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长期致力于探索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趋势,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家电产业健康发展之路径。
精彩观点
“从数据(4月份PMI环比回落0.3,大大低于市场预期)上看,反映出制造业旺季不旺的特点。但是,制造业不应单纯地追求PMI指数提升,而应追求其质量的提升。”
“二季度两个数据(PMI和PPI)都会有一点点提升,但是幅度都不会太大。我们不能单纯讲快速,而是要有一个良性的、有提升空间、并非快速发展的状态,我们的经济情况要讲求健康。”
“通胀压力反弹的可能性很小,我们国家的消费都是很谨慎的。”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但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升级会得到提升。”
商报记者 曾楠 实习生 黄玉熹
本月,4月份的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出炉50.6%,比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这表明,目前经济正在温和复苏。
但是,从一季度制造业PMI环比表现来看,略好于历史均值,这给了投资者经济复苏强化的一些预期。相较于此,4月份购进价格指数降低,也反映了企业预期向负面的变化。再加上一季度GDP增速7.7%略低于预期,各种数据释放出何种信息?中国经济处于什么状态?二季度能否顺利回升?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刃波在接受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二季度PMI和PPI都有望小幅回升。不过,他强调,中国经济不应单纯追求复苏,而应注重运营质量的提升。
现状
PMI回落
经济复苏力度还不强
记者: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长显著低于预期,同比增长为7.7%。再加上之前公布的PMI指标,4月份PMI为50.6%,环比回落0.3,大大低于市场预期。您认为上述数据反映出什么样的特征?
陆刃波:从数据上看,反映出制造业旺季不旺的特点,这说明目前经济复苏力度还不强。
但是,现在实际上不是单纯的追求PMI指数的提升,而是追求质量的提升。同样的,制造业不是单纯地追求复苏,而是追求其质量。新一届政府遵循的也是这一思路,不能单纯地追求数据,而是追求整个经济运营质量的提升。
记者:分行业的数据显示,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1平4降:除原材料库存指数与上月持平外,生产、新订单、从业人员和供应商配送时间均较3月出现下滑。而原材料类即便持平,也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准,您认为行业结构性分化原因是什么?
陆刃波:这个数据已经很清楚了,高耗能原材料行业,如钢材、水泥、铜等行业,短时期看来是需求不足,供需关系存在矛盾。出口食品等基本生活消费,还是保持着正常运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高污染的、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对能源消耗大的行业,越来越谨慎,这个变化是正常的。
趋势
需求不旺
整体经济将缓慢回升
记者:据您推断,二季度的PMI(采购经理指数)走势如何?PPI(生产者物价指数)预期呢?
陆刃波:按统计的数据来看,二季度应该会回升,但回升的幅度不会太大。
实际上每年一季度都是这样一个状况,4月份数据环比下降的年份只有2011年,上月的PMI数据的回落,也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从经济波动周期来看,第二季度应该处于需求投资旺盛、主动补库存和供销两旺的阶段,现在生产还不错,但需求不旺。所以我认为两个数据都会有一点点提升,但是幅度都不会太大。整体经济的运营状况,正处于良性发展。
还是像我强调的那样,我们不能单纯讲快速,而是要有一个良性的、有提升空间、并非快速发展的状态,我们的经济情况要讲求健康。
记者:购进价格指数的回升,是否需要警惕通胀反弹?
陆刃波:有这方面的因素。今年以来,购进价格指数回升势头明显。从刚才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当前购进价格指数上升主要集中在同石油相关的领域,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这些行业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到60%以上,反映出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有。
但我们也要看到,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态势是不一样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增长速度高的地方回落,那是很正常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通胀反弹的可能性很小,我们国家的消费都是很谨慎的,3月回升4个百分点,这个是短期的,而这个月的数据回落了0.3个百分点,都是短期现象,整个经济的趋势是缓慢回升的。
措施
政府引导
政策应向中小企业倾斜
记者:在这一背景下,您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处于经济底部?这一时间周期有多长?
陆刃波:我不这么认为。我们保持了GDP7%~8%的增速,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增速。新一届政府已经开始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了,回落是很正常的。
我判断这一时间周期还会保持一段时间,一两年左右。2013年中国经济继续面临结构性与周期性下滑。从经济运行周期因素来看,此轮房地产“去泡沫”和制造业“去产能”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复苏轨道。
记者:您认为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缩短经济底部的时间周期?能不能具体谈谈如何做?
陆刃波:政府还是要多引导。一方面,原来的政策是一味地向国企、资源型企业倾斜,现在应该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第二点就是,外贸产业也要加大投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第三产业,制造业这一块还是要给予更多的扶持。
影响
产业升级
部分企业将退出市场
记者:面对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如何应对?
陆刃波:企业应该抓住出口这一块,首先要加大出口的比重,其次注重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解读新的经济数据,判断未来的市场需求。同时,政府在经营环节、资本环境上,都要向中小企业倾斜。
记者:这一过程是会促进就业还是加大就业压力呢?
陆刃波:关于就业,我们要看到一个数据:我国的失业率一直是不高的,都属于一个正常的运行范围。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但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升级会得到提升。在现实环境中,这些对就业肯定会产生压力,如果我们来解决就业压力,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过,就现在的数据看来,整个就业压力还是正常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