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工业化” 美国的战略选择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04-19 09:07   来源:中国网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重振美国经济的战略选择,这一经济复兴战略有丰富的内涵以及深层次的长远考虑,即营造经济新时代。如今,美国的“再工业化”虽已初见成效,但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未来几年将是这一战略能否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重振美国经济的战略选择,这一经济复兴战略有丰富的内涵以及深层次的长远考虑,即营造经济新时代。如今,美国的“再工业化”虽已初见成效,但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未来几年将是这一战略能否成功的攻坚阶段,其发展前景值得世界高度关注

战略选择的深层考虑

奥巴马政府竭力寻找引领美国经济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最终把目光聚焦到“再工业化”。从远期看,美国真正的目标是要在世界经济领域掀起一场“战略大反攻”,以此作为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跳板。

对美国人来说,“再工业化”一词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曾针对其东北部重工业基地改造,提出通过“再工业化”重振相关地区的经济和发展。今天,当人们谈论“再工业化”时,其内涵已与当年的概念有天壤之别。奥巴马政府第一任上台不久,就把“再工业化”作为美国整体经济复苏的重大战略逐步推出。可以说,“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确立的一项国家战略。

20世纪后期,信息时代的到来,劳动力成本高企等因素,促成了全球经济的再分工。“去工业化”中的美国,金融业突飞猛进和制造业蜂拥外迁,成了这一时期的两大突出现象。也恰恰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第二产业的空洞化,导致美国陷入了自大萧条后的最大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飙升到10%上下、房地产大面积崩溃等等,即使是上百年来让美国人骄傲的汽车制造业,也面临着破产的现实威胁。

面对一片狼藉,奥巴马政府痛定思痛,竭力寻找引领美国经济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最终把目光聚焦到“再工业化”。从一开始,奥巴马政府就是把“再工业化”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来策划和实施的。第一任内,奥巴马政府就先后推出“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翻番目标”,以及“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战略部署。从表面看,奥巴马政府是在扶持国内的制造业复苏,吸引美国制造业从国外回归。然而,“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是要推动美国制造业的脱胎换骨,要催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造就类似于信息革命那样的大趋势,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

今天再回头来看,奥巴马政府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中期目标是要重振美国制造业,创造就业,推动美国经济走出低谷等,而远期目标则是要在世界经济领域掀起一场“战略大反攻”,以“再工业化”作为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跳板,促使主导“新型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在环保、能源、交通,乃至所有经济领域遍地开花,以达到巩固并长期维持其世界第一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奥巴马政府期望,“再工业化”战略能延续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由此看来,其思考不可谓不深刻,其部署不可谓不长远。

“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

奥巴马在其连任后的国情咨文中称,美国的制造业在10多年流失就业机会后,过去3年已开始扭转这一颓势。

据统计,自2010年2月以来,制造业已为美国人创造了53万个就业计划,实现连续31个月增长,创过去近25年以来最佳表现,其中多为高新尖端技术就业机会。奥巴马还自豪地宣布:“卡特彼勒公司正在把工作机会从日本迁回美国;福特正在把就业机会从墨西哥转回美国;今年,苹果也将在美国本土重新开始生产Mac电脑。”

从外贸的角度看,奥巴马的出口翻番战略虽困难重重,但也在艰难前行。日前荷兰国际集团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已从1995年的9%,上升至今天的13.5%,且这一势头有进一步加快的迹象。

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也可见一斑。哈佛大学美国制造业生态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1950年美制造业占其GDP的比例为27%,为美国总就业提供31%的贡献。到2010年,这两个比例已分别下降至12%和9%。今天,制造业的比例已回升至15%,制造业就业机会更是随着苹果等高端企业的回迁而显得前景明朗。

雄心勃勃但挑战巨大

美国人不但抢占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先机的决心极大,且已制定出详细的国家战略,并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抢占研发高地。但是,这并不等于美国的“再工业化”之路就一定能畅通无阻。

像任何一次产业革命一样,新的制造业时代的到来,必须借助重大技术发明创造的翅膀。今天,在全球的研发开支中,美国一家就占到31%,远超欧盟的17%和日本的11%。2012年,奥巴马政府在俄亥俄州的洋斯顿市的一个废弃了的仓库里,创建了美国第一座聚焦制造业创新和研究的科研机构,专攻3D打印技术。奥巴马声称,仅3D打印技术一项的发展,就有可能在制造业内形成一场革命。奥巴马在其2013年的国情咨文中,不仅宣布美国今年将再建造3座同类型的研发基地,且要求国会和白宫一道,努力在全美建造具有15座研发基地的研发网络,以“确保下一场制造业革命会在美国爆发”。

然而,这并不等于美国人就一定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首先,制造业研发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尤其是风险资金。面临日益萎缩的财政支出,美国政府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其次,主张小政府的共和党出于党派斗争的考虑,势必要给奥巴马的创新战略设置种种障碍,而任何障碍都可能让奥巴马政府的美好设想化为泡影。再则,革命化的技术突破,需要的人才不是以千或万计,而是以十万乃至百万计。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吸引人才。最后,新的制造业革命的模式,很可能不像前三次工业革命那样,主要发源于一个国家,而会在一部分国家先后展开,数个国家各领风骚。这样,美国从中得到的红利将没有设想的那么大,对其就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大为缩水。

尽管这样,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美国不仅出台了国家战略以推动“再工业化”,而且在不少方面已捷足先登,加上现有的多种优势,其“再工业化”进程及其可能诱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展,值得世界各国密切关注。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