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形势下,振兴实体经济已经成为诸多国家促进就业、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作为实体经济引擎的制造业也受到各国政策越来越多的关注。
2月17日,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公布了一项支持本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并促进就业的10亿澳元计划。而美国总统奥巴马早在连任后首次演讲即强调制造业复兴对于美国创造就业和经济复苏的重要性,并宣布新建多个制造业创新基地。
“美国鼓励制造业回归,还是建立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我们现在还做不了,所以并未形成直接的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不必对此太过担心。但他同时也指出,中国制造业大量产能集中于低端制造产品的现状急需改变。
“目前大量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低端,这种现状导致了一旦市场变化,整个制造产业发展都会相应产生巨大的波动。而中高端市场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转型升级是当前的迫切需要。”罗仲伟说。
在外部市场需求不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去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总体增速放缓的迹象。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仅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年均值。
要改变这种现状,中国制造业同样要寻求创新。此外,“十二五”规划将高端设备制造列为七大战略产业之一,而要发展高端制造就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技术升级同样离不开创新。
种种迹象表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谁能实现创新突破,谁就能在技术革命中取得先机。
不过,中国制造企业似乎缺乏创新的动力。
2013年初德勤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显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当前以及未来5年均位居榜首。但报告也显示,中国得以继续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仍然主要依靠低廉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
对此罗仲伟表示,靠低成本竞争而不是差异化竞争往往会使制造企业的行为具有短期化、投机化倾向,而短期化的行为导向非常不利于企业创新。“创新和研发需要长期专注、不计成本的投入,如果大家都抱着能赚就赚、赚快钱的想法,这种"短平快"的思想是无法创新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