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农机依赖进口 农业机械化遇瓶颈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2-08-16 10:10   来源:半月谈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生产、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土地分散经营、技术水平低、科研投入少等因素制约,当前我国农机装备仍旧存在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生产、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土地分散经营、技术水平低、科研投入少等因素制约,当前我国农机装备仍旧存在结构不合理、高端农机过度依赖进口、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等弊端,影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存在“三多三少”问题

“目前,我国农机化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农机化司科教处调研员王国占表示。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我国农机装备结构存在着“三多三少”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小企业多,规模以上企业少。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告诉记者,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农业装备制造国,现有农机企业近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800余家,但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约翰迪尔一家企业的总产值。具备研究能力的企业不足200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0%。

农业机械总量大,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梁启荣说,在动力方面,目前国产大马力拖拉机主要集中在90~120马力,而国外的大马力拖拉机已经达到500马力以上。

分散经营制约农机化发展,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河北省农机局局长张连才告诉记者,分散经营的土地,形成了不同的种植模式、种植品种和管理办法,制约了大规模机械作业。

河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主任张晋国表示:“作为全国农机化水平较高的省份,山东现有各类配套机具407万台套,根据拖拉机保有量,机具配套比为1∶1.64,在全国已属较高水平,但国外农机具配套比一般为1∶4,相比来说,我国仍有很大差距。”

高端农机过度依赖进口,与国外技术差距大

我国农机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自动化、智能化、全程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高端农机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农业部科教司调研员张振华告诉记者,目前我国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

多次到国外考察农机市场的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焕民介绍,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激光平地仪的应用十分广泛,比人工平地效率更高、更加准确。国外播种机有漏播、重播等自动监控,我国也在尝试研究,但可靠性难以达到国外标准。

高端农机依赖进口的背后,暴露的是国产农机作业效率低、精准农业技术差距大。王国占说:“在施肥方面,国外都在搞液体定量施肥,我们还是散施,肥料利用率不到40%,与发达国家相差一倍。在玉米播种时,如果让种芽朝上,会增产10%以上,这些都需要精准农业。”

李树君分析,我国高端农机过度依赖进口,一方面挤压了国内农机企业的生存空间,削弱了民族农机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大型农机装备受制于人,且进口装备垄断价格使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值得警惕和反思。

低端产品过剩仿制过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不少农机企业特别是小型农机企业缺乏研发能力,主要依靠仿制国外和国内知名农机企业产品为生。散乱无序的低水平竞争,制约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谈起被仿造,河北雷肯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顺安一肚子苦水:“企业花了五六年时间开发出一款新产品,别的企业买回去就开始仿造,给我们的销售带来不小冲击。”冯顺安去年参加由国家主管部门主办的一次全国农机展,发现有17家玉米收获机制造企业把从雷肯公司购买的机器换个牌子,堂而皇之放在展会上销售,让他气愤不已。

冯顺安说,农机行业进入门槛低,全国生产小麦收割机的企业至少有50多家,但小企业占到60%,有的一年只生产三四十台,但卖的价格比正规企业每台便宜一两千元,低水平的价格战扰乱了市场。

受农机行业利润薄、研发人员缺乏等因素制约,很多农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很少,原始创新乏力,制约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据农业部相关专家介绍,在农机领域,国内企业授权专利只占9.5%,在绝大部分领域很少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能力。

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旋耕机,排在国内旋耕机企业前三位。“企业年产值5000多万元,但利润只有不到3%。全厂有200多人,技术员只有十几个,且都不是科班出身,多是有经验的老工人。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只有十几万元,自主研发能力很弱。”公司董事长王新芳告诉记者,由于工资待遇低,企业多年都没有进过大学生了,缺乏高素质的研发人才。

农业机械化大有潜力,亟须多种手段予以扶持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基层农机部门、农机企业的相关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设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专项计划,出台扶持农机科研创新的激励性政策,完善农机补贴制度,加快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和层次。

王国占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专项,加强产业规划指导和科技创新政策扶持,重点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优先支持研究粮油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全过程机械化,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对高端农机的进口依赖度。

李树君认为,应围绕农用动力、收获机械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一批相对独立和面向全行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性科研创新平台,设立平台专项运行经费,支撑行业重大科研问题和项目的持续创新。

随着土地、石油等资源日益紧缺,发展精准农业是大势所趋。专家指出,我国应在农机重大专项中专门确立精准农业研究方向,给予财政专项支持。重点加强对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收割机具等精准农业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动激光测量、GPS定位等智能型机械的发展,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

规范行业市场秩序,避免无序恶性竞争。梁启荣建议,主管部门应通过设定注册资本金额、企业员工数等具体标准,提高进入门槛;择优扶持一批重点农机龙头企业,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兼并联合;小企业应区分市场,向“做专”方向发展,促进行业健康运行。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