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从成都市文化系统干部大会上获悉,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将着眼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定位目标,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建成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
“六大工程”包括:实施核心价值建设工程,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典范区;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建设优秀文化作品高产区;实施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文化产业跨越工程,建设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建设文化改革开放先行区;实施文化人才开发工程,建设文化人才聚集区。
“六大工程”中,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创建“文化之都”的重要抓手。2011年6月,成都入围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相关要求,成都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标志化、规范化、品质化的“四化”要求。“以此为契机,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介绍,下一步成都将着重解决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产权归属,社区和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的提档升级建设,推动各区(市、县)城区形成大型群众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性博物馆、剧场、电影院等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为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和市属文艺院团配备流动服务车和流动舞台演出车。
该市还将配齐配强各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中心)的机构和编制,公开招聘专职工作人员,村、社区要配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此外,还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