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构建一体化市域经济格局,凝聚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合力,日前,成都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成都“三圈一体”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成都商报(微博)10月13日曾报道)。昨日,市发改委召开解读会,市发改委副主任陈绍充对“意见”中涉及的区划调整、产业转移等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区划调整可能由多变少
根据“意见”,适时启动新一轮体制调整成为了促进圈层融合的工作重点。陈绍充表示,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城市纷纷开始进行区划调整,成都可借鉴国内成功经验,适时研究并启动工作。“区划调整解决的是城市发展空间的问题,原来由少变成多,现在也有可能由多变成少,目的都是空间资源的集约和高效利用。”
陈绍充就“意见”所提出的“探索圈层之间区(市)县乡镇(街道)采取‘托管’等方式成片联动发展”做出了进一步解释。“高新区就是一种行政托管方式。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但从行政管理上,部分的武侯、双流(微博)区域实际上都委托给了高新区管理。今后各区(市)县也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采取行政托管的方式,一个强镇带一个弱镇,三个圈层来共建一些战略合作园区的模式,享受优惠政策。”
此外,区划调整还包括“拆县建区”,以及县域内部可适当进行乡镇和村的归并。陈绍充表示,“拆县建区”应该继续加快,过程“不一定按‘由近及远’来,不排除三圈层中有能一步到位的。”
旧城改造推广“北改(微博)”政策
“意见”还提出,要逐步在第一圈层推广普及“北改”土地政策。陈绍充说,在整个融合发展中,土地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所以,进一步探索如何节约利用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心城区始终面临旧城改造的问题,此次“北改”主要涉及的是成华区(微博)和金牛区,那就要考虑到武侯区、锦江区(微博)、青羊区(微博)在某些地方可能也存在和“北改”相类似的问题,也希望享受到如土地出让金的返还,拆迁、安置、补偿等类似的政策。
“意见”对各区(市)县政府提出了“实施目标考核申报”的要求。要求各区(市)县政府按照“全域成都”发展思路和“五大兴市战略”,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发展定位,申报各自年度考核评价指标和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应体现差异化,统筹兼顾效益、速度和总量,长远和当前,民生和经济发展。市上将结合各区(市)县政府申报指标和申报内容进行绩效考核。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三圈层
“意见”在推进圈层间产业互动方面,要求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结合第一圈层优化提升产业需要和第三圈层产业定位,推进第一圈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第三圈层梯度集聚、转移。
陈绍充说,多年来,成都的产业转移一直都在进行中。过去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都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正不断地向二、三圈层进行转移。“这种转移本身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配置,由市场规律进行推动的,并非‘政府要把企业赶出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技术含量较低、资金投入强度不大,而中心城区的劳动力成本等要素成本又较高,它们自身若要在中心城区生存下去也比较困难。“政府在这里面要做的是合理进行规划。如果企业有转移的需要,我们要帮助他们进行转移。产业转移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