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是一点一滴的累积,是不懈的努力与坚持。”这是完成挖掘机散热技术研究项目之后,小挖研究院动力所每一个成员的体会。
值得欣慰的是,项目完成后,散热技术已成功在SY55、SY60、SY65、SY75、SY95、SY135等8000多台挖掘机上运用,成效显著,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朝气蓬勃的三一重机动力所
“去年夏天我们很忙”
“2011年的夏天,我们很忙。”回忆起那个炎热的酷暑天气,项目成员李红燕十分感慨。
研究散热技术,是一个相当精细化的工作,因为任何一个细节的变化都可能给散热器的性能带来影响。因此,项目小组必须火眼金睛,抓得住任何细微的变化,也要耐得住性子,对散热器的结构尺寸、散热器的水道、风道及上下水室,甚至对散热翅片的形状、波距、排列等进行细致的分析。
而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在于,每一次散热器的结构改变后,都需要装机进行热平衡实验,去验证其散热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提升了多少。
“验证一台挖掘机的散热性能是否足够好,就要在最热的天气、在最烈的阳光下,进行热平衡实验。”对于实验的艰难,项目组的关键成员王岩深有体会。关于散热器的结构设计变化、相关实验安排及结果分析,基本都是由她负责。
于是,在去年天气最热的时候,总是会看到项目组的成员,提着工具箱,抱着一堆传感器,在烈日下布置线路,进行各项操作实验。
由于测试基本都在“晴朗的夏天”进行,这个团队的成员基本都成了“黑人”。王岩虽然是女生,但因每一次的实验现场总是少不了她,所以晒得尤为突出,那时候,团队成员经常会调侃:“2011年的夏天,王岩是一个非洲人。”
在挫折中站起来
作为本项目的直接领导人,小挖研究院副院长彭双成,一直关注着整个项目的进度,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彭双成都要亲自到试验场察看实验进展情况。对此,王岩印象深刻。
有一次,项目组正在对散热器的结构作一些调整。理论计算时,散热效果非常理想,但在做好新的散热器,顶着烈日做完试验后,测试结果却与预期相差太远。考虑到试验的误差,项目组重新进行了试验,然而测试的结果仍然不理想,这给整个团队成员带来了极大的挫折感。
得知这一情况后,彭双成及时出现,给大家鼓气,与团队一起分析了散热器的模型,并亲自到试验现场检查,帮助大家找出问题所在。他还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明确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通过对散热器翅片及上水室大小的整体改进,项目组成功将水温降低5℃左右,达到散热能力提升的目标。动力所所长陈长春表示,散热器的性能提高,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高温故障,从而减少了服务工程师的维修费、差旅费、油费及配件费等。另一方面,使得一些受高温影响的配件,如油缸、马达、发动机、散热器、油门控制器、电器电路的寿命得到了延长,为客户带来了切实的利益。这让整个团队备感自豪。(本文来自三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