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4日,以“公平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向未来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2012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对话”暨第75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举行。来自相关部委、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金砖五国及德英美等国的官员和学者共300多人出席。
南都记者在现场发现,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问题正在倒逼经济放缓,不宜出台过多经济刺激措施,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而应加快改革,重点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坚持民富优先,否则经济减速可能大于预期。
不应过多刺激经济
“中国GDP增长7%-8%是中速,保持就行了,偶尔下到6.5%也不要紧张。要抓住质量的核心。”国家开发银行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崮在会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不乐观,而我国与全球经济日益同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也不宜过高。他强调,经济发展的目标应提出“质量优先,中速持续”原则。(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对于当前的经济放缓,刘克崮认为应该“顺势而为”,而不应过多刺激经济。“最近中央出了很多调控政策,多数是有效的,有的效果会有些滞后,我认为总体上看,力度够了。”刘克崮说,“建议现在到年末之前,除非极特殊、已经准备好了的、正面效应多负面效应低的措施可以出台,其它新措施不用出台了,要观察一个季度乃至半年。”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也持同样判断。他向南都记者表示:“当前第一是不要再刺激经济。”他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有三个:一是得自于贸易的收益;二是技术的进步;三是来自制度创新的增长。制度创新带来更好的激励机制并降低了交易成本,可促进贸易和技术。而我国接下来的重点应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不能盲目投资于过剩产能。
须加快改革
“中国如果不加快改革,经济减速幅度可能大于预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东部地区经济减速已成定局且将是长期趋势。”
“我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中国改革到今天,再采取局部性、适应性的改革是难以为继的。”
刘克崮认为,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倒逼速度减缓的态势,已经显现。“比如经济高速增长,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却不断下降,这就会产生新的矛盾。”
怎么办?以城镇化为契机,加快深入改革,似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加快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将形成中国未来5-10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由此中国将走出一条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如果未来10年,人口城镇化蕴含的45万亿-50万亿的消费潜力得到比较充分释放的话,能够支撑7%-8%的经济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