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作为“大金融”五大支柱之一,把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紧密结合,融资与融物紧密结合,在现代金融产业中,租赁占据着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同样重要的地位,并有凌驾于这四者之上的趋势。在许多发达国家,融资租赁营业额占GDP的20%-30%,占年销售总量的30%以上。而我国作为金融管制国家,融资租赁方式是非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金融业务的少有几个方式中的一个,不仅极大推进了金融市场业务多元化、综合化、专业化发展,也成为我国推进“三农”建设的重要金融工具。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信誉差、经营风险大、偿债能力低,中小企业历来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而且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由于需要考虑其效益和经营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非常有限;中小企业直接上市融资门槛太高,它们大多数不具备上市条件国;私募资金风险大、成本高,也很不规范。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可以使中小企业筹集到所需资金。另外融资租赁对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融资租赁化爆发为理性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6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约286家,比年初的182家增加约104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9300亿元,比年初7000亿元增加约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32.9%。其中,金融租赁20家,约3900亿元,增长11.4%;内资租赁66家,约3200亿元,增长45.5%;外商租赁约200家,约2200亿元,增长69.2%。
虽然2011年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增加较多,但业务增长明显放缓。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发展速度也明显放缓,这与“十一五”期间每年倍增式增长形成明显对比。主要原因是在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对融资租赁业的最大业务贡献者金融租赁公司采取规模控制政策。
数据显示,2010年金融租赁业务规模总量占全国比例为50%左右,但2011年业务增速仅为11.4%,增速最慢,使得金融租赁的业务规模占全国比例下降到41.9%。除了在业务规模上受控制,在融资租赁公司最赖以获得的资金渠道——银行方面,内资和外资租赁企业的贷款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业务规模受控制、增长势头放缓;融资渠道受挤压;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崛起;增值税改革、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从事融资租赁有关业务的通知》,要求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在从事生产设备、工程机械、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科研设备、检验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包括飞机、汽车、船舶)等机械设备租赁的公司中,选择一家至两家,作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等等,融资租赁公司喜忧参半。但可以预见的是,“十二五”期间融资租赁公司将迎来转型期。
融资租赁形成的三大运营主体
前瞻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从融资租赁行业微观的运营主体来看,历经3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有20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按股东背景,可以分为3类:
(1)主要股东为银行的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以国银租赁、工银租赁等为代表。其特点是母行可以“反哺”租赁业务带来的较低融资成本,依托控股银行的网络资源拥有大量客户机器企业信用信息是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优势,因此,该类公司通常将客户定位于银行内部高端客户,业务专注于大资产、低收益的大型设备租赁,如飞机、船舶租赁等,业务类型分布于以回租赁为主。
(2)主要股东为设备制造厂商的厂商系租赁公司,以中联重科租赁、西门子租赁、卡特彼勒租赁等为代表。该类公司拥有对租赁物进行维护、增值和处置的专业能力,具备较为发达的市场营销网络、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对客户的经营能力信息。因此,其客户绝大部分集中于设备厂商的自有客户,租赁物件一般为厂商自身设备,以直租赁交易结构为主。
(3)主要股东既非银行也非厂商的独立第三方租赁公司,以远东宏信、华融租赁为代表,其股东多为大型外贸、物流、综合型企业集团,或是专业的投资机构。依托股东自愿,该类租赁公司或有长期的资金来源,或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并通常具备明确的行业定位和专业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独立性,他们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直租赁、回租赁等在内的、量身定制的金融及财务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因此,该类租赁公司通常定位于中小企业,提供定式的、契合度高的融资租赁服务。
商业银行大举进军金融租赁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6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还显示:2011年末,银监会监管的17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达到5267.78亿元;比上年增长57%,所有者权益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而在2012年一季度末,金融租赁资产突破6000亿元。实收资本总额超过500亿元,达到504.89亿元。
位居总资产规模前三位的依然是国银租赁、工银租赁和民生租赁,国银租赁以921.60亿元居首,工银租赁和民生租赁分别为839.69亿元和611.93亿元。17家公司中,有13家规模在100亿元以上,交银租赁和华融租赁超过400亿元,招银租赁和建信租赁超过300亿元。
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融资租赁业也有较好的营收和回报。2011年17家金融租赁公司营业收入为330.47亿元,较2010年的159亿元增长了1倍;2011年净利润为63.84亿元,较2010年的35.78亿元增长了78%,工银租赁、民生租赁、国银租赁净利润位居前三,均在8亿元以上;有10家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在10%以上。
虽然目前租赁行业利润率可观。但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规模相对于银行业并不算大,利润总量也非常有限。多元化经营和控制风险,才是商业银行纷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目标。
中国融资租赁行业转型方向
前瞻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还指出,中国的融资租赁业,虽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与西方成熟国家的交易规模和租赁渗透率相比,仍相去甚远。根据世界租赁年鉴2011统计,中国2009年的融资租赁交易规模为410亿美元,而市场渗透率仅为3.1%,不仅与美国(17%)、德国(13.9%)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甚至与同为"金砖四国"的巴西(23%)也不可比拟。从而可以看见,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的今天将是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未来。
综观“十二五”规划,其战略在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以往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整体协调性。同时,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基调。2)社会利益分配结构的调整--在2011年的两会期间,民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对社会利益分配结构的调整都指向了一个根本目标——为中国进一步崛起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市场中更有竞争力,同时产业升级本身也将产生出巨大的设备需求空间;在世界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中国依靠产业升级与内部建设的提速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获得巨大而稳定的成长空间。诸如保障房建设、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措施,都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而社会分配结构的调整将使得人们有更好的条件和意愿进行消费与投资。
而融资租赁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业,以其灵活的资源配置机制,有利于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比如,电信盈利很高,利用提高的频道费调整分配;通过降低租金水平支持再就业,这样有利于运用融资租赁拉动民间资本和银行资金,解决改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供需需求矛盾,支持物流业和各种连锁业发展的。此外,政府还将引导租赁公司配合国家西部开发、沿海沿边经济带,振兴东北等国家战略。
目前,中国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形成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增加一个资本投入环节,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融资租赁业自身也要完善一个链条,有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融资租赁服务业,就可以更好地加快推进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三个产业在更好水平上协同发展,推进加快自主创新,国家重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集团单位,以企业投入为杠杆,扩大采购规模,服务各种仪器的配置。各种产业园区和融资公司合作,提供融资租赁服务,降低入园企业的一次投入压力,提高资产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率,形成长期竞争的优势。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销售配置科技产品,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验生产力转化。
此外,融资租赁还可以服务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培育农业机械化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服务广大农民集体和国有的农场,现代农业生产产业园区的生产经营,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若能采取公司制,农民承包经营;公司提折旧,农户增效应;可以加快推进农业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运用科研加工批发,来进行技术改造。以地方预算和项目收益为支持,利用融资租赁拉动平台支持小城镇建设,公共服务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中国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利用融资租赁平衡国际贸易、调整贸易结构,推动经济朝着前进性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