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1日,德国Aichtal-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普茨迈斯特””)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一”),以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中信产业基金”)签订合并协议。
普茨迈斯特创始人KarlSchlecht说这是一个中德示范性交易。果然,在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特斯之后,1月31日,柳工对波兰HSW(HutaStalowaWola)工程机械业务历时一年多的收购宣告完成,国家电网以3.87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的股份。这种中德示范性交易果然在国内引起了海外收购的热潮,中企纷纷利用国债危机的时机,将资本投向了西方市场。
海外收购的热潮不仅仅打开了国际市场,而且使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于是,中企进入了一个市场经济和技术上的新的阶段,但是对目前的状况来说,海外收购如浪卷沙滩一般在快速地上涌,而这种时段性的热潮在到达最高点之后往往都是趋于平缓。
需要高度警惕的风险
“不要以为欧洲的资产价格已经见底。”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执行会长费国平说。
抓住欧债危机,迅速地海外收购企业,很多是因为对方的资产是很便宜的,而有着一种“花少钱,获大利”的思想,事实上,这是个误区,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的剧烈往往是超出想象的。
国内外企业经营模式的不同
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一直以来是个不完全,有待更合理解决的课题,多数企业的失败收购案例一般在其经营模式上都是不完善的,海外收购也算是“创业容易守业难”,西方国家的各项制度与国内是不一样的,融合后的道路如何走向,才是是否成功的根本所在。
梅新育表示,真正成功的海外并购,应该说是被收购的这些企业,它在海外发展战略、运营,已经完全融入这个企业,如何判断并购是否成功,要看你并购之后,在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怎样,被收购的企业经营效益怎样。如果收购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到发达国家开展企业并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取得技术,如果收购几年之后,你的技术开发能力真正进入了这个企业母公司本部里面的话,那么这才是真正成功,如果还是在子公司里面,子公司和母公司完全两张皮的话还是不成功的。
他还表示,收购成功地因素很多,但是在不同的行业中的表现是不同的,除了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还要有做掌握着企业知识产权的,掌握着技术的人的工作。
“狼多肉少”,国内竞争开始
收购热潮的掀起,使行业内或者行业外的企业都意识到了这时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个机遇,中国人的特点就是强烈地“看风跟步走”。
一般来说,同一个海外项目,发改委只会给一个“中方在境外投资项目需先得到发改委批复”的流程,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防止国内企业上当受骗,另外则是防止同业竞争、为争夺某个海外项目而互相抬高出价。
所以一个外企的中方收购方只有一家,而中企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完善的战略措施,完全可以收购两个以上的企业,对于中方来说,选择收购的企业必须是技术上领先的或者在某一方面是有可利用价值的,普茨迈特斯的研发人员队伍并不大,但在控制领域,普茨迈斯特的臂架震动控制就是世界上最强的,这有助于三一未来超越对手。另外,产品的耐磨性和耐损耗性也可能是其他公司难以比拟的。
因此,这些比较抢手的外企必然会引起想要海外收购的中企的“明争暗斗”,因为每个企业都想抓住这个时机,一旦欧债危机过去了,恐怕以后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日韩企业将掀海外收购潮
韩国的企业高管队伍加入了日本企业高管,而日本一向是野心很大,虽然两国的今年交易数量不如去年,但是国内的银行能够充分地支撑,并且现金也是充足的,国内的增长机制受限和成本高的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在制药和生活用品上进行收购。
武田制药(TakedaPharmaceutical)出资137亿美元收购了瑞士的奈科明(Nycomed),这是日本企业最大手笔的海外收购交易之一。麒麟(Kirin)则收购了巴西的Aleadri-Schinni,中国企业也会瞄准日韩海外收购企业的行业。这样一来,北亚就会掀起了收购的热潮,但竞争的市场有限,不乏会出现成败。
三一重工的海外收购已经引起了行业内的风浪,收购的目的是可见的,一旦收购成功,前景很可观,而欧债危机又是个难得的机遇,所以争先恐后的开始寻海外的投资目标,随着收购热潮的涌起,不管是经营模式,还是资金的谨慎投入上都会出现不一样的问题,如收购后要在国外花重资建厂,还有国外人员管理,甚至在国外其他企业竞争,这些问题的出现,增加了中企即将收购的考虑时间和投资条件。海外收购也会在国内出现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成熟的法律体系也是有制约性的,再加上国外有实力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被中企收购,如同市场弹性一般,会自然地增加企业收购的资金。
海外收购的热潮已经掀起,欧债危机的时段性,海外收购的战略性,市场和金融的风险性以及国内外收购的竞争等因素,都预示着中企跨海并购和跨国性经济在近期的剧烈上涨之后会趋向平稳甚至回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