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220万到260万立方米/日,较目前要提升3-4倍,同时推动海水淡化技术水平升级、基地化发展,并完善产业链。
消息公布后,海水淡化概念股2月13日纷纷应声上涨,其中南方汇通开盘即大涨5.89%,海亮股份更是自13日起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14日收盘涨幅达4.71%。
业界纷纷预期,随着意见及后续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十二五”海水淡化将迈入实质性产业化时期。相关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过去5年,国内海水淡化领域已有众多企业开始实践,目前技术及成本优势已逐渐显现。如果以成本最低的反渗透法海水淡化投资成本5000-6000元/m3来估算,到“十二五”末,国内海水淡化产业的投资额将达110亿到156亿元。
成本低于南水北调
据了解,在国内水资源短缺困局日渐严重的背景下,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淡水危机的替代方案之一。目前国内外海水淡化均已具备与其他方式竞争的成本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在去年的一次会上表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成海水淡化工程70个,装置总量达到6.0 105立方米/日,拟建规模超过1.0 106立方米/日。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万吨级海水淡化的工程能力,吨水淡化成本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7元左右降至4-5元左右。
另据相关市场分析研究,这一数字比目前国内规模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吨水高达8元以上的成本投入低了不少。此外,目前国内城市居民用水价格在4元/吨上下,如果不考虑管网和污水处理的费用,海水淡化的成本已逼近这一水平。
成本优势的显现主要归功于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的成熟。据了解,目前海水淡化方法已出现了数十种之多,但达到商业规模且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的方法只有反渗透法、多级闪蒸法和多效蒸馏法。我国目前已成为继美、法、日、以色列等国之后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众多企业已经完全掌握了反渗透法、蒸馏法两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设备造价比国外降低了30%-50%。
装备企业将首先获益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表示,从技术上来看,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反渗透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其中反渗透法具备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耗能少等优势,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意见将“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列为未来五年工作的七大重点之首。“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大型热法膜法海水淡化、大型海水循环冷却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投入,加大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和热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等的研发力度,到2015年末,海水淡化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率要达70%以上。
上市分析师认为,政策着重强调加强海水淡化国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意味着相关的技术设备厂商将首先迎来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机遇期。海水淡化产业中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市场份额最大、技术最好且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反渗透法,其次是低温多效法。据了解,两种工艺在目前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7%和27%。
具体到公司层面,市场比较看好的反渗透膜生产企业南方汇通(000920)、碧水源(300070),反渗透法关键设备生产企业海亮股份(002203)、久立特材(002318)、南方泵业(300145),低温多效法领域则看好关键设备生产企业双良节能(600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