制造业亏损面分别达到25.2%和23.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1.2倍。

二、当前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受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用工成本上升、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紧张以及利率汇率调整、企业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叠加,经济运行正处在变化的敏感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不尽一致,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

(一)工业经济运行外部环境总体趋紧

一是影响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虽保持复苏,但势头减弱,再加上局部地区政局动荡、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和日本高债务等诸多因素叠加,不稳定不确定性风险上升。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放缓。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折合年率仅1.3%,低于一季度0.9个百分点。日本二季度经济增速折合年率下降1.3%,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6月份,美国、欧盟物价指数分别为3.4%和3.1%,以金砖国家和韩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消费者物价指数继续高位运行,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韩国同比分别上涨8.6%、6.7%、9.4%、5.0%和4.4%。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和扩散。欧盟债务危机继续恶化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欧债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美日遭到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信心不足。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可能通过金融、贸易、投资等渠道传导到我国。

二是三大拉动因素总体呈趋缓走势。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5.5%),实际增速低于工业生产增速。受部分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汽车类产品零售增幅同比回落了20.6个百分点,家具类同比增幅回落6.9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回落7.1个百分点。受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建材和装修类产品零售增幅也都有明显回落。外贸出口增幅同比回落15.8个百分点,总体呈现逐月减缓趋势。投资拉动作用也有所减弱,上半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1-7月又比上半年分别回落0.5个和0.6个百分点。

三是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大幅攀升。1-7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7月份10.8%);其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5%,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1.9%,燃料动力类上涨10.8%,化工原料类上涨12.1%。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只上涨了7.1%。另外,我国劳动力报酬进入上涨阶段,而且具有一定刚性。去年全国有30个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幅度达到23%,今年又有一半省份再次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职工工资普遍上涨,消化成本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加困难。

四是银根收紧,小微型企业反映融资难问题突出。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货币流动性。同时,银行利率上浮幅度加大,民间借贷利率也水涨船高,一般达到折合年率15%-20%,有的过桥贷款利率甚至高达30%以上。小微型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许多中小企业反映当前拖欠款现象严重,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同时大幅上升,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增幅分别高达22.5%和21.8%。

五是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加剧。淡季不淡,“电荒”时间提前,从3月份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工业用电紧张,5月份全国已有11个省份采取了限电措施,最大缺口达到1800万千瓦。进入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已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和居民生活。

(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尽一致

从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看,受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攀升影响,部分行业效益状况恶化。1-7月,石油加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几乎为零,利润同比下降94.8%;而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营收入利润率高达36.04%,利润同比增长37.2%。火力发电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1.59%,利润同比下降37%,亏损面高达48.9%;而上游煤炭行业利润高达13.35%,利润同比增长32.6%。电子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5%,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73.8%,近四分之一企业亏损经营。钢铁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2.4%,同比回落0.24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17.1%,亏损面高达20%,相当部分企业处在亏损边缘;而上游采矿业主营收入利润率高达12.55%,利润增长58.7%。上游行业利润大幅增长掩盖了下游行业盈利水平下滑。

从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看,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但困难企业更加困难,小微型经营困难加剧。1-7月份,在31万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为4万户,亏损面为12.7%,各月亏损面总体变化不大,但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1-2月为22.2%,1-6月上升到41.6%,1-7月进一步上升到46.9%,困难企业亏损程度在逐月加重。在今年外部运行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量大面广的规模以下小微型企业,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消化成本空间有限,面临的困难更大。

从不同地区看,中西部增长态势明显快于东部。今年以来,东部地区努力克服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内外需增长趋缓等不利因素影响,生产、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1-7月,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其中一季度增长12.9%,二季度增长11.7%,7月份增长11.5%;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增加值增速分别只有7.4%、9.1%、11.8%和12.9%,7月份进一步回落4.8%、4.3%、9.4%和10.8%。外需不稳定是东部地区生产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从上半年数据分析,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1%,其中二季度增长15.5%,比一季度减缓3.6个百分点,出口影响销售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考虑出口对上游相关行业产销的间接拉动,其影响程度超过1个百分点。从东部出口依存度最高的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四省产销情况看,二季度四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速比一季度分别减缓2.1个、5.7个、6.9个和2.6个百分点,出口分别影响其增速回落2.4个、2.2个、1.4个和0.3个百分点。从效益情况看,1-7月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09亿元,同比增长24.2%,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59%,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利润同比仅增长14%、0.8%和3.7%。

中西部地区生产增势和盈利状况整体良好。1-7月,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7.3%,其中一季度分别增长17.1%和16.6%,二季度分别增长18.2%和17.7%,7月份分别增长19.5%和16.7%。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573亿元,同比增长38.2%,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67%,同比基本持平,企业亏损面为9%,同比所缩小0.2个百分点,除山西、黑龙江亏损面在20%以上外,其他省份亏损面在3.5%-11%之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721亿元,同比增长37.7%,主营收入利润率为7.76%,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8.1%,同比扩大0.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62.7%,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接近或超过四分之一。

以上情况说明,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部运行环境和形势预期更加复杂、更加严峻。尤其是东部地区生产增势趋缓、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盈利水平下滑需引起高度关注。东部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大,对内外需变化反映更敏感,经济运行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更快。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突出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有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外在因素影响,也有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内在原因。

部分行业产业过剩问题突出,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增大。近年来重化工业中重复投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影响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许多产能过剩行业中还伴随着相当数量的落后产能,在炼钢、炼铁、电解铝、焦炭、水泥、化纤等行业中均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十二五”时期仍需淘汰7000万吨炼铁、2.5亿吨以上水泥、600万吨铁合金、4000万吨焦炭的落后生产能力,2011年涉及淘汰落后产能的18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目标任务比去年有较大增加,在人员安置、债务处置、兼顾地方利益等方面面临更大难度和压力。

核心技术缺乏,工业转型升级面临重大挑战。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大,但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中国制造”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较低。由于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以研发投入为例,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9%,而国外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普遍在3%-5%左右。我们必须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

三、全年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展望

今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在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协调性都在进一步增强。同时,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也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投资依旧将拉动工业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水利投资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推进,以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加快、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正在发挥作用,加上“十二五”各个重点专项规划陆续发布实施等,会对下半年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形成良好支撑。国内消费市场平稳发展有利于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下半年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社会保障以及消费环境继续改善,都将对消费起积极作用。出口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原材料行业受需求拉动将稳定增长态势。投资是拉动原材料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保持在25.4%的较高水平;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3.6%,全年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随着“十二五”新项目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国家鼓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政策逐步落实,都将直接拉动钢材、建材等原材料类产品生产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左右。

装备制造业全年增速可以保持在一个适度增长区间。从前7个月运行情况看,装备制造业增速呈现逐月回落态势,特别是7月份部分投资类产品生产同比出现负增长,对此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但总体来看,除了汽车行业继续呈现调整性的增速回落外,受国家加大基础建设和支持“三农”政策利好带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装备工业仍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持续的动力。预计全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左右。

消费品工业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更多鼓励消费政策出台,在国内消费支撑下,消费增长仍将是带动消费品工业稳定增长。同时,出口的不确定性将对消费品工业产生一定影响。预计全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定在14%左右。

电子制造业运行态势将主要取决于出口。由于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60%以上,出口大幅波动对行业运行影响很大。当前,在成本费用大幅上升挤压下,四分之一企业亏损经营。预计全年电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14.5%左右。

综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后几个月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更趋复杂,但总体上仍将处于可控范围。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左右。

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针对影响工业经济平稳康健运行的问题和矛盾,下一步政策应着眼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完成全年工业经济运行的目标任务,并为“十二五”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维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当前,落实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调控取向不变,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及时捕捉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重大问题的监测预测,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避免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工业经济运行产生大的起落。加强重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抑制工业品价格过快上涨;密切关注能源、资源、粮食、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产业上下游传导和影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行业宏观信息发布和预警,引导企业合理安排产销衔接,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消化不断上升的生产经营成本压力。

二是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工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推进改革,逐步解决制约扩大消费的体制性矛盾,使工业经济形成消费、投资、进出口协调拉动发展的局面。更多运用市场化工具和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将政策重点落在调整结构上。尽快发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7大领域的专项规划,并制定推动相关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继续促进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产能过剩行业落后产能减量置换办法。扩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推进工业用电需求侧管理和能源合同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增强工业经济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自主品牌竞争力。研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基金、创业基金等,引导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推动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支撑力。工业转型升级既要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更要改造庞大的传统产业,这是工业转型升级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传统产业要应对消化当前和今后成本上升的压力,就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前提是要提高目前整个工业的人均资本装备率,而过去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企业技术改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营造全社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环境,在质量品种、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装备工艺等薄弱环节和领域,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四是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继续落实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形成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抑制和改善投机的氛围,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小企业资金支持,多措并举,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采取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营业税减免等方式,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企业贷款。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密切关注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相互拖欠引发资金链断裂。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市场拓展服务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积极争取各项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等,安排资金给予补助,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一步分行业研究有针对性的扶持小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