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与大型塔机发展新态势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05-20 12:58   来源:和讯网

架桥修路,是积德行善之举。 架大桥,修好路,更是功德无量的事。 架世界上最大的桥,最好的桥,最多的桥,架桥人不仅需要有博大的胸怀,还必须有卓越的技艺,非凡的“神器”。

架桥修路,是积德行善之举。

架大桥,修好路,更是功德无量的事。

架世界上最大的桥,最好的桥,最多的桥,架桥人不仅需要有博大的胸怀,还必须有卓越的技艺,非凡的“神器”。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就是有博大的胸怀,卓越的技艺,非凡的“神器”的架桥团队。

1953年成立的中铁大桥局,从成功架设我国第一座(武汉)长江大桥起,60年来以其博大的胸怀,四海为家,东建西筑,南架北设,从北国边陲的黑瞎子岛,到海南的文昌清澜港,从东海之滨的杭州湾,到雪域高原的青藏天路,祖国的大江大河几乎都有大桥局架设的桥梁。

他们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人民的通行创造了极大便利;他们的成果、他们的技艺让祖国骄傲,让世界赞叹;他们的“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样值得钦佩的还有为大桥局提供“神器”的中联重科(000157,股吧)的塔机人,他们研制的D5200塔机让架桥的速度更快、工程的造价更低,也让架桥人更自信。

中联重科塔机人的前辈参与了我国最早的塔机研制工作,是我国塔机事业的奠基人。中联重科塔机人继承并发扬了前辈们的荣耀,以博大的胸怀,卓越的技艺,为中国的架桥人、修路人、引水人、建房人制造了一件件非凡的“神器”,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世界纪录,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做出了贡献。

大桥局是我国架桥人的代表,中联重科是我国工程机械人的缩影。

我们赞美架桥人,歌颂工程机械人!

祝愿架桥人与工程机械人紧密携手,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的家园、为建造更多更好的人间彩虹做出新的贡献!

Building bridges and roads is 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

Building large bridges and long roads is even some kindness that knows no bounds.

Established in 1953,since the first bridge over Yangtze River (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 erected by China Zhongtie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the Group have covered almost all major rivers across China over 60 years. Their achievements and techniques deserve our motherland's pride and the world's admiration; their entrepreneurship of "Surmount Deep Chasm Surpass Ourselves" is even spiritual wealth.

Likewise,what is worth admiration is the tower crane team of Zoomlion who provide "magical equipment" to China Zhongtie. D5200 tower crane that they developed enables bridge building to go with a quicker rate,a lower cost and more confidence in bridge erection teams. Involved in the earliest tower crane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 work of our nation,predecessors of Zoomlion's tower crane team were the founder of our nation's tower crane undertaking. They have made one after another "magic equipment" for bridge erectors,road constructors,water diversion engineers,and housing builders,setting up a great deal of world records.

We compliment people who erect bridges,and also sing the praises of those who make construction machines!

Wish bridge erection teams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eams could hold hands together,work hard together,and make some fresh contribution to build a beautiful home and creating better and more rainbows for human being.

国际塔式起重机发展新态势

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ower Cranes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建筑起重机械分会 喻乐康/YU Lekang 王如意/WANG Ruyi

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在民用建筑、桥梁、石油化工、电站、航天、港口等工程施工中,到处可见塔机的身影。随着施工工艺的革新,塔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国际塔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1 国际塔机市场现状

国际塔机行业在进入21世纪后迎来了快速规模化发展时期,历来占据传统优势和大部分市场的欧美塔机企业经历了整合兼并,市场基本稳定;同时,以中联重科、永茂、川建等为首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与欧美塔机品牌展开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

(1)行业概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房地产市场急剧降温,欧美塔机市场需求受到沉重打击。美国和中东房地产市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塔机需求迅速滑落,并波及欧洲和亚洲地区,直到2010年欧美塔机市场才恢复至2006年水平,年度销售总额不足100亿元(人民币,下同)。

2010年欧债危机以来,欧美基建市场发展及信心再受影响。欧洲地区除北欧和俄罗斯市场,其它地区发展几近停滞或萎缩,而美国房地产市场及制造业同期则呈现温和复苏的态势,使得总体上欧美塔机行业需求仅维持总量微幅增长。而2007年以来中国基建工程发展如火如荼,塔机行业受其带动,以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引领金砖国家及其它新兴市场与地区的发展,但2011中期开始,整体行业开始降温,大部分企业逐渐转入净利下滑甚至亏损的境地。

在塔机行业长久以来的传统优势区域——欧美市场,以德国Liebherr和法国Potain 发展最为突出,成为行业领导者。2001年Manitowoc收购法国Potain,经营业绩稳步提升,五年增长近两倍;Liebherr在欧洲地区布局密集网点,技术和制造领先行业,稳扎稳打,牢牢占据欧洲市场主导权并向外大举扩张;Terex收购德国Peiner和意大利Comedil两家塔机公司进入塔机市场;马来西亚Muhibbah收购丹麦Kroll和澳大利亚Favco,并整合上市;Wolffkran股权变更,总部改至瑞士,业务渠道也迎来快速扩张。而在中国市场,近年来,以中联重科为首的专业塔机制造商迅速崛起,目前中联重科已成为世界最大规模塔机企业,同时永茂、川建、广西建工等企业也快速发展,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2)市场需求。

2011年以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势头减缓,众多工程机械企业举步维艰。及至2012年,世界塔机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其中2012年中国塔机行业市场容量约为200〜230亿元,国外约120〜150亿元。

国外市场分布基本依赖于各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及发展情况。其中,泛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区(东亚、东南亚及大洋洲)近几年在东盟基建市场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塔机需求最为火热,目前约占海外市场份额35%;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房地产复苏,墨西哥也快速发展,北美整体占有总量也较多,占海外总需求约30%;欧洲发展减缓,依然占据约27%;南美约占6%,中东约占1.2%,非洲约占0.8%。

由于塔机与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密切关联,未来几年,国际塔机市场将继续向新兴市场重心发展,主要是中国、泛太、中南美以及欧美等地区。几年来,塔机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一批较有竞争力的起重行业龙头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如Liebherr、Manitowoc、Zoomlion、Terex,未来将领导世界塔机向深度整合,带动产业兼并与技术提升。世界城市化发展依然是今后较长时间内的主题,在中国、东南亚、北非、中东、南美和传统的欧美,新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纷纷涌现,这将为未来世界塔机行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就需求结构而言,最近几十年,锤头式塔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市场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占据市场份额约60%以上。

但近年来,新兴亚洲市场的高层建筑工程、新制定的领空权制度及跨占邻居领地产生的纠纷等因素,推动了动臂塔机的发展。今天的城市建筑工地以及工业场所,很多施工条件特殊,空间场地狭小,都要求使用动臂塔机,并尽量减小尾部回转半径。由于越来越高的工况要求,紧凑化设计成为当今动臂塔机设计非常明显的趋势。目前动臂塔机约占市场份额20%。

此外,新兴机型平头塔机正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平头塔机具有安装拆卸简便、抗干扰性好等诸多优点,将逐步替代部分传统机型,目前市场份额已上升到约20%。

2 国际塔机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塔机技术的发展,塔机型号规格不断完善,性能、质量不断提高,塔机除满足其安全、可靠、高效的基本性能外,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和绿色。下面着重介绍最新的几点技术发展趋势。

(1)设计方法精确化。

计算机技术的深化发展,改变了塔机的设计理念。有限元技术、疲劳分析、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广泛应用,使塔机的设计计算、受力分析更精确,塔机零部件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一些实力强大塔机制造商,都有自己超强的设计能力,他们利用优势,开发塔机参数化设计专用软件,使塔机设计进一步的向最优化方向推进,有效地提高塔机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效果,同时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竞争能力。

(2)零部件模块化。

模块化的设计可能增加少量的制造成本,但其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也相应地降低了用户的购置成本。如A机型和B机型有许多的结构件(如标准节和起重臂节、平衡臂节)是通用的,那么用户就可以少购买通用的结构件,交错使用这些可能闲置的通用件,从而减少购置成本。因此,模块化设计是塔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上许多的塔机制造商如Liebherr、Potain、Terex、Wolffkran等都是模块化设计的典范。

(3)控制智能化。

随着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可靠、低能耗、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的各种液压、机电及电气元件在塔机上得到普遍应用,使传动和控制系统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在控制手段上,无级调速、安全监控系统、远程维护系统、故障自动诊断系统等广泛应用,实现了塔机操作过程的自动控制、自动显示与记录、远距离遥控等,保证了塔机的安全使用和实时监控,减少了控制的故障点,提高了塔机的可靠性,大幅提升了塔机行业的管理水平。

(4)制造绿色化。

国外塔机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零部件的通用性、模块化,因此零部件集约化程度高,适合批量化生产。批量化零部件从原材料前处理、下料、焊接、机加、装配、到涂装都采用生产流水线,这样既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零部件通用性、产品质量和美观,又便于管理、减少污染、节约成本。Liebherr、 Zoomlion、 Potain等公司都有成熟的生产流水线。如,Zoomlion现已拥有了标准节生产线、涂装流水线,其他流水线在陆续建设中。

(5)在产品开发中落实实验验证。

实验是新产品验证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主要的检验手段。

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主要是由零部件决定的,是零部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综合体现。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自然就高。因此,大型塔机制造厂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自己的实验场,如Potain的结构和机构实验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基本建成,共占地17万m2,拥有各种实验台架百余种,产品需经过真实而严酷的工况验证合格才能出厂。Zoomlion目前正在建设自己的塔机专用实验基地。

3 国际五家主要厂商

目前世界塔机主要生产国为德国、法国、中国、意大利等,世界顶级公司有10 多家,主要集中在欧洲、中国。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主要有Liebherr、Potain、Zoomlion、Wolffkran、Terex等品牌。

。。。。。。

中国塔式起重机发展的些许思考

A Few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wer Cranes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建筑起重机械分会 喻乐康/YU Lekang 曾旋ZENG Xuan

中国塔机始于20世纪50年代。综观60年发展史,中国塔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比较完整的型谱,塔机行业也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工程机械行业之一。如今中国已经能生产100千牛米到52000千牛米的塔机,不但满足国内工程建设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小批量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大国。

1 现状

通过60多年的努力,中国塔机行业在产业规模、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1)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各种形式的塔机产品型谱日益完善,塔机产销量持续攀高,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第一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第一大使用大国。

2007年我国共销售塔机31020台,比2006年增长了59.72%,国内塔机保有量突破10万台。此后中国塔机市场进入了一轮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2年国内塔机保有量已超过30万台,年均增长率超过25%。

(2)行业集中程度稳步提升。

目前国内获得塔机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共400多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江浙、东北、川渝等地区,其中仅山东塔机制造厂家就超过150家。过去由于整个行业技术及品牌建设发展滞后,塔机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地位远逊于挖掘机、混凝土机械等行业。近几年在几家龙头企业带动下,塔机行业快速发展,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行业前十家市场份额已由2008年的38%提升到2012年的66%。

目前位于中国塔机第一阵营的制造商有中联重科、永茂、川建等,这些企业引领着中国塔机业的发展潮流,也是塔机出口的主要厂家。同时大汉作为山东系的后起之秀,徐工作为塔机行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势头也比较迅猛。2012年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大幅下滑的大环境下,塔机行业下滑21%,但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未来几年塔机行业将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3)大型塔机取得较大突破。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电厂、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造船、核电站等各项重点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起重力矩2500kNm以上的大型、超大型塔机应用越来越广泛,每年大型、超大型塔机需求量预计超过1000台。过去国内超大型塔机市场主要由Favco、Potain等国外品牌占据。如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引进了两台最大起重力矩为36000kNm的Potain塔机MD3600,龙滩水电站采用Potain的MD2200,三峡水利(600116,股吧) 枢纽施工中采用Potain的MD1800;台北101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中心、广州西塔、北京国贸中心三期等超高层建筑都是采用 Favco的超大型动臂式塔机。近几年国内的中联重科、永茂、中建机、川建等都加大在超大型塔机领域的研发,陆续推出了一批标志性产品,逐步完成了超大型塔机进口品牌替代。以中联重科为例,自2008年推出D1100超大型塔机以来,陆续开发多款超大型塔机,使国产超大型塔机的研制呈系列化,打破了超大型塔机领域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尤其全球最大上回转塔机D5200的开发及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长臂塔机D1250的开发,彻底打破了我国工程用超大吨位塔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4)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市场急速下滑;而得益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塔机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阶段。目前,中国拥有400余家塔机生产商,可生产超过100种型号的塔机,每年实现销售100000台。

国内塔机在产品结构分析上逐步应用精确计算法,通过计算机对塔机构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总体稳定性的计算,提升了精确设计能力。控制系统方面,PLC系统、变压及变频无极调速、故障自诊监控、现场总线、遥控等技术已在塔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塔机的性能和安全性。基础研究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了完备的实验室,通过对新技术、新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和考核,提高了塔机的可靠性。

中国塔机制造产业链已经形成并日趋成熟,品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外资塔机企业产品也基本实现本地化。与此同时,中国塔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突飞猛进。中国塔机出口地区超过144个国家和地区,仅2012年出口额就超过3亿美元。中国塔机已经成为世界塔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对国际尤其是欧盟塔机行业标准的深入研究,提升了行业对塔机的深入认识,从而提高了塔机的整体设计水平,使中国塔机产品性能和安全达到欧美市场的准入门槛。以永茂为例,永茂是第一个以整机产品打入欧盟和美国市场的中国塔机企业,产品已获欧盟CE、新加坡MOM、美国ANSI第三方认证、澳洲认证等多项认证,整机产品销售网络覆盖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中东等全球近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历年居于行业前列。

2 主要问题

中国塔机行业经过高速发展,无论企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进步,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快速的市场变化和激烈的竞争挑战,近几年,各厂家加大了研发和制造的投入,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差距大为缩小,但在总体的结构、性能、质量,尤其在制造质量及可靠性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1)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塔机产量很大,各方面都在向良性发展,有了品牌意识和销售网络,塔机标准也在向国际标准靠拢,并逐步完善。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差很大。有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较好,有的产品则存在较多的设计、制造等质量问题,这是因为生产企业设计和生产水平相差悬殊。有一部分是技术实力雄厚、产品质量有保证的知名企业;有些是工艺装备、技术力量较差,以低廉的价格和非正规手段切入市场,以非正规的手段取得制造许可证和监检证,对正规生产厂家造成巨大的冲击。

伴随着建筑市场的繁荣,大量中小建筑企业应运而生,由于资金不雄厚,缺乏长远规划,冒险购入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的的便宜塔机,加之使用管理不完善,给安全施工生产留下巨大隐患。

(2)基础零部件、基础研究发展滞后。

通过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引进消化,中国塔机企业的设计手段和配套件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高级设计、微电子技术、远程监控等技术都在塔机上得到了应用。但是中国塔机产品的技术性能、制作质量、品种型号和可靠性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国产零部件的可靠性,如电气元件、液压元件、传动元件;工艺装备、实验设备和检测手段不够完备;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如局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可靠性研究。这就影响了我们整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加了事故隐患。

另外,传动机构配置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塔机技术性能提高的瓶颈,主机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传动机构多采用较落后的调速控制方式,冲击大、调速范围窄。起升机构仍然多采用传动效率低的软齿面圆柱齿轮减速机,采用鼠笼电机变极调速、双速绕线电机加涡流制动调速、RCS双电机调速;回转机构多采用绕线电机加液耦调速;变幅机构多采用多速电机调速。

。。。。。。

中国塔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endency of China's Tower Crane Manufacture Industry

中建三局设备公司 张建中/ZHANG Jianzhong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塔机制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06年,中国更是成为全球塔机制造大国。近5年是中国塔机制造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 2010年到2011年两年,塔机的产能几乎达到100%的增长,全行业都显得很亢奋。然而到2012年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整个塔机制造业的产量出现很大滑坡,全行业对今后的发展又感到有些迷茫。那么,中国塔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是怎样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在此,笔者想与塔机制造业的同仁作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1 中国塔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塔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的时间周期有多长;二是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1.1 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与塔机制造业发展

一个国家要成为工业化、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实现一定的城市化水平,而城市化进程是产业、人口、市场的集聚过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在集聚产业过程中,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载体,提供了改善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空间。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特征。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大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中国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就必走城市化、工业化并进发展的道路。因此,城市化进程是未来国家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

从对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分析,其城市化率一般都在75%~95%之间。这是由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工业化水平等的差异所决定。中国对城市化率做过两次统计,2008年为47%,2012年为51.27%,即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增长约为1.2个百分点。有关机构结合中国的国情预测,中国最终的城市化率应不低于85%。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至少还有25年以上的发展时间,而城市化进程会伴随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会持续地刺激塔机等相关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近些年来国内工程装备制造业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中国建筑(601668,股吧)行业未来面临的三大变化与塔机制造业发展

未来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三大变化:一是单个工程项目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二是劳动力短缺越来越严重,劳动力成本会越来越高;三是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施工方式会不断改变。

(1)今后工程项目的体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原因为:一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财富有较大积累,无论是国家和民间,在基本建筑方面都可作较大投入;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注重大城市发展,大城市发展必然带来大项目建设。而今后工程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其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速度效益型”,投资者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效益最大化。因此,今后工程施工对塔机数量要求会越来越多。

(2)劳动力短缺越来越严重,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建筑施工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加速了人口红利的消耗及“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刘易斯拐点是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按有关专家的分析预测,中国的人口红利窗口将会在2015年关闭。因此,今后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成本会不断推高。因此,今后工程施工对塔机等技术装备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

(3)建筑施工技术、工艺和施工方式会不断改变。今后工程项目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将促进施工技术及施工方式的改变,工程施工会向“集约化”、“生态化”、“模块化”转变。集约化主要有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整体脚手架使用等。生态化主要是砼模板要转向钢模和大型模板,一是减少对木材的消耗、保护生态,二是提高施工效率。模块化即建筑工程的模块化设计和施工,以减少现场作业工人,提高施工效率,如远大集团和万科集团的模块化建筑会逐步推广。施工技术、工艺及施工方式的改变,对塔机等施工装备的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塔机需求量会是显著增大。

1.3 未来中国城镇住房高层化趋势与塔机制造业发展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其新书《灵魂的台阶》中说:“中国人没资格住大房子”,并说未来中国城市住房趋势是“香港化”、“东京化”,即城市住宅向高层或超高层方向发展。此言一出,引发网络热议。中国是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保留一定量的耕地,即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如果中国最终的城市化率超过80%,未来将会有超过11亿人成为城镇人口,因此王石先生所说的未来中国城市住宅高层化趋势是必然的。同时,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将成为发展重点,而保障基本是高层住宅。这些高层住宅建设对塔机的需求是直接的。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中国城市化进程至少还有25年以上的发展,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规模基本建设,会持续地刺激塔机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可视为是塔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周期,而未来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三大变化,以及未来中国城市住宅高层化发展趋势,对塔机的需求是直接的和不断增加的,这可视为是塔机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以上三个方面因素,构成了塔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塔机制造业的发展还有25年以上的发展时间,并且此期间,发展是呈增长态势。但是,在国家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时,塔机等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增长态势将会停滞、萎缩。

2 塔机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9~2011年是中国塔机制造业增长最快的三年,三年中塔机制造企业从200多家猛增到近500家。这主要得益于4万亿投资效应。而到 2012年随着4万亿投资效应的消退,塔机制造业全行业的增长严重下滑。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对国家来说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难得的好时机。同样塔机制造业也面临调整。塔机制造业的调整将呈现三种态势:一是行业会加速洗牌,汰劣存优;二是行业的生产制造现代化水平会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三是行业的集中度会不断提高,即涌现出一些规模化生产制造企业。

2.1 行业会加速洗牌,汰劣存优

2009年〜2011年,塔机制造企业从200多家猛增到近500家,这一方面是经济刺激的效应,另一方面是塔机制造门槛较低。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较2010〜2011年会大幅萎缩。同时用户对塔机产品质量的认知不断提高,一些规模小、产品质量和性能差的企业,会不断被淘汰。另一方面,徐工集团、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中建建机等大型企业也相继进入塔机制造行业,这也是塔机制造行业加速洗牌的重要因素。

2.2 行业的生产制造现代化水平会不断提高

塔机是一种非紧凑型设备,结构件在产品中占的比例较大,但这些结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和机加件的精度要求相当。因此,生产制造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以及生产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有很大关系。生产制造工艺流程的合理性,是指从原材料处理,焊接,机加工到涂装全过程的合理性,这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是直接的。二是工艺装备的现代化,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同时,工艺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但是,塔机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工艺现代化,不是仅增加几个焊接机械手,而是要在整个工艺流程上,系统性地实现现代化。这首先需要在观念上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目前国内仅有个别施工升降机制造企业,基本实现了工艺流程及工艺装备的现代化生产制造。这也是塔机制造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行业的集中度会不断提高

2008年,相关机构对塔机制造行业的集中度做过一次统计,其行业的集中度为28%,远低于汽车吊99.5%,履带吊99%,装载机99%,以及混凝土输送泵等其他工程机械的行业集中度水平。行业的集中度水平体现出一个行业的规范化程度,以及产品的“性价比透明度”。近几年塔机制造行业的集中度虽有所提高,如中联重科的产值高达80多亿元,独占行业3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特别是行业集中度和产品性价比透明度水平还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配置、性能、质量等的差距很大,但价格差距并不大。

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行业加速洗牌,汰劣存优,以及生产制造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会不断提高。

。。。。。。

7年增长40倍,中联塔机凭什么?

What Makes Zoomlion Tower Crane Grow 40 Folds In 7 Yrs?

本刊记者 苏宇/SU Yu 闻钟/WEN Zhong

2012年1月11日,中联制造的世界最大的水平臂塔机D5200-240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中塔主体最后一个230 吨重的节段提升到205m高度并成功安装,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

2013年2月22日,记者再次见到了D5200,这次是在中铁大桥局的家门口——武汉鹦鹉洲大桥的施工现场。不过此次见到的D5200,已经完成了对大桥主塔的吊装施工,开始拆卸转移了。据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部部长周治民介绍:“D5200投入使用,仅从马鞍山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的施工中,就收回了成本。D5200没有耽误过一天工期,其稳定的性能是提高大桥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保障。”无论从使用成本还是可靠性来看,都有着堪称完美的表现。

7年业绩增长近40倍

销售规模全球第一

除了D5200,以生产塔机为主的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建起”)生产的中联重科品牌系列塔机,早已是诸多国内外用户的首选品牌,在秦山核电站、广西防城港、北京首都机场、非洲君士坦丁高速公路、澳洲布里斯班酒店等国内外的重点工程或标志性建筑都曾留下过中联塔机施工的身影。不仅如此,塔机作为中联建起的主营业务,在国内塔机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稳居第一,生产从63tm到5200tm的锤头式、动臂式、平臂式三大系列九十余个型号塔机产品,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即时提供各种产品设计及解决方案的塔机公司。从销售规模上来讲,中联建起已是全球塔机行业的老大。

2006年,中联重科围绕董事会确定的“变革创新、流程顺畅、单元突破、整体提升”的经营工作思路,全面推行“事业部制”运作模式。作为下属分公司,建筑起重机械分公司于同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

“我们在2006年成立事业部之初,仅有十余人的销售队伍,2005年的销售额不过2.2亿元。现在,我们的销售服务团队达上千人,整个事业部超过5000人,2012年的销售额已达85亿元,业绩增长了近40倍,销售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回顾7年来的发展历程,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陈家清感慨到。2012年,在塔机行业销售整体下滑30%~40%的情况下,中联建起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如图1),领跑整个塔机行业。 “2013年,我们一定会突破百亿目标。”陈家清十分自信地说到。

那么,中联塔机凭什么持续增长?中联建起又凭什么一定能实现百亿目标呢?

记者向中联建起总经理黄群问到这个问题时,她说到:“宏观来看,我们在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得益于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主要归结为三点:第一,有一群热爱塔机事业的精英团队;第二,有长沙建机院近半个世纪的技术沉淀;第三,有中联重科的品牌、文化、实力的支持。”

原因一:热爱塔机事业的团队

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中联建起持续发展的原因,首先在于人才团队。

中联建起的管理团队,是2007年~2011年的“中联重科优秀管理团队”,在中联重科公司内夺取了“五连冠”。中联建起负责管理江阴、沈阳、印度工厂的副总经理刘帝芳告诉记者:“我们都没有礼拜天的概念。核心管理层的7个人在黄总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各司其责又互为补充。我们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那种感觉不像是同事而是家人。”

中联塔机能取得如此好的业绩,拥有国内领先的产品是基础,而这些产品源自于中联建起优秀敬业的研发团队。400人的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 1/3以上,高级技术专家达137人,其中不乏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良好的学术氛围与研究环境,卓有成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杰出专业人才,在这里诞生了多位中国建设机械行业的学科带头人。

简单的数字也许无法解释本标题中的“热爱”和“团队”两词的含义,而下面这个例子可能更具说服力:

阳云华,中联重科一名普通的塔机研发工程师。在从事中联TC7052塔机开发时,阳云华首次在超大型塔机上提出采用外置爬升系统,克服了以往内置爬升系统不安全、效率低的缺陷;在参与D1100塔机的研发过程中,创造了国内外同级别塔机中安装高度最低等6项第一,因此阳云华两度荣获湖南省技术创新先进个人。2009年,中联建起鱼尾板塔机TC7525-16D正在研发,在阳云华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时,不幸被查出患了甲状腺癌,但阳云华仍坚持奋战在工作一线,成功主持开发出TC7525-16D。不仅如此,那时也正是D5200-240项目研发的关键时刻,作为技术骨干的他仍承担起世界最大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D5200-240项目整体技术研发。为了顺利完成D5200-240项目,作为项目总体负责人,他与研发团队一道,一次又一次通宵加班加点,同时一次又一次将住院化疗时间往后推延。当D5200成功下线时,阳云华感叹自己亏欠妻子和女儿太多,但在记者问到他是否怕被病魔带走的时候,他却说:“赶超全球同行一直是我的梦想,如果真在研发全球最大上回转水平臂塔机过程中倒下,我这辈子也就没有遗憾了”。

正是一个以阳云华为代表的热爱塔机事业的团队,为中联塔机业绩的持续增长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原因二: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

熟悉塔机行业的人都知道,中联建起的前身——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机院”)是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QTZ160塔机产生的地方。从1956年起,建机院就开始研制塔机。作为国家塔机行业的统型设计归口单位,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塔机设计图纸都源自长沙建机院。所以,当中联重科自己制造塔机后,建机院多年的技术沉淀得以释放,让中联塔机迅速被市场接受。在中联重科事业部改革前,中联建起已做到上亿规模,已有不错的业绩,这也是中联建起成为独立事业部的原因之一。

中联建起成立后,继承了建机院塔机研究设计的优秀基因,聚集了优秀的塔机专家,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塔机专家就有5人,并多次组织承担国家攻关课题,主持编写行业标准。在核心骨干力量的带领下,在一群热爱塔机事业的研发人才共同努力下,中联建起在产品研发上不断地推陈出新:2008年成功开发出当时国内最大吨位动臂塔机TCR6055,并推出D1100超大型塔式起重机。2010年,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出全球最大吨位的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 D5200-240,形成了从800吨米到5200吨米的超大型塔机系列,彻底改写了我国工程用超大吨位塔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年,将产品链延伸至施工升降机领域,推出4款自主创新机型,为打造成套的设备供应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2011年,中联重科买断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JOST全套平头塔机技术,获得了进入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的准入证。2012年,中联重科成功研发出全球最长臂架塔机,中联重科的塔机技术实现了从中国领先向国际领先的跨越。至 2012年底,中联塔机产品共获授专利225项,并继续以每年20多项专利申报的速度在增长。此外,中联建起已拥有国内最权威的塔机技术中心、国内最大的塔机机构实验室、电气实验室和先进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台。

“我们不仅在国内争地位,更要在国际上为中国塔机争地位。我们将积极寻求与国际高端技术合作,进一步掌握国际标准的话语权。”中联建起总经理黄群2011年6月在买断JOST平头塔机技术时对记者说道。时隔1年,2012年7月1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0)秘书处成立大会”,中联重科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独立承担单位。不知黄群当时说那句“进一步掌握国际标准话语权”时,有没有预料到ISO/TC90秘书处将落户中联重科,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中联建起的努力和表现不无关系。

卓越的产品须经严苛的生产制造工艺打造,为保障不断推陈出新的研发成果落地,中联建起各生产基地大量采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生产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投入了预处理线、后处理线、数控水下等离子下料机、松下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精密镗床等大批高精尖设备,工装保障率位居行业前列。例如在塔机标准节主弦杆机器人流水线,主弦杆从下料、加工、焊接及物料转运的整个过程,都由机器手完成,完全实现无人化作业,该流水线是中联重科主导研发成功的全球首条标准节主弦杆流水线。它的研制,经过15项技术攻关,取得6项专利成果,让关键焊缝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100%,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了质量标准的贯彻。还有全国工程机械类最长的重载输送系统——长达5000米的塔机涂装线积放链输送系统……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工程师喻乐康表示:“无论客户有什么需求,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能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整套解决方案,而这套方案必定是中国乃至世界塔机领域的最佳选择。”

原因三:没有中联重科 就没有中联建起

在私下与黄群交流时,这位工程机械行业的巾帼英雄坦言道:“其实,刚开始我也没有大的信心把中联塔机做这么好,不过在中联重科董事会确定的‘变革创新、流程顺畅、单元突破、整体提升’的经营工作思路要求下,独立运营的中联建起事业部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不过事实证明董事会的决策是高瞻远瞩的,在总部的大力支持下,中联建起不断取得突破,每年都完成了总部制定的业绩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起人也是越来越有信心了……”她还表示:如果不是在中联重科各部门、各事业部的全力支持下,D5200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制造出来。

在事业部改制后的7年间,中联重科的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30亿增长到2012的近千亿规模。2012年,在全球领先的商业杂志《福布斯》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2000强企业榜单中,中联重科成功跻身全球企业800强之列,居第776位。在此次上榜的工程机械企业中,中联重科位列第6位,并排名国内工程机械第一。

在中联重科整体的品牌、文化、资金的支持下,中联建起得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布局、服务体系,实现“世界级”的目标。

规模全球第一的制造基地布局

由于塔机的标准节占用的空间大,标准节又较多,所以运输成本高,当地产品在物流成本上会有优势;另外,塔机属于特种设备,售后服务、维修需要的专业指导多,客户就近购买设备会更放心。所以,塔机用户选择产品比较偏向就近选择,这就导致各地都有地方性塔机品牌,整个中国能统计到的塔机工厂就超过 400家。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在中联重科总部的支持下,中联建起投入重金,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八大产业基地,并在印度投资建造了制造基地。

目前,中联建起在国内的常德、长沙、广州、西安、沈阳、成都、江阴、上海八个城市建立起能覆盖至全国各区域的基地和260多个销售网点。其中,常德灌溪工业园投资5亿元、占地30万余平方米,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塔机制造生产基地。江阴塔机基地投资6亿元,完全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塔机制造和研发基地,年生产规模达20,000台,西安基地建成后年产能超过3,000台。随着中联塔机制造基地的全面落成和达产,将形成以常德灌溪工业园为中心、年产能超过30,000台的全球最大塔机制造航母舰队。

“中联建起能在全球布局8大基地,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得益于中联重科整体实力的支撑。”曾在某国际知名塔机企业工作多年的中联建起副总经理刘帝芳这样认为。他还向记者透露:巴西基地和新疆基地也正在酝酿中。

“世界级”的国际化战略

“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级’的塔机制造企业”,黄群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说到。“世界级”——这是不少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喊出的目标。而要真正实现“世界级”,并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

要想成为“世界级”,得先找到与“世界级”的差距在哪里。

“与世界塔机行业顶尖企业相比,我们在技术尤其是高端核心技术上确实还存在差距。中联塔机的海外市场主要还是在南亚和中东等中低端市场,在欧美等高端市场占的份额还很少,真正要做世界级塔机制造企业,就必须打入欧美高端市场。虽然高端市场所占整体销量的份额并不大,但具有标杆的意义。”在 2011年6月 中联重科买断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后黄群说到。买断JOST平头塔机技术,这不仅意味着中联塔机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设计技术,同时获得了进入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的准入证。

要成为“世界级”,还得有“世界级”的布局。

时隔一年,2012年8月,中联重科以合资的方式在印度建立工厂,除了看好印度市场的潜力,该基地还可以覆盖中东及东南亚地区。

“因为此前和德国JOST的合作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没有涉及运营,但这次合作是生产、运营都涉及到。对建起而言,这是个全新的考验,不光要考验我们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要考验我们如何做合资企业,你必须要认真去了解当地的文化、市场、税务环境、工商环境等诸多方面。对立志做‘世界级塔机制造企业’的中联建起,从大的意义来说,这意味着建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事业部的开始”。2012年8月21日,黄群在中联重科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合资建厂协议签署仪式上对记者说到。

据了解,该工厂为中联重科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项目,其主营业务为塔式起重机。这是中联重科继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后的第二个海外基地,也是其塔式起重机业务在海外的第一个基地。在经历多次谈判后,最终协议是中联建起占合资公司70%股份。“能控股70%,是从职能(双方分工)、商业模式、当地法律和习惯等三个方面来确定的,中联重科整体的实力和品牌起了很大作用”,黄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

2月27日,从厦门市翔安区传来消息,中联重科建立的全国首家工程机械制造商的7S店开业,让中国工程机械服务体系升级。店内可实现区域内整机维修、零配件及时提供和更换、机手培训等功能,这种服务资源本土化的模式将使服务的响应速度得到显著提升。该店自2012年11月试运营了几个月,据中联重科客户反映,期间的服务速度和效果“令人惊喜”。

在中联重科“主动式关怀”服务理念的指引下,中联建起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备受称赞。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起重机生产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中联建起的持续发展,与服务创新有很大关系,其服务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远超同行,保证了服务的及时性。改变了建筑起重设备服务滞后的状况,带动了塔机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据了解,中联重科在国内建立了80余个售后服务网点,各驻外分公司均实行GPS计算机联网管理、严格履行三个24小时服务承诺,塔机经营服务模式也逐渐从“保姆式”服务转变为“教练式”服务——培训合格机手,保障操作安全。中联塔机培训中心更是结合多年塔机设计与安全使用经验,自行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塔机操作虚拟仿真培训平台”。

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体现在服务终端上,中联建起还从技术开发和技术支持上进行整合。

中联建起研究院钱建军告诉记者:“中联建起的研究院分为三条线,我这条线主要负责技术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特殊的产品需求(如非标产品);第二,售后难题,服务人员解决不了的找我们;第三,售后答疑;第四,成熟机型生产商的反馈、提升和改进。”

跟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研发部门一样,中联建起研究院以前是按照产品类型分为平头、锤头和动臂三条线,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都在一起做。为了更快的响应客户的需求,走专业化道路,今年把技术服务这条线专门独立出来。

像这样主动完善服务体系的事情还有很多。

依托中联重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联建起2007年率先在北京、广州和上海,分别对中建正和、上海庞源和广州海邻等用户,试点做融资租赁,2008年全行业初步推广,然后全面推广。

这不仅降低了中小用户购买新设备的门槛,对于立志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的客户而言,融资租赁更是非常大的支持。“十年前的上海庞源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塔机租赁小企业,全年产值仅40 万元。自2007年依托中联融资租赁服务平台,公司获得了飞跃发展。目前上海庞源已经成为我国塔机租赁行业的‘巨无霸’,名列全球塔式起重机租赁行业前五名,年经营规模超亿元”,上海庞源设备租赁公司董事长柴昭一带着感激之情告诉记者。

凭着一群有着中联塔机情节的人,凭着建设部长沙建机院雄厚的技术基础,凭着中联重科的品牌、文化和实力,中联建起离“世界级的塔机制造企业”越来越近…

大桥人的中国梦

Chinese Dream of Bridge Builder

本刊记者 周贤彪/ZHOU Xianbiao 闻钟/Wen Zhong

今年是癸巳年,成立于上个癸巳年的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整整走过了60年、一个甲子的历程。

值此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桥局)60华诞之际,带着国内外关注的目光,《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桥梁》、《市政技术》、《世界高速公路(WORLD HIGHWAY)》(英)、《今日起重机(CRANES TODAY)》(英)、《南美建设(PAN-AMERICANA CONSTRUCCION)》(西)、《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网》等国内外十余家专业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了大桥局,走进了公司的大桥建设工地。

光荣与梦想

走进大桥局“桥文化”展示厅,听着引导员充满激情的讲解,跟着大桥局成长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大桥人的光荣与自豪。

大桥局成立60年来,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1600余座大桥,总里程达1600km,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四位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60年来,大桥局荣获国际桥梁“乔治·理查德森大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10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银质奖9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4项,詹天佑大奖18项,创中国企业新纪录37项,拥有有效专利233项,有效国家级工法8项。2004年,大桥局入选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并成为国际十大桥梁承包商。

从万里长江第一座大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到我国第一座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南京长江大桥、我国首座三跨刚性梁柔性拱公铁两用的九江长江大桥、我国首座低塔公铁两用斜拉桥的芜湖长江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世界首座六线高速铁路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世界最长公铁两用大桥——郑新黄河大桥、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上的标志性工程——拉沙河特大桥、港澳地区标志性建筑——澳门西湾大桥和深圳湾公路大桥,中国几乎所有标志性桥梁都留下了大桥局的印记。

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领军者,世界上设计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大桥局不仅受到世界桥梁界的瞩目,也曾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怀。但大桥局没有陶醉在光荣的历史中,更没有止步在辉煌的光环里,他们秉持“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确定了“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 的企业愿景;他们要在中国、在世界不断创造桥梁建设的奇迹,每建一座桥,都要为历史留下一座永久的丰碑;他们要圆一个中国梦、一个大桥人的中国梦。

“建成学会”,大桥人的第一个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百废待兴。万里长江将中国划成南北两块,如同天堑一般,影响了千百万人的出行,更阻碍了新中国的发展。

让“天堑变通途”,这是祖国的殷切期望,也是千百万中国人的梦。

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来到武汉,听取武汉长江大桥选址的汇报,还登上长江南岸的蛇山,亲自踏勘桥址。

1953年4月,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政务院批准成立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2001年改制为现名)。

1954年1月,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203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1954年7月,中国政府聘请以西林为组长的苏联专家组给予技术支援;而后,全国各地的知名桥梁专家、技术人员汇聚武汉;1955年4月,大桥局动员全体党员和职工“面向长江,面向大桥”,提出了 “建成学会”的口号。

1955年9月,万里长江第一桥正式开工建设。大桥局从干部到工人,人人争做贡献,个个争当模范,与深水巨浪、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展开了顽强的拼搏,在万里长江上展示了中国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比规定工期提前了一年三个月,圆了千百万中国人的一个梦。

“独立自主”,大桥人的又一个梦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宽水深。在南京修建长江大桥,不论是工程的艰巨性还是技术的复杂性,都远远超过武汉长江大桥。

在苏联撤走专家,又值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修建南京长江大桥是对大桥局“建成学会”的实践检验,更是对大桥局独立建桥能力的考验。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大桥人变压力为动力,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决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好南京长江大桥。

1960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开工建设。经过大桥人8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大桥于1968年12月29日胜利建成通车,开创了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跨海大桥,大桥人的蓝色之梦

进入21世纪,中国桥梁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桥局提出了“由单一内陆建桥向兼顾内陆和跨海大桥建设转变”的发展战略,超前谋划参与东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率先提出海上长桥建设新理念,开始了大桥人走向海洋的蓝色梦想。

东海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江口桥隧工程是我国跨海大桥的标志性工程。跨海大桥建造遇到的深水基础、恶劣多变的海况环境向桥梁建设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大桥局变挑战为机遇,投入巨资研发了一系列跨海大桥建设技术与装备。在2005年竣工的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建设中,首次运用了海上长桥整孔箱梁预制架设的建设理念,架设的每片混凝土箱梁长70 m、重达2200t,攻克了在深水桥墩和恶劣海况条件下保证质量、保障工期、安全施工的难题。这一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中再次得到应用并有创新,号称“中华梁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箱梁,是没有任何裂缝的混凝土箱梁,使我国在混凝土箱梁的制造技术和工艺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开裂的世界难题,满足了跨海大桥特殊环境下大桥使用寿命100年的要求。在此后的上海长江口隧桥工程施工中,大桥局再次超越自我,把梁式桥梁的最大跨度从东海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70m提升到105m,一举突破中国梁式桥梁跨度的“百米”大关。

目前,大桥人在港珠澳跨海大桥上一展身手的同时,还在做琼州湾跨海大桥的技术论证,也许他们已有在台湾海峡建设跨海大桥的梦想。

大桥人的蓝色梦想将伴随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实现;这一梦想的实现也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的贡献!

鹦鹉洲大桥,一个甲子后的家门梦

2013年到大桥局,不论是总经理胡汉舟、企业文化部的干部,还是公司里的普通员工,他们都会提到在建的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

鹦鹉洲长江大桥的主设计师高宗余大师介绍说,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桥”上游约2.3km,北接汉阳的鹦鹉大道,南连武昌的复兴路,处于武汉城市“龟蛇锁大江”人文自然景观区域内,毗邻龟山、蛇山、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紧邻古琴台、城市商业中心。因此鹦鹉洲大桥的设计建造倍受武汉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从技术可行和环境景观多个角度进行方案设计,经过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了三塔四跨悬索桥方案。这是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大桥,大桥两个主跨为2X850m,正桥工程全长3.42km。该方案主缆轮廓简洁、轻盈,富有韵律美;三座桥塔寓意武汉“三镇”共同发展;不算太高的桥塔是为了与龟山、蛇山、黄鹤楼及城市高层建筑的高度相协调。

在鹦鹉洲大桥施工现场,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这座大桥是在武汉长江大桥侧畔建造的展示形象的家门口工程。我们一定以最好的施工队伍、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建造一座点缀在长江之上,融汇在武汉人文风景之中,可与“万里长江第一桥”媲美的建筑丰碑。

目前,鹦鹉洲长江大桥三座高塔已封顶,大桥上部施工正在有序展开,施工猫道已将大桥三塔连为一体。从长江岸边远远望去,大桥已初步展现出设计建造者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

靠科技和人才实现大桥人的梦想

在“建成学会”、“自力更生”、“建造一流”的过程中,大桥局为国家锻造了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桥梁建造国家队,一支精英科技团队。公司工程技术部长皮汉萍说:“60年来,公司先后培养了中科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国勘探设计大师5人。现拥有员工1400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7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70名、高级工程师957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90名。”

根据桥梁特点不断发明原创的科技成果是大桥局在业界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优势。这一特点和优势的关键是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大桥局通过建立以院士、大师、总(副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学科带头人等为核心的创新团队,构建起了桥梁科技创新的体系平台。60年间,以汪菊潜、陈新、方秦汉、秦顺全、王序森、杨进、徐恭义、高宗余等院士、大师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团队,先后创新和研发了双壁钢围堰钻孔基础方案、多型桥梁钢、大跨度厚板栓焊梁及组合桁梁等新结构、移动式双层吊索和双铰合龙法等新工艺,深水桥墩双承台钢管柱钻孔基础的施工新方法,斜拉桥安装无应力状态控制法新理论等,为中国桥梁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9年建成通车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创下跨度、载荷、速度、宽度4项世界第一。在武汉天兴洲大桥建设中,大桥局利用锚墩预应力钢绞线精确定位新工艺,实现巨型围堰水中定位精确控制在5cm以内。首次实现以围堰顶作为钻孔平台,根据长江水位变化的带载升降技术,此项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总经理胡汉舟博士说:“公司60年的发展历程说明,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用精良的装备打造核心竞争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建设现代化的桥梁,必须用现代化的施工装备。

由于在桥面上通行的交通工具的荷载、速度、流量不断增加,在桥跨下航行的船只的体量、吨位持续增大,现代桥梁结构向大型、重型、高架等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建桥施工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加上跨海大桥的兴建,桥梁建造技术加速向预制化、机械化、工厂化方向发展。这对施工装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高效地进行,大桥局机械设备部门紧密配合施工部门,在遴选质优价美的通用装备的同时,还根据特定的项目需求,研发、定制一些特殊的装备,以保障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

目前,大桥局固资设备共7000余台套,设备总原值近30亿元,设备总功率约25万kW,是一直装备精良的队伍。其中许多由大桥局主导研制的“独门利器”更是让他们引以为豪。

为了建设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大桥局与武船重工紧密合作,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自主研制出了2500t的“小天鹅”号运架梁专用起重船。“小天鹅”是国内首创双体船型结构、中心起吊、运架一体的海上架梁施工专用起重船。船体总长86m,船宽46m,型深5.9m,结构吃水3.5t,最大起重量2500t,最大起升高度41m(梁顶距水面)。该船集取梁、运梁和架梁功能于一体,并靠自身动力独立完成,不需要其它辅助船舶和设备协助,为我国跨海大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整孔架设新工艺提供了可靠的装备保障,填补了国内空白。2003年9月30日“小天鹅”一次性成功运架东海大桥70m预应力混凝土梁。完成东海大桥的架设工作后、该船又先后参与杭州湾大桥、上海桥隧工程、青岛海湾大桥等项目的架设任务。

为了建设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大桥局再度与武船重工紧密合作,研制了“天一号”3000吨运架梁专用起重船。“天一号”是针对杭州湾大桥70m长、2200t重、53m吊高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架设研制的,是我国桥梁架设的又一个重大突破。船体总长93.4m,船宽40 m,型深7 m,设计吃水3.5 m,最大起重量3000t,最大起升高度53 m(梁顶距水面)。于2006年1月18日完成了全部试验,投入杭州湾大桥架梁施工,创国内起重船起重能力、起吊高度新纪录。“天一号”先后参与完成杭州湾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混凝土箱梁的架设任务。

2007年9月28日,大桥局又用改造升级的“天一号”将105 m长的整跨梁准确地架设在上海长江口隧桥工程53号至54号桥墩上。至此,中国梁式桥梁的最大跨度突破了“百米”大关。

为了完成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悬索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187.5 m高的钢-砼叠拼塔上230t的钢节段的吊装,大桥局又与国际知名的塔机制造企业—中联重科合作,共同研制出世界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转塔式起重机 D5200。该塔机最大起重能力240t,起升高度210 m,起重力矩5200tm。D5200在马鞍山大桥工地上的应用,攻克了钢塔施工难题,提前两个半月完成中塔施工任务,施工的安全质量得到保障,效益明显。该塔机于2012年11月26日又完成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的主塔吊装工作,显示出特殊装备的优势与效率。

大桥局的“独门利器”还很多,如“大桥海威951”95m打桩船,最大钻孔直径4m、最大钻孔深度130m的KTY4000型钻机等,这里不再一一道来。

公司机械设备部周治民部长说:“施工装备对于大桥建设而言,如同武器对于部队一样重要,大批巨型专用施工装备是大桥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大桥局的装备部,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为工程施工部门提供先进、高效、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施工装备,确保施工部门高效、安全、经济的完成施工任务”。

大桥局的精良施工设备对大桥局“化高空作业为低空作业、化水上作业为岸上作业、化零散作业为整体作业、化现场作业为工厂作业的桥梁建设理念”起到了关键性的保障作用。

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学会”,到南京长江大桥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天兴洲长江大桥的“世界一流”,再到2013年正在建造的鹦鹉州长江大桥,大桥局依靠科技和人才,用精良的装备,把大桥建造在江河湖海之上、融汇在人文风景之中。60年里,大桥局设计建造的1600余座大桥不仅让无数人圆了“跨越天堑”之梦,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为锦绣江山绘出了道道靓丽的彩虹。

大桥人新的蓝色梦想是把桥梁建造在世界的江河湖海之上,为世界人民圆 “跨越天堑”之梦!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