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讯“中国的制造业必须快速从效率型产业转变为创新型产业。”3月31日,20多位院士在高端制造装备论坛上,与数百位专家同行把脉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国际发展趋势。
为纪念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百年华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严隽琪,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周济,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希季和来自机械工程领域的700多位院士、专家参加了论坛。
与会专家认为,高速、精密和面向新材料加工的高端制造装备,是制造业发展和支撑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探索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但放眼国际,一方面,劳工成本提高和出口订单减少让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腹背受敌;另一方面,在许多低端产品领域,其他低价生产国正紧逼中国,而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发达国家也积极加强其竞争力。“国产产品主要分布在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原创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
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专家指出,必须要破解全球性高失业率、两级分化加剧、资源大量消耗、自然环境破坏四大瓶颈。而理想的未来先进制造,应该把重点放在缩小能力与创新的差距、提高技能,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提出,智能技术可助力中国装备向高端发展。要瞄准航空航天,优先发展所需的高端机床,“在高速加工中心、超精密机床、高刚度机床、智能锻压机等方面取得突破”。卢秉恒说,云制造时代释放了全民智慧,应发挥这一后发优势,发挥企业、高校、政府等的作用,实现高端制造装备的协同创新。张国宝则强调了多科学的融合集成。他认为,当代的装备制造业还需打好工业基础,包括材料制备、基础元器件、精密量测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翁史烈等则把目光投向了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燃气轮机。他们认为,大力发展燃气轮机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及电力供应安全的必然结果。翁史烈预测,以“零排放、高效率、燃料多样性、长寿命”为特点的先进整体煤气化循环动力系统,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中国而言,解决工程问题往往不是唯一解,应站在当今科技水平的前沿,创新思路组织研发工作,切莫人云亦云、一哄而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