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渐行渐近,2013年经济定调将趋于明朗。
在上周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年经济工作安排的基本框架已经较为明晰,“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表述也让外界眼前一亮。
而在经济增长的动力方面,以往依靠资本形成驱动的爆发式增长可能更多地让位给消费等长效拉动机制,而城镇化将发挥尤其重要的作用。学界预计,中央或为此出台专门的配套政策。
在昨日(12月13日)举行的一次财经策略展望会议上,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2013年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望基本上保持不变。“预计近期不会发生明显的政策变化,政府将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减少对于实际增长率的关注,这对于经济来说是利好的。”
明年经济宜降速求质
按照正常节奏,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在本周末召开。由于恰逢换届年,新一届领导人对于控物价、调结构和稳增长三者之间的协调备受瞩目。
11月各项经济数据除出口外,均保持较为强劲的回升势头,其中财政收入增速在年内首次回升至20%以上。
“我们相信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2013年保持稳健增长。这些项目包括铁路、尤其是高铁的建设。此外,水利基础设施、轻轨以及地铁都是重点投资项目。”野村证券中国股票研究主管刘鸣镝说道。
很多机构也认为,明年经济实际增速要比今年乐观一些。中国银行新近发布的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温和回升,GDP增速为8%左右,财政政策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总体稳定,降准概率依然较大。
但是从中央政治局研究经济工作时强调侧重质量和效益看,即将开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太可能将经济增速提到最关键的位置,今年经济增速很可能持平或者低于7.5%,这也正是一批国内经济学家所期望看到的现象。
2003年~2011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平均20%以上的增长率,支撑着GDP年均10.7%的高增速,适当降低投资是可行的,而且也已经到了关口。张智威预计,随着通胀水平在2013年中逐渐上升,明年下半年可能会有两次加息;而GDP增长将呈现两种情况:上半年将保持8.2%的增速,但在下半年恐将明显放缓,或至7.2%左右。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指出,从短期看,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等因素影响,难有大的提升,基础设施投资虽仍有空间,但增速也会低于前几年,适度降低增长速度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他认为,中国经济应该从过去30多年中年均增长10%的高增长阶段,进入年均增长7%~8%的较高增长阶段。这一增速既能够满足人口自然增长的需要、民生改善的需要,还能有3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用于追赶发达国家。
城镇化或成最大亮点
在投资驱动效力较前期减弱的背景下,内需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更加显著。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当一国的工业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60%;工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率接近40%,但城镇化率才51%。这种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背离,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和必要性依然很大。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我国国土面积大,另一个就是多年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后一个层面,虽然我国工业发展了,但劳动力市场还没有打开,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而在城镇化方面,则概括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银国际报告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深度”城镇化而非“广度”城镇化。不再是以往大范围布点,而是强调尊重市场规律发展城市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再单纯强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而是更为强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即真实城镇化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庄建表示,如果要系统推进中国城镇化战略,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都会有所涉及。现在可以挂钩的一个是房地产政策,另一个是产业结构调整。
国研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随着规划立法工作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责制的建立,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空间和后劲将不断扩大,这将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预计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平稳变化,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预计将恢复到9%左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