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重庆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在重庆市委礼堂隆重召开。会议对《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等7个行业振兴规划作了详细说明。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重庆“6+1”工业支柱产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建成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重庆市人大主任陈存根,重庆市政协主席邢元敏等出席会议。
2015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
黄奇帆在会上就《意见》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说,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工业作为重庆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意见》提出“四个着力”,着力推动集群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技术进步,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构建符合重庆实际的现代工业体系。
同时,《意见》对“十二五”期间重庆工业发展提出了量化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以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四上”为坐标,表现为3万亿总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30%、产品质量损失率0.2%以下、净资产回报率10%。第二阶段是2020年远期目标,就是构建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6+1”支柱产业累计投入1.5万亿
“抓产业集群,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黄奇帆说,《意见》立足重庆现有基础,着眼发展趋势,提出了做强做大的“6+1”支柱产业体系。除此之外,《意见》还列出了30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涵盖了整个“6+1”支柱产业体系。
未来3年,重庆将重点振兴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为主的7大工业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期间将累计投入3000亿元,推动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年产量达到2亿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汽车工业累计将投入2000亿元,形成乘用车、微车、商用车、特种车4大产业集群,轿车及SUV占比超过60%,实现产值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6+1”支柱产业体系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到2015年,重庆全市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
提升工业技术改造和融资能力
“目前,重庆市工业投资一年3000多亿,基建扩能与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的比例大致在7:2.2:0.8,产能几近饱和。”黄奇帆说,在此现状下,对存量的技术改造以及技术开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形成可持续发展工业体系,应该最终形成投资分配基建扩能、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各占1/3的格局。因此,《意见》提出,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要提升制造基础能力、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品牌创建能力。
黄奇帆说,工业大发展,还需要靠全方位、多渠道、低成本的投融资体系做支撑。否则,工业发展就会“失血”,制造业资本就可能枯萎或者加速流向虚拟经济,并制造房地产泡沫和金融的虚假繁荣。因此构建工业投融资体系,重点要构建国资、民资、“三资”全方位投入格局,拓宽工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重组。
优化工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
“积十年之功,重庆形成了“1+2+7+36”开发园区平台,成功成为重庆工业的增长极和脊梁骨,并且成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黄奇帆说,在优化空间布局上,《意见》提出了各区域主要产业定位,到2015年,全市园区工业产值将超过2.6万亿,产业集中度由去年的70%提高到85%。
在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上,《意见》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微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到2015年,形成5户千亿级企业(集团)、40户百亿级企业(集团)、300户十亿级企业、1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和10万户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微企。此外,《意见》还对产业招商引资、配套设施、劳动力供应、物流建设和投融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