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第一站直抵中国经济中心上海,欲在上海打开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以中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没有比在上海能够得到更好体现了。”访华第二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7日在沪会见上海市市长杨雄时强调,“以中科技与制造合作可形成完美组合。与中国的合作不同于其他,因为这能产生十倍以上的效果,而不仅仅是一两倍。”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塔尼亚胡此次来华,特别希望与中国在经济领域达成实质性的战略合作。”
构建创新与制造业桥梁
据以色列驻华使馆消息,周一当天,内塔尼亚胡从以色列飞抵上海后直接从机场前往上海漕河泾高科技工业园参观。下午会见了数十位以色列在沪企业代表,以了解增加双边贸易渠道。
“上海这座城市代表着中国和全世界的未来。我相信,以色列也能成为这一未来的一部分,”周一晚在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的招待会上,内塔尼亚胡说,“如果我们在以色列的创新能力和中国的制造能力之间创造一种合作关系,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最佳组合。上海正是这一组合的不二选择,因为我们之间保持着贸易平衡,而且上海也是进入中国的大门。”
参加招待会的以色列律师事务所西博雷特(Shibolet&Co.)中国区合伙人奥米瑞·哈弗纳(OmriHephner)告诉本报记者,6日晚招待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内塔尼亚胡务实地推动中以经济合作,努力在以中政府间创造并提供良好的合作机制与保障,帮助以色列中小型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减少中国中小型企业到以色列投资的困难与障碍。
在昨日会见上海市市长杨雄时,内塔尼亚胡对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以及“十二五”规划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示,作为全球创新科技的重要策源地,以色列的科技成果不能留在以色列,而应走出“实验室”,在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中加以运用,进而提升以色列的创新水平。
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的科技加上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入能力,可以形成完美的组合。
发掘中以经济合作潜力
内塔尼亚胡的中国之行不仅是顺应以色列企业在华发展需求,更是在欧美经济不振的形势下,为以色列在世界范围内拓展空间。
以色列国内市场狭小,主要通过扩大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由于以色列与周边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处于敌对状态,贸易受阻。以色列一直集中力量打开远方市场。其中,以色列26%的出口物资运往欧盟,38%运往美国,18%运往亚洲。
以色列出口与国际合作协会报告显示,2012年,由于对美药品出口下降,以色列对美出口额比2011年下降6%;受欧债危机和欧元贬值影响,对欧盟出口额下降7%,而对亚洲出口增长5%。
临行前在接受以色列媒体采访时,内塔尼亚胡表示,增加以色列对中国的出口是其此次访华的重要议题之一。
殷罡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是崛起中的大国,同时拥有巨大的市场,以色列非常看重与中国的合作。
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以色列》显示,近年来,中以经济互补性强、发展快,贸易额逐年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双边贸易额为97.8亿美元,同比增长27.9%。其中,中方出口67.4亿美元,进口30.4亿美元。中国是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以色列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鞋类、陶瓷制品等。中国从以色列进口商品除钾肥外,均为高科技产品,有医疗仪器、机电产品、电讯产品等。
以色列对华投资发展较快,截至2010年底,以色列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309个,实际投资2.5亿美元。然而,受以色列市场狭小、消费水平高、生产成本昂贵以及地区安全局势等因素影响,2007年前,中国企业在以投资合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11年末,中国对以色列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399万美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