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首次跌破8%心理关口,降至十年来最低点,而在微观层面,几乎所有制造业企业都步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所受冲击远超GDP的下滑幅度,钢铁、工程机械、造船等基础行业尤甚。对此,纵横商海的企业家们感慨颇深。
海尔集团CEO 张瑞敏:“我现在的感觉不是如履薄冰,而是走钢丝。”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我30年厂长做到现在,今年感觉是最困难的一年。”
三一集团总裁 唐修国:“现在最担心是我们问题多,解决慢,缺能力。”
中集集团总裁 麦伯良:“如果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一条直线往上走,你能不死,就是奇迹。”
面对下滑,经济何时能够反弹?在中国经济普遍告别“高速增长时代”,进入“中速增长时代”,中国实体企业如何应对?
《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结了企业在“中速增长时代”的生存法则:
“中速增长时代”生存法则,最重要的变化是决策思维的变化,从过去的抓机会、重规模,到选机会、重细节。这将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经济高速发展时,机会无处不在,但需要规模才能捕捉,制造企业延续了以发展作为主题的增长模式,大和强是关键词,如今则需要更注重投资机会的选择与细节把握。
“中速增长时代”的第二条路径是加速推进国际化。例如工程机械行业的三一集团。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掀起出海潮,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贸易2004年之前都是逆差,2010年以来,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陷入低迷期后,海外的技术与市场就显得更加珍贵。“国际化确实能够给我们拓展事业,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说,如果把客户和市场集中在一个局部,就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据悉,除了收购大象外,它还在欧洲寻找其它机会。
“中速增长时代”第三种路径,就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内部的结构变革。海尔集团就是例证。张瑞敏认为:“未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会不会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淘汰。”
在他看来,新一轮工业革命在制造业领域主要特征是大规模定制和无人化。海尔发现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碎片化对企业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原来企业的大规模制造 必须变成大规模定制的模式,即从原来的先造产品再找用户,变为先创造出用户再造产品,张瑞敏的解决方案是把8万人变成2000个自主经营体,每个人可以像 个体小网店一样,像个性化工厂一样,听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大规模定制。其本质是,员工有权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决策,把原来的“正三角”形金字塔式 组织倒置过来成为“倒三角”形组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