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波:“国际化就是中国经验全球复制”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01-21 08:32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1月9日晚间,三一重工[微博]临时股东大会公告称,公司注册地址已经变更至北京。这也意味着即便搬迁起因和过程争议甚多,但2013年起,受惠于北京作为总部经济的人才、环境等利好,三一重工的国际化将进一步提速。

1月9日晚间,三一重工[微博]临时股东大会公告称,公司注册地址已经变更至北京。这也意味着即便搬迁起因和过程争议甚多,但2013年起,受惠于北京作为总部经济的人才、环境等利好,三一重工的国际化将进一步提速。

来自三一内部的消息也显示,梁稳根等高管已经在北京办公,国际化十年之后,三一重工“第三次创业”的决心可见一斑。

《中国经营报》:2012年,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明显提速,国际化也不再限于海外投资,而是自主、并购、合资并行,这意味着什么?

向文波:三一重工把国际化看成第三次创业。按照董事长(指梁稳根)的说法,如果三一重工不能成为一个国际型企业,充其量只是中国一个比较大的个体户。

2002年,三一重工已开始国际化尝试,但目前还在初级阶段,出口只占销售额约5%。我们希望到2015 年,能有30%营收来自海外市场。现在,公司在美国、德国、印度和巴西建成了自己的制造和研发基地,按规划要在全球30 多个国家建立服务中心、产品的组装中心等。目前,三一重工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体系已经扩展到100 多个国家,基本上已经完成国际化布局。

我们的国际化有两个基本策略。一个是本土化,就是要扎下去,生产出满足本土市场客户要求的产品;同时希望人才本土化、文化本土化。另一个是聚焦。我们聚焦重点市场、重点产品,不是“天女散花”,而是有选择地去做国际市场,把三一重工成熟的产品销售到我们认为合适的市场。

国际化中,我们注重自主投资,而不是依靠兼并和重组。但并购大象属于战略并购,可遇而不可求,以后遇到了还会毫不犹豫出手。

《中国经营报》:2012年上半年,三一巴西、印度子公司已开始实现盈利,十年才能如此,是否意味着国际化并不容易?

向文波:国际化肯定不容易,但又是必须做的,不是可做可不做,是“被国际化”。比如说,中国市场已经完全开放,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都进入中国,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

同时,从三一的理想来讲,我们希望把三一打造成一个世界性品牌,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国际化肯定无法实现。

再次,企业本身的可持续经营也需要国际化。一个大企业,如果市场过分集中,系统性风险就会增大,市场多元化有利于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市场多元化就是国际化。

当然,国际化也没有想的那么难。全球真正有工程机械制造能力的企业很少,主要是欧、美、日、韩。到现在为止,三一还没有想去日本和小松、日立竞争,到美国与卡特彼勒竞争,到德国与沃尔沃竞争。

如前所述,三一国际化首先是到不具备工程机械制造能力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去“复制”三一重工的竞争优势。我们在中国的经验完全可以全球化复制,比如说研发优势就和地域没有关系,不管将来走到哪里,研发中心还是在中国。服务优势也可以复制,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欧美日韩的企业,它们的问题是优秀人才多已离开制造行业,同时,人工成本很高。而三一重工完全可以向全世界各地派出中国的服务工程师。

需要强调的是,我认为三一重工的优势还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美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三一重工可以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

《中国经营报》:但不同市场的需求并不相同,如何解决外派人才在当地的本土化?

向文波:确实,国际化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满足不同区域市场的客户需求,以什么样的方式更好、更快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市场不同、文化理念不同,客户的需求、使用习惯都不一样,这都需要我们去理解,需要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去执行和满足。

但万变不离其宗,客户的需求无非是产品和服务。三一重工恰好有两项费用不受预算控制,一项是研发费用;另一项是针对员工的培训费用,这些培训不仅包括营销服务人员,还包括工人、操作手等。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