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CIFA股权 中联重科加速国际化布局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2-12-31 08: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2年12月28日,中联重科董事会通过审议批准旗下海外投资管理公司收购香港中联重科CIFA公司其他股东的40.68%股权的决议。“中联重科将更好地实现对CIFA的一体化经营,这符合共同投资者、股东、CIFA公司、中联重科及产

2012年12月28日,中联重科董事会通过审议批准旗下海外投资管理公司收购香港中联重科CIFA公司其他股东的40.68%股权的决议。“中联重科将更好地实现对CIFA的一体化经营,这符合共同投资者、股东、CIFA公司、中联重科及产业链上下游等各方的长远利益,是众望所归的,这也将加速中联重科国际化进程。”中联重科副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陈晓非表示。

至此,2008年6月中联重科开创的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等PE机构联合收购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公司的知名海外并购案,在四年之后以“多赢收官”。

与共同投资人达成共识 回购估值合理符合股东利益

“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联收购CIFA公司,并成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协同,今年上半年CIFA利润是金融危机前2007年全年利润的2倍。”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一句话为CIFA收购的四年成果做了高度总结。并且他表示,参与联合收购的弘毅投资、高盛集团和曼达林基金,三家PE机构在四年中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对双方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中联与CIFA在文化理念、商业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形成了融合缓冲、规避了很多风险,为成功整合CIFA换取了时间和空间。四年时间,验证了这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联合并购。

而作为共同投资人、早在中联重科改制时就已介入的战略投资伙伴——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财务投资者来说,我们此次对CIFA的投资运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共同投资人股权三年锁定期已过,我们的使命已完成。考虑到企业未来的一体化经营及有效管理,选择此刻退出合情合理。”赵令欢强调“本次出售股权的交易是双方达成共识的结果,回购估值合理,符合共同投资人的利益”。

而针对外界关心的回购估值的问题,中联重科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洪晓明表示:“本次交易的EV/EBITDA倍数为8.28倍,低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2011年度以来类似规模的控股权交易的EV/EBITDA倍数均值13.1倍;本次交易的市盈率(P/E)约为8.59 倍,低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P/E)均值12.63倍。”洪晓明同时强调:“本次交易经过了严格的内部审批程序,并聘请了独立的中介机构,对估价合理性进行了可比分析,进行相关信息的及时披露,保证了交易的公正透明,从而保护了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据悉,由于此次并购涉及的金额没有达到中联重科2011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5%,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此次并购不构成重大交易,也不构成重大关联交易,不需要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中联重科在事前已征求了全体独立董事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并召开了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通过相关事项,最后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

当问及收购资金的来源,洪晓明表示“本次收购使用的资金来自于中联重科自有资金”。据悉,中联重科分别在今年4月和12月连续两次成功发行了共计10亿美元的债券,同时,得益于均衡的产品线及高毛利产品的营销带动,中联重科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在今年前三季度均实现了“逆势双增长”,从而高居行业榜首。洪晓明强调“公司现金流稳定而充裕。从资金成本角度上来说,此次回购不会增加公司的成本负担,同时本次收购整体符合公司战略,预计不会额外增加公司在其他渠道的资金成本。”

股权回购:国际化、一体化经营的需要 重点保护股东权益

中联重科副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陈晓非评价此次交易时表示:“中联重科选择此时回购其他投资方手里的CIFA股权,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与CIFA的整合成果,加速公司整体的国际化布局和进程,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实现资源的无缝整合,并在充分考虑股东的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决定。”

据悉,在中联的混凝土国际管理公司层面,CIFA是作为资源配置中的重要环节,“四年多来与CIFA的整合效果良好,但从法人治理的结构上来说,中联只拥有60%的CIFA股权,很多的经营决定还需要CIFA董事会和股东会的审批,对决策效率和效果均构成一定的影响。”陈晓非在肯定联合PE收购CIFA益处的同时,也道出了本次回购CIFA其他股权的目的。

此外,中联重科财务负责人洪晓明女士还表示, “混凝土机械产品的收入和利润在公司的占比均超过了50%,且属于盈利能力最强的板块单元,未来仍将实现很好的发展,考虑到中联重科股东长远利益,CIFA股权回购也应该尽早完成。”

混凝土业务的良好发展在CIFA公司营销总监Daniel Metivier描述中得到了印证,他表示,“近年来CIFA公司混凝土业务大幅增长,2012年销售收入将接近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经营利润近三年增长率达到200%,超过了2008年。”

股份回购完成 中联重科将加速“国际化进程”

CIFA公司营销总监Daniel Metivier在总结CIFA盈利能力增强的原因时表示,“这得益于2008年中联并购CIFA之后双方全面整合的顺利进展,采取中联—CIFA双品牌战略使产品销售渠道更加畅通、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据悉,中联重科与CIFA公司2008年实现并购后,双方利用各自在资源、品牌、渠道、技术上的优势,做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从2009年至2012年,双方均实现了高速发展,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技术与产品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CIFA通过稳固新兴国家市场、控制成本、加大研发力量等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伴随运营协同效果的逐步凸显,主要产品的传统市场占有率提升了约2%,在重点市场的开拓上也取得突破。以独联体市场为例,CIFA2012年的产品销售较2010年增长了近三倍,泵车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到接近50%。

谈及股份回购之后,中联对CIFA管理及未来的发展,陈晓非表示“中联将继续坚持目前对CIFA已经较为完整的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在集团信任管理的基调上,将CIFA 纳入混凝土国际管理公司的运营和考核体系。同时,从审计、财务、法务等保障支持维度实现对CIFA的运营治理的监控和管理,在全球市场上继续推进集团双品牌战略实施。”在谈到未来双品牌定位战略,陈晓非说,“CIFA品牌定位为高技术、高品质、欧洲标准制造的欧洲品牌,面对欧美高端市场和其他市场的中高端客户,而中联的品牌定位为融合了欧洲技术、高性价比、高品质售后服务的亚洲品牌,主要面向新兴市场及中低端客户,从而使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机械产品可以最大化的覆盖不同层次的市场和客户。市场网络将根据市场情况不同实行不同的模式,部分市场将实行销售渠道的整合,部分市场实行独立销售渠道,但在服务资源和技术研发等层面则进行全部整合,以实现各自优势技术的互补。在战略制定、投资融资、战略物资采购、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全面整合。”

业界专家认为,中联重科作为国内第一家迈出海外并购步伐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率先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四年过去,中联重科顺利度过了海外并购之后最艰难的文化融合期与业务整合期。未来伴随中联股份回购的顺利完成,整合后的企业必将实现高速成长,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工程机械巨头将有望在中国诞生。同时他还认为,中联稳健而卓有成效的国际化进展,不仅成功地开创了一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之路,还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出海树立了典范。

“中联正推进以‘企业主体中间裂变,产业链上下延伸’为核心内涵的‘核裂变’战略。从而实现企业技术、市场、品牌、资本与国际的全面对接,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前三名。”董事长詹纯新对中联重科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充满信心。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