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坦承,中国的城镇化“有经验也有教训”。在列举问题时,他直指,“现在的城镇化,应该说是不完全的城镇化。”
9月15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东北亚开发研究院和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2012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指出最近1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提高至51.3%,意味着城镇比例已经超过农村,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包围农村”的新城市时代。
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中小城市及其辐射区域的城市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33.9%。同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郊区就地转化的农转非居民以及城镇扩区后存在的大量农民,虽然居住在城镇地区并被统计为城镇居民,但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居民”,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之中。
“半城市化”状态令人忧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不完全的城镇化”?按温家宝总理的说法,就是“有相当多的农民并没有实现与城市人口相等的待遇”,也就是说,并没有从农民变成真正的市民。
按照《2012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的统计,从1978年到2011年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8%增至51.3%,城市人口从2.38亿增至6.8亿。截至2011年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总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6.57%;总人口达10.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4%;经济总量达26.5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6.22%;地方财政收入达22609.50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43.12%。
在9月15日召开的第9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秘书长杨中川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中小城市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重要环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是破解中国城镇化质量提升与健康发展的关键。
对于目前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达了他的担忧。李君如提出,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体,但由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与大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城镇综合功能较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工作和居住在城市的农业户籍者大多处于“半城市化”状态,面临劳动保障与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等困境。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资源要素过多地集中在城镇。
“进城的农民工,他们的家属都还在农村,他们的妻子、儿女和年迈的父母都需要照顾,他们现在还像候鸟一样,一到春节都回家了,这说明城市化率的质量还不高。怎么才能让进城的农民工融入到城市,把他们的家属也接到城里来,真正变成城里人,这是我们下一步城市化中面临的最大任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他还提出,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这些都是中央政府近来采取的新举措。
扩内需的最大动力
“当前稳增长、扩内需的宏观调控要求,为中小城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郑新立称,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下滑,今年3季度可能还会下滑,最多保持不变,所以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到明年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而中小城市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来讲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根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所需基础设施的投资平均都在12元,一年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达到1万亿元,再加上工作服务的投资需求,就是非常可观的,会成为拉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小城市应发掘自身比较优势,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郑新立表示,近几年,中国大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空气污染等“城市病”,汽车限购的城市不断增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已经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趋势。大城市的这些问题中小城市都没有,这是中小城市的优势所在。
李君如强调,中小城市应充分把握国家的政策机遇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按照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自身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产业和人口布局,形成与城市群衔接有序、错位发展、和谐共赢的发展格局,打造城市的自然、产业、文化等特色。
“城乡一体化”是突破口
兼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郑新立,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六个一体化”,即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这“六个一体化”的提出,既是基于我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又是对国外发展经验的参考借鉴。
他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抓好城乡建设规划是基础和关键,中小城市应当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城市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包括市区和乡村在内的长远总体规划,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城乡居民居住区、农田保护区、工业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空间布局,改变过去市区规划与农村规划相互分离的状况,用规划来统领和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中小城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应寻求重点突破。”
郑新立所指的重点突破包括:在同步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上求突破,城市化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需要质量的提升,重在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同质化发展;在同步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上求突破,工业化是小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工农业融合发展;在同步推进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上求突破,土地和户籍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瓶颈。要在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加强探索,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同时,立足中小城市人口压力小的优势,积极探索突破户籍限制,促进中小城市人口自由流动,为农村富余人口转入城镇创新条件。
谈到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秘书长杨中川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旨在发现和树立区域科学发展典型,通过典型城市的示范和带动,推动全国中小城市又好又快发展。“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引导中小城市摈弃唯GDP的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坚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城镇化科学发展新路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