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30岁华诞。在当天的庆典上,中集集团对外发布了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根据规划,2017年,中集年收入将达到1200~1500亿人民币,平均增长速度将快于中国GDP平均增速,企业规模接近世界500强水平。
中集30华诞庆典透露的信息显示,30年来,立足深圳,延伸中国,走向世界,中集由一家单一业务的集装箱小厂发展成为拥有9个业务板块的跨国集团。在中国以及北美、欧洲、亚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拥有15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6.4万人(其中海外员工超过2000人)。
截至2011年,中集集团总资产643.62亿元,净资产186.28亿元,销售额641.25亿元,净利润36.91亿元。特别是2002年开始的10年,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销售额和净利润都是2002年的7倍以上,再造了7个中集。
有研报显示,如果用10年的长周期来衡量成长性,从总资产、净资产、销售额和净利润四个角度来分析,中集的这四个财务指标平均复合增长率都超过了20%,并创造了多个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的佳绩。
在中集30年华诞庆典专题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如此评价,中集的30年交出了两份答卷:前20年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证明了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发展成为世界级公司。最近十年,中集又交出了第二份答卷。这份答卷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企业只有抓住自身转型这个关键,才能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挑战。面对严峻国际市场,中集突破重重难关,继续获得快速发展。2011年集团销售额达到640亿元,是十年前的7倍,75%的销售额仍然在国外。同时,中集自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一个本土制造商,正转型为依托制造优势的全球运营商。
中集全球化运营可圈可点,中集总裁麦伯良对此进行总结时说,第一,在全球化中把握机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集敏感地预见到中国将以比较优势成为世界集装箱制造中心,在集装箱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把握了机会,积极参与并主导了行业的整合,加速了这一产业由日本、韩国向中国转移的进程。
第二,在全球化中提升应变能力:2003、2004年是集装箱行业的一个高峰。中集在2002年市场萎缩的局面下提前预见,提前准备,反向操作,大胆地进行生产线的改造和扩充,优化生产基地布局。
第三,在全球化中坚守责任精神:中集提出了“智能、安全、节能、环保、高效”的产业理念,并积极维护知识产权,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全球集装箱行业均衡、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全球第一个环保型集装箱生产基地、全球第一台环保型冷藏集装箱以及环保型木板项目等先后诞生在中集。
根据规划,2017年,中集年收入将达到1200~1500亿人民币,向世界500强水平迈进,平均增长速度将快于中国GDP平均增速。其中,集装箱板块对集团的收入和利润贡献将逐步降低,大约维持在40%的比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