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因部件“生病”使机器整体“寿终正寝”
“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也日益突出,因此,哈大齐工业走廊在制造新产品的同时,也要把再制造产业作为一个重点,不仅进行研究,而且要推动发展。”省政协委员谷文义认为,实现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业节能节材,降低排放量,现实意义明显,推进再制造业对哈大齐工业走廊无疑是如虎添翼,也是当务之急。
无论是汽车,还是机床,“身躯”大都是钢铁铸就,到了一定的年限,运行造成的磨损使其走向它“一生”的终点。曾几何时,许多机械制造企业都有这样的困惑:一台机器其他部分都非常“健康”,就是因为某一个部件磨损变形而不得不整体“寿终正寝”。面对这样巨大的浪费,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如何改变现状。
于是,再制造技术应运而生。
再制造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于发达国家,是发展现代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巨大产业,并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想象,如果将大量的废旧装备集中起来,以拆解后的废旧零件为毛坯,利用表面工程技术对毛坯进行批量化修复,使得再制造产品在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等方面达到同类新品标准要求,重新赋予废旧装备的服役能力。而这一过程就是“再制造”。
“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材7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一位业内人士说,再制造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原料——毛坯来源于消费过的旧产品、旧零部件,使用的几乎都是免费材料,而1吨的再制造产品可以避免产生4吨的工业废料。无论是经济效益抑或是社会效益,再制造所带来的影响无疑都是十分巨大的。
据介绍,再制造质量不逊于新品。再制造产品不是二手货,更不是假冒伪劣,再制造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旧材料,产品质量达到同类新品的技术标准,一些指标甚至得到了提升。
我省是装备制造大省,发展再制造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潜力巨大。但再制造在国内作为一个产业大规模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由于处于起始阶段,许多企业对于再制造产业还不了解,加之缺乏配套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从事再制造的企业也并不多。再制造产品技术改造缺乏大的资金投入,再制造生产能力和制造手段存在瓶颈和薄弱环节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一行业发展。
谷文义建议,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再制造产业要进行科学指导和部署,包括组织科学论证,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发展重点。要研究整体实力,细分市场,进行技术研发。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再制造产业的突破口,初步考虑可从带动汽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机电产品、计算机等项开展再制造,也可以进行再制造试点,逐步形成产业化。对再制造产业的一些关键技术要及早研究开发,可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对再制造产业要给予有力扶持,在产业发展政策和项目资金上,都应强力支持。建立再制造的行业管理体系,确定相关管理部门,逐步形成产品目录、工艺技术、产品销售的指导性文件,也要帮助企业提高再制造产业的管理水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