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工程国际并购的新定位
2012年1月份,机械工程领域频频出现跨国并购消息: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收购波兰HSW、山东重工收购意大利法拉帝,再加上此前的中联重科和徐工集团,中国机械工程行业集体出海,大有改变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格局的势头。1月21日,从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艾希塔尔传来了一个消息:三一重工(微博)与德国普茨迈斯特签订了合并协议,三一重工与其合作方将共同出资3.6亿欧元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这个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引发了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震动。三一重工全球行业排名第五,一旦成功收购曾经在全球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排名的第一的普茨迈斯特,三一重工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世界地位将会得到明显提升。
就在三一重工与普茨迈斯特宣告牵手的十天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另一次并购同样发生在欧洲。1月10日,在波兰南部这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堡中,广西柳工与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签订了《有条件收购协议》。广西柳工斥资3.3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波兰HSW旗下民用工程机械事业部。接连传来的消息,不由让人们联想到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一连串的并购。2008年9月,中联重科与合作伙伴一共支付2.5亿欧元,收购了世界排名第三位的西法公司100%的股权,这次并购让中联重科从全球行业排名第五的位置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2011年7月,徐工机械一举收购了分别位于德国、荷兰的两家液压件零部件制造商;今年一月份,山东重工斥资3.74亿欧元收购了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与此同时,徐工机械正在和德国施维英紧锣密鼓的洽谈并购事宜。
协会秘书长苏子孟说:“国外的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工程企业,现在也需要在未来的市场上来找有新的定位和找新的切入点。”
(二)机械工程的国际并购买来了什么
从发出收购邀约,到三一重工和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签下收购协议,刚好一个月,而两家机械制造巨头真正洽谈并购事宜,仅仅花了两周的时间。这桩国际闪婚让外界吃惊,三一重工如此快速地吞掉一头大象究竟想得到什么?而众多机械工程行业的国际并购究竟又买来了什么呢?
德国普茨迈斯特是全球最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尤其在混凝土泵车制造领域,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除了在制造领域的优势,它的销售网络也覆盖了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普茨迈斯特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长期高达40%左右。然而面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这家“百年老店”也未能幸免。2009年,普茨迈斯特深陷危机,业务量锐减,一直到2010年,才开始重新有盈利。去年,德国普茨迈斯特有意出售的消息一传出,全球的众多工程机械企业立刻伺机而动。最终,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三一重工拔得头筹,那么三一重工要将业界“大象”一举收入麾下,究竟最看重的什么呢?三一重工的向文波告诉记者,这个企业给我们的价值不是一个产品性的,而是一个战略性的并购,它所带来的品牌、技术,以及它全球的销售和服务体系,这不是可以用经济来衡量的。而广西柳工的并购对象——波兰HSW公司,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中欧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主要生产军工产品和工程机械产品。这家拥有80年历史的企业,以生产高质量推土机闻名,是全球推土机产品线最全的着名制造商之一,同时又是变速箱设计的专家,拥有技能娴熟的研发及生产团队。而这些优势将会促进广西柳工推土机等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
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的并购潮正风起云涌,而上一波并购却已经到了见分晓的时刻。面对客户迫不及待的心情和三番五次的催促,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营销公司总经理王永祥放下手头的事情,来到了产品出厂检测车间。这辆刚刚下线的三桥五十米碳纤维泵车,正在进行着出厂前的最后检查。王永祥告诉记者如果天气不下雨的话发货都没有问题,王总当听到工人说今天发货没有问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自从去年年底,这款碳纤维泵车下线以来,订单很快纷至沓来,最近一段不断接到的催货的电话和短信,让王永祥感到又高兴又着急。因为新产品刚推出来,产能上提升还有一个过程,所以现在这个已经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个三桥五十米泵车之所以是王永祥心中的明星产品,是因为它受到了客户的青睐,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个泵车共有六节臂架,它的神秘之处就是这银灰色的最后两节臂架,两个人不用太费力就能把它抬起。王总说:“最大的卖点就是这个碳纤维,它非常的轻,我们知道这个如果设备它重要的话,工作占地就会大,像这个设备,同样的50米,如果用钢铁来做的话,那它要用四桥底盘,如果我们用成碳纤维,那我们在三桥底盘就可以实现这个50米,那么它和四桥比的话,和钢制比的话,它要轻了十吨。那么工作的放范围又是一样的,那么轻十吨,能够极大的提高设备的一个工地的一个适应性。”
匆匆从车间赶回办公室,王永祥直奔会客厅去见来自福建漳州的杨先生,他是中联重科的老客户,听说推出了新产品,他决定来一探究竟。虽然杨老板对三桥五十米的新产品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但这款产品下线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短时间内,没办法提货。即使公司最近正在筹备的展会,也没有成品,而是需要从客户手中将已经售出泵车再租赁回来。中联重科这款俏销的碳纤维臂架泵车,正是中联重科和西法技术融合的产物。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跟西法联合开发的80米碳纤维壁架泵车,那么在这个泵车上面,我们运用了很多双方一些先进的这种技术,这个80米泵车上的第四GB,第五GB,六GB和七GB,包括连杆都采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技术,使用这个碳纤维材料以后,蒸化机的重量可以降低30%到40%,因为采用了碳纤维没有焊接,所以它的疲劳寿命基本可以达到20年左右。
去年9月份,这款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在中联重科长沙麓谷工业园成功下线。创造了基于通用汽车底盘最长臂架泵车、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等多项世界纪录,是目前世界上达到可工作、可销售状态的最长臂架泵车。在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技术研究院的这个会议室,郭岗珍藏着很多照片,在这张合影照片上,西法的技术总监骄傲的捧着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西法的技术总监戴维看了这个产品后非常高兴,竖起大拇指说NO.1。这是中联和西法技术融合的,创造了世界记录的一个标杆产品。为了突破碳纤维臂架泵车的技术难关,他们与西法的技术团队先后开了几十次会议。而最初的讨论并不顺畅。经过长时间耐心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西法和中联重科双方的技术团队,在这里完成了碳纤维臂架泵车的技术融合。
在中联重科长沙麓谷工业园,这个叫做“厂中厂”的车间,将西法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原汁原味地移植到“母体”,实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中国低制造成本的结合。
厂中厂的意大利的员工告诉记者:这里目前有两大类的产品,一类从意大利运过来的,就是进口上装我们泵车除掉引擎之外的部分是在意大利装成成品然后运过来,我们这边需要做得事情把这个上装进行一部分的质感研制来做,然后加装品牌上面去做成成品。第二部分就是说我们国产化的装备,这个装备是一部分的,就是它只能装一些泵,是从意大利那边进口过来的,但是其它的地方都是从零开始。而这个“厂中厂”出炉的产品不仅仅是技术和工艺融合的产物,它还有一个新的品牌——“中联西法”。詹总说:“金融危机来了以后,西法是一个高端品牌,国际渠道市场在萎缩,它应该很好的进入中国市场。我们觉得应该是西法的技术迅速地和中联的技术融合,使它变成一个在中国市场上或者说适合中国市场,也适合中国本土化的一个国际品牌的产品,最后我们用了一个复合品牌,那就是中联西法。”而真正让西法从金融危机的泥淖中走出的,恰恰是这个复合品牌。詹总告诉记者:现在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就是复合品牌,而真正让大家在一个平台上,研发是一个共性的平台,是西法和中联共有的一个平台,大家因为这个复合金牌大家现在走到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很好的融合在一块的。融合了中联重科和西法技术、品牌的碳纤维臂架泵车,不仅实现了技术和工艺上的突破,也给西法和中联重科带了新的销售增长点。
(三)海外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2011年中旬的时候,中联重科预计本年度自己的销售额将超过500亿元,总裁詹纯新当时踌躇满志地说,要在五年内打造千亿企业。到了2012年盘点的时候,中联重科的销售额已经超过800亿元,千亿目标指日可待。除了中联重科,一同跨入800亿元军团的还有三一和徐工,海外并购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广告之后我们来看在一系列并购之后,世界工程机械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在十几年前,中国的机械工程市场被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占据了90%的份额,而如今,90%的份额已经被中国机械工程企业占领。在集体出海国际并购之后,中国的机械工程企业开始影响整个行业。在劈波斩浪的“出海”军团中,中国的工程机械方阵,无疑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纵观全球经济宏观趋势,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是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国的市场占到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重心加速向中国转移。金融危机后,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业巨头的收入和利润逐年下滑。
以普茨迈斯特为例,2007年营业收入为10亿欧元,此后逐年下降,2010年已经跌至5.5亿欧元,净利润为150万欧元。与之相反,三一重工2007年营业收入为83.6亿元人民币约合9.9亿欧元,2010年达到339.5亿人民币,相当于40.2亿欧元,净利润达到了7.1亿欧元。
而类似此消彼长的变化也发生于施维英与徐工机械、西法与中联重科、波兰HSW与广西柳工之间。从2005年到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行业50强排名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除了卡特彼勒、沃尔沃等少数老牌强手外,欧美企业排名普遍下降,而中国企业的发展态势却呈井喷态势,在这一过程中,海外并购正却来越多地为中国工程机械公司所使用。苏子孟表示:国际市场上中国还是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回溯到几年前,与眼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集体出海”的现状相反,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出的却实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纷纷争先恐后抢滩中国的局面:2005年,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凯特彼勒,购买了山工少部分股权;2006年,沃尔沃通过注资获得山东临工70%的股份;同年,特雷克斯收购了四川长江起重机50%的股份;2007年,日本神钢购买了成工42.64%的股份;2008年,马尼托瓦克也收购了泰安东岳重工50%的股份,卡特彼勒收购了山工的剩余股份,并对山工进行了改造。
卡特彼勒说:“中国市场对我们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机会巨大,我们从只有一个北京销售办公室到今天的网络遍布全国,包括制造工厂研发中心、市场销售合物流及零配件中心。中国是一个市场最开放,竞争最充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市场,我们中国市场在很早已经以前我们就迎来了像卡特彼勒、小松、日历、陡山、现代、深沪子冈等等这些国际上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到中国来,他们在中国也是通过资产重组并购投资等等,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么应该说中国市场,就是说我中早就有了你。”
当国际巨头纷纷登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时候,他们也保持着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先地位,2008年,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全年的销售额为513.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233亿元人民币,而当年,我国大大小小2000家工程机械企业的总销售额才刚刚突破2500亿人民币大关。但是,仅仅是3年时间,随着西法、普茨迈斯特等曾经的行业领跑者陆续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通过一次次的并购、整合和品牌、技术的提升和市场的扩张,中国的工程企业与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卡特彼勒的销售额达到了60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86亿元人民币,仍然雄踞第一的宝座,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总销售额,却突破了5000亿人民币,比2008年翻了一番,也远远超过了卡特彼勒的销售额。虽然我们与卡特彼勒这样的业内大鳄还有差距,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的企业奋起直追,在一波又一波并购大潮中,正在改写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格局和版图。
半小时观察:
按照“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这个数字将远远超过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而要实现这个快速增长,仅仅靠国内市场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海外并购是机械工程行业做强做大的必然途径。但是我们也看到,尽管中国的航母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人民币,但是距离世界顶级巨头卡特彼勒600亿美元的差距还相距遥远。并购给了我们一个近距离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也将推动完成工程机械“十二五”发展战略的目标,那就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我们希望这一天尽早到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